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要经济体经济特点与走势

2013-09-07 01:04姜跃春
当代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经济体欧元区经济

■ 姜跃春/文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全球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各主要经济体增速呈多速增长的分化格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并具可持续性,日本经济“跳跃式”增长但颇具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持续萎缩且有再次探底的可能性。美日欧推进FTA战略步伐加快,引领和改造国际贸易格局的用心凸现。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挑战有所增加。

一、美国经济将温和复苏并具有可持续性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延续2012年走势,继续呈温和复苏势头,首季实际GDP增长2.4%。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4%,高于前一季度的1.8%。美经济复苏最明显的是房地产市场,经过六年的调整,目前美国房市在2012年上半年触底,2013年房市呈量价齐升势头,5月商品房销售环比上涨4.2%,为2009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房价也同比上涨15.4%,涨幅为2005年来最大,价格水平触及2008年7月以来最高位。从未来走势看,首先,尽管自2013年3月起的年初薪资税上调,自动削减支出计划生效,但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并未给经济复苏造成太大影响。即便这一效应可能有所滞后,但因就业市场有所改善,股市趋势向上和楼市持续回暖等利好因素作用,未来消费市场不会悲观。第二,美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已从过去的拖累变为拉动力,且其作用不断扩大。房地产反弹不仅对家庭财富和家庭消费提供有力支撑,也将带动了建筑装修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第三,消费者信心上升。据2013年5月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美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83.7,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同时小企业信心指数也升至一年来新高。目前看,消费者个人和企业信心增强意味着美经济复苏具有一定持续性。为此乐观者预测,本轮美国经济复苏还可能持续4—5年,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20世纪90年代长达十年的第二长的扩张期。

二、日本经济“跳跃式”复苏但颇具不确定性

日本首相安倍2012年底上台后,着力推动以恢复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即所谓“安倍经济学”。从目前情况看,安倍经济学的确对日本景气恢复产生了一定效果。2013年以来,日元兑美元贬值约在20%上下,日经指数上涨近三层。日元贬值带来日本出口好转,股市上涨带动个人消费上升,2013年首季日本GDP环比增长按年率计算高达4.1%,大大高于此前的预测。其中个人消费增长0.9%,超过市场预期。出口增长3.8%,进口增长1.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较大比重。5月份,日本信贷额同比增加1.8%,是2009年以来最大增幅,表明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在刺激银行信贷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日本经济“跳跃式”增长主要得益于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灵活的财政政策,即年初安倍内阁批准了一项资金额超过20万亿日元(2009年以来金额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提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企业为主的五项措施在市场引起良性反应。超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允许实行无限度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在承诺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的同时,从2014年起“无期限”地实施资产购买计划和支持“无限度”购买政府债券。大大提振了日本企业和国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尽管短期看,日本经济复苏效果明显,但能否持续尚需观察。一是如果美国经济向好,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有期,外来“热钱”对日本股市的支撑作用将受到限制。5月下旬东京股市出现“八连阴”状况预示日本金融市场将动荡起伏。二是目前日本政府的债务毕竟已经相当于GDP2.4倍,沉重的利息包袱将使积极财政政策空间受限。三是无论“人造通胀”还是日元贬值,都只可能在短期内刺激出口和内需,而日本老龄化社会造成的内需不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过高等“日本病”要得已彻底“根治”还需进行艰难的结构改革。“安倍经济学”着眼振兴产业的改革措施刚刚出台,能否奏效尚待观察。

三、欧洲经济仍在衰退中徘徊且有再次探底可能性

2012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分别下降0.6%和0.5%,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之中。2013年以来欧元区经济活动仍徘徊于较低水平。据欧盟统计局5月15日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首季,欧元区和欧盟的GDP环比分别下降0.2%和0.1%,同比分别下降1%和0.7%。欧元区已连续六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欧盟经济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这表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已经双双正式陷入衰退之中。

突出表现是企业信心不足,失业状况恶化,市场持续疲软。2013年3月,欧元区失业率由2月的12%上升至12.1%,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达24%,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失业率分别为27.2%、26.7%和17.5%,三国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59.1%、55.9%和38.4%。2013年4月,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德国制造行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3月的49点下降到48.1点,持续低于50点,表明德国制造业持续萎缩。欧元区整个制造行业采购经理指数由2013年3月的46.8点下降到46.7点,预示着欧元区整个制造业也持续不景气,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

