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秉勤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高等职业教育是生产中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从世界范围看也就只有50、60年的光阴。与意大利1088年建立了第一所正规的博罗尼亚大学相比接近晚了900年。而这两类高等教育兴起的动因不尽相同。
博罗尼亚大学成立的动因是为了集中研究法律、评注罗马法法典,后来热点问题改为讨论神学而服务于教会。直到500年后的16世纪开创“自然魔法”——实验科学向神学挑战,从此大学转向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至此教会大学向世俗综合大学转化了。
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动因是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引起生产系统的深刻变化,企业和部门迫切需要一类新型技术人才,既要懂先进科学技术原理,又擅长实际操作,直接面向生产。行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应运而生。
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理由(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愿景(规划目标)。以下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专业品牌发展策略。
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行业,高职专业的设置必然与行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求密不可分。武钢职教系统组合而成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首次招收全国普通高考的学生,2000年正式纳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系列。
我院是由一所职工高校与三所中专技校经两次整合而成。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建设与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武钢出资兴办三所中专技校。分别承担武钢的轧钢系统技术工人、矿山系统技术工人、冶炼系统技术工人的培养。专业全部都是围绕武钢钢铁各工种的需求设置。
武钢职工大学本身是随武钢的建设发展而发展,主要承担武钢的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后招收全国成人高考的学生,学校步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系列,其专业也是依据当时武钢生产的需求而设置,正因为企业办校得天独厚的历史背景,我院以往专业设置基本满足了武钢发展各个时期的需求。
随着以电子技术为龙头的新技术革命发展,各行各业生产的智能因素日显突出。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的高度智能化,智能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产业体系与结构重新构建,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急剧下降;而脑力劳动者需求持续上升。在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之际,职业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把原来服务于武钢的专业移植于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我院目前专业体系的雏形。
我院高职教育从1999年起步试点至今已有13年了。生源由最初的不足200余人,到2012年在校高职生达1万零6百多人,累积培养高职生达近3万人,从教务处、招生办提供数据(见表1)已经表明我院高职教育已初成规模。
表1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年招生规模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2年注册人数为2000年注册人数的20.84倍(见图1)。招生专业是2000年的19.24倍。录取趋势见图2。
招生的专业也由起初的2个专业招生扩至涵盖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8大类18专业类34个专业。并组建机电、信息、冶金、汽车、土建、经贸、外语7个专业教学系部、一个基础课部、一个实训中心。
为了满足为企业服务、促进学生就业,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13年来,我院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多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内容中加入很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元素。
(1)注重科学技术化,加快传统的专业改造与提升。
为了改造老专业,提升专业质量,各系部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我院传统专业得以改造与提升。
机电工程专业为了满足行业的需求相应开辟了相关专业和高附加值专业,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机械设备安装等专业,使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得以新生。
应用电子专业,注重理论与电子工艺结合、产品与制作相结合。学生接受基础理论、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艺及设计理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电子线路识图能力、常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调试能力、并具有电子产品研发设计能力。
(2)满足社会行业技术科学化的需求,开设新专业
随着工业生产进入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许多新型行业发展迅猛。为了满足这些新行业的新需求,13年来,我院在原来开办的满足武钢各行各业需求而设置专业的基础上,挖潜力、创条件开设了一大批满足社会与区域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比如经贸系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外语系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应用英语专业。由机电系开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后来扩充为汽车系,并开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土木工程系开办新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冶金系开办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信息系开办动漫专业等。这些新专业占我院全部开设专业的29.4%,几乎三分之一。
(3)校企合作办学,提升专业品质
有的系部与行业企业联合办专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主动承担校外实训实习任务。有的系部提供场所,利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契机,邀请行业技术人员给学生做就业培训、岗前培训。近几年各系部走南闯北,加大了深入企业的力度,与外界联系广泛,开门办学,丰富了教学活动形式,改变了专业教学的内涵。
现在,与各系部各专业协商联合办学的企业、行业越来越多。一改以往闭门办专业的故辙。
虽然我院高职专业植根于特大型国有企业,但现在面向社会招生。现在社会需求扩展了,高职教育的理念更新了,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提高了,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规模。虽然学院也多次对专业设置进行过调整,但在专业培养理念与方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院从“以规模求发展”向“以质量求发展”的转化。
虽然,我院34个专业总体生源形势不错,第一志愿报考率比较高,排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几位,但也需居安思危,也要看到34个专业中有4-5个专业生源严重不足,还有一些当年很火爆的专业现在招生人数业急剧下降。
究其原因,好像是生源有选择权,宣传力度不够等等,其深层次原因是行业生命周期在起主要作用。换句话说,行业兴衰周期决定了专业的生命周期。
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周期。
(1)幼稚期。科学技术在某个行业的应用往往萌芽于实验室或者科技园区,尚未形成较标准生产工艺,理论、技术、材料、工艺处在摸索阶段。
教育的敏感点素来不灵敏,处于幼稚期的行业,往往引不起教育界的关注,所以形成不了专业。
(2)成长期。该时期社会需求弹性较高;行业技术进步快创新能力强,生产率快速上升,带动一大批新型产业;市场在时空迅速转移;企业组织不断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来看,新兴产业在地域上是由东向西迁移。从时间看,从沿海向内陆转移需20年的光阴。行业传到内陆已进入下一个时期。
