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鸣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发展无论对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来说,都是永恒的话题。虽然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提出增长极限论后,传统的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和挑战,但经济增长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却从未改变。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什么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当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用生产函数来研究投入要素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发现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不完全是资本与劳动等资源投入的增加,还有另外一部分很重要的因素的贡献。用线性化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就能很好地说明①:
这一公式说明年产出增长率ro,除了可以部分地由资本增长率rk和劳动增长率rl来解释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rt不能由资本和劳动的贡献来解释。而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Solow)测算,美国经济在1940-1949年间,产出增长的87.5%归因于这一不明原因的部分,索洛将这一rt称为技术进步。同样地,美国学者爱得华·丹尼森(E.F.Denison)对美国战后经济增长进行了核算,结果也表明:从1948年至1981年,资本仅仅是一个作用有限的贡献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左右,教育、技术变革等其他要素贡献大得多,占2/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开创者西蒙·库兹涅茨在归纳了大量统计资料后,也作出了与索洛、丹尼森相似的结论。
此后,以保尔·罗默(P.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E.Lucas,Jr.)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发现,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是以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积累过程。从而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观念。发达国家相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其经济的发展还得益于它们所具有的良好制度环境和一整套支撑其经济系统的规则和观念体系。另外,以杨小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构建的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史学派的经济学家都强调了制度因素对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来自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的数量增加和单纯的规模扩大,而是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科技进步以及良好制度和符合经济增长的观念。而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制度和观念朝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改变,其源泉都只能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制度和观念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制度创新能力和观念创新能力由于受时间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它们的评判标准相对难以量化和具体化。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原则和指标。
第一,系统化原则。一般来说,创新的要素包括企业、大学和研发机构、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系统化就是指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程度,或者说知识或技术在这些要素间的流动程度。可以这么说,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是创新的系统化程度,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
第二,利用性原则。一项发明或科技突破,如果不能得到应用,那么它们也将失去意义。同样,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众多能够创造知识和技术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但其成果却不能为己所用,那肯定也不能说其技术创新能力强。其实很多事实也表明,科技实力强不等于技术创新能力强,许多地区没有较强的科技基础,但仍然有很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这一地区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上各种知识为本地区的创新服务。所以,必须考虑利用知识或进行技术转移的能力。
第三,主体性原则。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任何其他的组织都不能代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定是一个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
第四,辅助性原则。这主要是指这一地区的环境性因素。创新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同时创新的成果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并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环境如何,这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五,实效性原则。创新能力的强弱最终可由其创造的效益来体现。对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其效益相对容易体现,而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则可以较好地反映创新所带来的效益。
第六,增长性原则。已有的创新能力的存量指标能够反映这一地区的创新能力,但有时人们可能更关心经济发展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变化趋势也就显得相当重要,这一趋势可以用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增长率(变化率)来反映。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原则的分析,笔者认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知识创造能力,即不断提出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知识和技术为本地区创新服务的能力,以及各种知识和技术在本地区各创新要素之间流动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企业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技术创新的环境,即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提供的外部条件;技术创新的效益,即创新的产出能力;潜在创新能力,即创新的变化趋势。(具体的指标见图1)
各类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应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推介、引进相关项目,引导有实力的研发机构、创新服务机构向工业园区集聚,推动产学研结合,使其成为外来投资者,本土创业者的投资热土、创新创业乐园,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
图1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创新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的推动,越来越取决于主体自身的努力,同时也越来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支撑和帮助。而这种支撑服务体系一般不是靠市场推动自发形成的,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应加强以下三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对科技成果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工程化、中间试验和设计等方面服务的机构,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二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的多种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咨询公司等。三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服务的机构,如高科技园区、创新中心孵化器等。
大规模制造能力意味着巨额研发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从而使自主创新具有成本上的可行性,研发投资的回收更有保障。这是在技术成熟产业中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国已有100多项重要的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达到了承受巨额研发费用的规模,为从制造环节向核心技术研发环节拓展创造了条件。较高水平配套产业群的形成,是一些技术复杂、零部件较多的产品在核心技术突破后能够迅速产业化的重要条件。以往我国有一些重大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不具备配套能力。我们应加强一些重要产业和产品的配套能力建设,一旦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将有现成的产业链支撑其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
一是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资主体。企业在国家行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并进行筹资、投资,承担相应风险。创新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企业有了这个权利,才能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二是促使企业成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这就要求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经济资源配置,出台政策提高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员的比重;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让企业成为创新利益的分配主体。在依法纳税后,企业有权对其技术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这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企业所获利润除用于企业发展之外,还可以用于奖励创新有功人员。四是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的关键。没有实现产业化,科技成果就不能实现其价值。五是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创新的成果只有在市场中实现,才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对企业来说,任何创新都是毫无价值的。
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合作研究活动和其他技术合作。在大多数国家,企业间的研究与开发合作和策略性技术联盟增加迅速。企业之间开始打破传统的竞争观念而开始合作,以解决单个企业人才不足、技术彼此保密等一系列不利于创新的问题,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在人力和技术资源的互补协同作用下实现创新和二次创业。
当前,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国防军工单位、大型国企中。加快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知识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显得尤其重要。
人作为创新创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主体,始终起到第一位的作用。创新创业的实现,都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作用。一是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众多的人口转化为宏大的人才队伍。二是要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做到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把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建立科技人员的报酬与贡献相对称的激励制度,给创新创业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三是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应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变人才流动为智力流动,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人才和智力为科技创新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创新作用的发挥主要应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是创新环境的维护者。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主体,使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使大批科技创新人员进入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风险投资体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二是政府应是创新创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对于具有较大外部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等,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政府应承担起提供者的职能。
中介机构主要指创新过程中在各创新主体间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既包括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专门中介机构,也包括从事一定中介服务活动的其他机构、社团,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等以及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人才交流机构、经纪人队伍、评估咨询机构等。我们要以政策、财税等优惠措施,促进中介机构的建设,使其行为更加规范,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起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培育高新技术和成果、促进企业间技术联盟等作用,起到促进知识网络联系的作用。
注释:
①此式可由生产函数的原型Y=AKαLβ求偏导而得,这里α、β分别为产出(Y)对于资本(K)和劳动(L)的弹性系数。当资本不变,劳动力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β%,当劳动力不变,资本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