马 恩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富阳学院,浙江 富阳 311400)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护理实训教学是将护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家费茨(Fitts PM)等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而技能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联系形成阶段”十分重要[1]。在基础护理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准备—教师边示教边讲解—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进行授课[2]。在此阶段,学生通过练习逐步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强化正确的动作提高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但传统的分组练习过程,因其形式单一、模式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初步学会了一项技能操作后,对于后续的巩固强化阶段的技能练习主动性不强,导致练习阶段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护理实训课教学中技能练习之强化阶段的教学创新,即设计了 “循环练习法”这一不同于传统的技能练习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应用,观察结果发现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改善,技能的正确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循环练习法”是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护理技能练习时,学生根据组内序号,先从本组开始第一遍练习,然后依次轮流到其他小组完成该技能的第二遍、第三遍的练习,以此类推,最后回到本组完成最后一遍技能练习的过程。
2.1 在平时的护理实训课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能练习,一个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包括一名组长和5~6名组员。一个班级分别由2名护理教师进行教学,即一名教师完成4个小组的实训课教学。学生经过前期的教师示范指导、小组合作练习后,已初步学会了该项护理操作。因此对整个操作流程已经了解,但还存在着部分动作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分组练习进行强化巩固该项技能操作。教师在上课前先将“循环练习法”的实施方法告知所有的学生,同时让各组长清楚地了解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包括记录和评价组员的练习情况,即时指出和纠正组员练习时存在的问题等。
2.2 每组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临床模拟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整个操作。各组长按组内成员的序号,轮流安排组员先进行本组内的第一遍练习。如第一组的1号组员先在本组进行第一遍操作练习,组长在该1号组员的实训记录本上记录该组员在练习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具体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是否齐全,操作流程是否规范,细节动作是否正确,熟练程度是否有所提高,语言交流内容是否得体,表达是否流利,是否体现人文关怀,等等。组员操作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长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机制[3],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技能操作[4]。
2.3 当第一组的1号组员完成本组的第一遍练习后,就转到第2组等待完成第二遍的该项技能操作练习。然后第一组的2号组员进行本组的第一遍操作练习,完成后到第二组等待第2遍的操作练习,以此类推。当该组员在下一组中进行操作练习时,由下一组的组长对其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2.4 各组组员在其他小组依次轮流完成了该护理技术的操作后,最后又回到本组,由本组组长再次对该组员进行该项护理技术操作情况的记录和评价,同时对各组员进行与第一遍操作情况的比较。
2.5 教师主要进行4个小组学生练习时的巡回、观察,并记录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即时在该小组组内进行指导、纠正。对于练习中的共性问题,在实训课结束前进行集中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多采取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 各小组的组员完成本组的第一遍练习后,轮流到其他小组进行“循环练习”的过程中,会主动观察其他小组组员的练习情况,与其他组员讨论本组和他组操作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及时纠正和调整自己的技能操作。通过循环练习的交流学习,达到了逐步提高操作水平的目的。
3.2 组员在循环练习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课前所要求的轮流练习,以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体现了“要学、乐学”的学习状态。
3.3 组长对于本组组员完成其他小组的轮流练习后,回到本组完成练习时的最后评价都表示完成循环练习任务后的每位组员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3.4 组员对自己完成循环练习后的评价认为:在循环练习过程中,自己会主动对技能练习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反思,对于错误动作的纠正有很明显的帮助,在不同小组情境的练习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水平。并且经轮流练习,最后回到本组完成的最后一次练习,组长的评价使自己感受到了进步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采用访谈法收集学生对于循环教学法的反馈信息(见表1)
表1 护生对实训课分组练习中“循环练习法”的评价
5.1 通过“循环练习法”的创新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训课有以下优点:
5.1.1 调动学生对护理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教师课前要求完成的练习任务驱动,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该方法改善了因在本组内不断重复练习,导致学习形式单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循环练习法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小组之间交流的必要性,通过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正确性,也在交流性的练习中不断进步,体验到了进步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技能练习的兴趣。
5.1.2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在平时的本组内护理技能练习中,因组内每位组员练习的过程基本相同,对于组内共同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难以发现。学生之间缺乏主动观察和了解他人的操作并且和自己的操作作比较的想法。只是被动地等着轮到自己练习时完成一次操作,对于自己在操作中是否存在错误和不足,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而循环练习法通过组间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产生了自我反思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反思的习惯。
5.1.3 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部分学生在本组练习的过程中,因组员之间较熟悉,操作时不存在心理紧张情况。但到其他小组轮流练习时,因操作合作对象的变动,表现出心理紧张。但经过几轮练习之后,学生适应了这种变化,紧张心理逐渐消除。
创新的“循环练习法”较之传统的护理技能练习法,更有助于调动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具体细节,以促进学生技能强化,满足学生不断产生的学习需求。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徐志钦,金玉忠,王慧玲,董楠,李娜.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818.
[3]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3):46—48.
[4]王华芳.自评式过程性评价在护生操作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1,(22):292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