在成长期的末期,力量雄厚,嗅觉灵敏的高职院校能捕捉到该区域的新型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信息,及时与企业联手开办相关高职教育的专业。而一般院校还浑然不觉。
(3)成熟期。该时期长短视具体行业而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成熟期历时较短,公用事业行业成熟期持续的时间较长。此时产品空前普及;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市场需求也趋于饱和,买方市场出现;构成支柱产业地位。
高职学校跟风般的设置专业基本选择在产业的成熟期,因为企业多,用人需求旺盛。
(4)衰退期。衰退是经济新陈代谢的必然反映。行业的衰退规律作用而使得规模萎缩、功能衰退、产品老化。但衰退期长,很多行业都是衰而不亡。
行业处在衰而不亡阶段,但用工需求急剧下降,高职某些专业的生源严重不足也在情理之中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行业不复存在,我们的专业也就理所当然的寿终正寝了。因此及时了解专业所服务的行业的生命周期,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便“产销对路”。
生源稀少虽是行业大环境的问题,当对学院而言还是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出了问题。所以关注行业的生命周期,为我们专业的兴废抉择提供依据。
学院督导组通过对我院13个专业进行调研后分析归纳总结,我院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图3所示。
图3 我院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人才需求调研不充分
正因为我们的专业植根于武钢,当时不需要对人才需求做过多的调研。所以现在面对社会众多需求,而对人才需求调研的方法不甚了解,或受条件限制,基本借用网上或者兄弟院校的资料,权威性不够,企业行业没有参与,学院自个唱独角戏,因此有些人才需求的市场数据早已过时。
(2)培养目标太多太泛
某些专业不甚了解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以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再加上职业能力分析没有采用先进的方法,所以往往把培养目标定位多而杂,比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又能设计、又懂操作、还会管理、通晓维修的全才、通才,而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3)就业面设计太广
因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培养为通才,所以我们的学生被设计为对相关行业的所有岗位都适合,下至操作工上至经理无所不包,反映了人才培养方案执笔者对行业岗位的需求不是真正了解。
(4)职业能力定位不准
因为没有深入企业,也没有企业的真正参与,所以岗位典型工作典型任务提炼的似是而非,典型工作对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完整性、具体性认识不足,反应在课程的内容选取与序化流于程式化。
(5)办学条件还略显不足
虽然,13年来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教学条件,但专业投资不平衡,各专业生源人数波动较大,为投资决策带来了一些难题。再加上没有真正与企业合作,企业参与不深入,企业赠予的情绪不高,导致有些专业实训硬件条件确实不足。主要是施教者的观念没有更新,不太愿意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下挖潜力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导致软件、硬件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
(6)课程体系不能反应职业标准
虽然学院十几个重点专业设置了各自的几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但是这些课程标准大部分是借助、移植甚至翻印其它学校的模版,究其原因,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参入严重缺位。
正因为对行业、企业缺乏深入地了解,有些行业的生存现状不清楚,导致一些专业招生流产。
综上所述,我院专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存在一些的认识上缺陷,导致有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太切合对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制约了我院高职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
各院校生源竞争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提升专业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只有依靠长远的战略规划及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品牌专业才是唯一出路。专业品牌与文化内涵远比规模发展重要,创新和特色才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1)敞开大门办专业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细分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我院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阳逻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区域的主导产业,分析所在区域的需求,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专业。以“四合作”统领我们高职专业的发展。
以职业活动为主体,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重构高职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我院成为阳逻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品牌基地。成为该区企业群的新员工的输送基地与老员工的技术品牌培训基地。
(2)健全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不能仅限于教学活动,而必须贯穿于学生从报到注册直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全过程。控制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教学、招生、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学院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和因素都应全面控制。学院尽快制定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其他职能部门为高职教学的提供的服务标准,促进学院职业教育关键要求标准化。
(3)研究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发改委2011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与基本要求,目录中所列1399项,鼓励类750项,限制类223项,淘汰类426项。全院都要关注和研究行业生命周期,及时了解“核心产业—相关产业—附加产业”产业链,特别要关注专业对应产业的升级改造、衍生的相关产业和衍变的全新附加产业,认真组织专班分析所有专业对应的产业的现状。积极开拓鼓励类的专业,控制限制类的专业,撤销限制类的专业。同时把相关行业优秀人士请进来,共同分析我们专业热点、视点、关注点,以更新我们的专业,使生源不太景气的专业重获新生,从而塑造品牌专业。
(4)大胆改革
试点“大专业加定向培养”的专业设置模式,满足学员今后岗位适应能力及岗位迁移适应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新动力,以满足企业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中国企业产业结构正在改革提升,企业需求正从大量廉价劳动力向技工时代转移,继而向高级应用型人才转移。行业的需求是高职专业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能全心全意为行业服务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品牌和灵魂。
[1]鲁 昕.适应需求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在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06-11)[2012-12-15].http://www.doc88.com/p-499271336570.html.
[2]范 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OL].中国青年报,2012-02-27(11)[2012-12-15].http://zqb.cyol.com/ht-ml/2012-02/27/nw.D110000zgqnb_20120227_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