当然也要看到,自从2012年9月欧洲央行启动“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后,欧洲金融市场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也显著减少了欧洲经济的“尾部风险”。但因欧元区货币联盟稳定除需要银行业联盟和欧洲央行的支持外,还需要财政联盟的支撑,这方面进展还很有限,因此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尚不能完全排除。尤其是私营部门调整资产负债表、失业率走高、信贷条件紧缩的状况下,国内需求疲软,加之主权债务危机的后果需要消化需要时日,结构性改革进展有限、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速度将相对放缓,并需一定的财政成本。除非全球需求明显改观,欧洲出口形势可能出现好转,否则其下行风险不能完全排除,并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多种危机交错重叠的可能。

四、发展中经济体平稳增长但各国出现差异性

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将高于发达经济体,但也显示出其不平衡性。中国经济因结构调整和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自2012年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由于这种调整还将持续,所以经济增长势头会略微放缓。从国内情况看,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赶超实际GDP的增速,民间消费将继续以稳健的速度上升。此外,近期信用扩张势头强劲,以及刚性需求将继续为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提供支撑。从外部环境看,由于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亚洲经济维持稳定高速度增长,这将部分地抵消由于发达经济体持久疲弱而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性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在2013年将达到7.9%上下水平,2014年将达8.4%左右,其增速仍然位居榜首。中国经济的稳步持续增长将为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各有不同。巴西已经走出2012年全年只增长0.9%的13年来最差的状况,失业率明显降低,信用扩张态势明显,两者将大大促进住房消费稳步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收缩明显,将阻碍了经济增长。加之全球经济稳中有升的外部环境和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的滞后效应,尤其是偏低的比较基数,都将使得巴西经济活动的收益率显著提升。估计2013年巴西实际GDP将增长3.4%,并在2014年进一步增长4%。印度经济增速从“高铁”变“特快”。2013年首季经济增长速度为5.3%。这一数字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解除的当今世界并不算低,但对印度来说,不仅低于政府预期的6.9%,而且是九年来的最低数字。印度货币出现暴跌,但经济增长稳定,中长期前景看好。俄罗斯经济稳中有降。2013年一季度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1.6%,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经合组织此前分别将2013年俄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2.4%和2.3%。其主要依据是欧盟等俄贸易伙伴能源需求减弱,将导致俄出口下滑。此外,俄内需不足和国际油价下行风险加剧也将令俄经济增速放慢。世界银行还认为,俄罗斯等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但受到产能瓶颈的制约,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热钱”流入引发通胀问题。2013年以来,由于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这两个“骨灰级”量化宽松政策,使新兴经济体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差扩大,加上新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2013年头四个月,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量较2012年同期激增42%,达到640亿美元。“热钱”涌入不仅使这些国家的通胀预期增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增大,同时也使得本币出现非理性升值,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上升。

为应对“热钱”流入,近期多国央行已经开始着手干预汇市、阻止本币升值。菲律宾推出让本地居民可以更容易地将资金带到国外等措施打击“热钱”;新西兰央行确认已经开始抛售本币,并警告会再次干预汇市;泰国财长呼吁泰国央行大幅降息并实行资本管制。土耳其、印度、韩国、波兰、匈牙利、韩国、越南等多个新兴经济体相继降息,巴西女总统也表示降息意愿。可见,发达经济体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外溢效应逐渐显现。

五、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新变化及其挑战性

首先,无限期的量化宽松增加中国“通胀”压力。目前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解决西方国家高额债务的主要路径。而欧美日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特征是不设上限。从效果看,短期内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缓解欧债危机、促使部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并不能解决影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和结构性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债务国把货币控制作为拯救债务的手段,债权国就可能受到债权权益缩水与货币紊乱的双重打击。目前,全球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和汇率“竞争性贬值”即是“量宽”政策的副产品,这其中绝大部分汇率成本将由发展中国家来承受。另从长期看,持续的“量宽”政策会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增大通胀压力。

其次,美日欧自贸区战略布局迫中国加速设计对外经贸战略。继2009年美高调介入TPP谈判后,2013年初又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美“两洋”FTA战略布局和盘托出;日本宣布开启TPP谈判同时,也宣布建立日欧FTA。美欧日均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美欧经济规模约占世界的一半,日欧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他们之间任何一个FTA的规模都将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美日欧加速FTA谈判进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本国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以全新规则、全新的框架、全新的标志来建立双边或多边超WTO的自由贸易框架,构筑全新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以维护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动地位。如果美日欧FTA谈判进展顺利完成,世界经济中不仅将产生规模巨大的经济圈,也将大力促进世界范围内产品规格、限制性规定以及质量标准的统合,且其标准很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标准。对此中国需准确研判未来国际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密切跟踪美日欧谈判进程,把握大势,择机加入涉中国多边自贸区框架。

再次,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外贸出口影响加大。 继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去“双反”调查之后,今后欧洲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进入“白热化”阶段。欧盟不仅宣布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征税之后,欧委会又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展开“双反”调查。有数据显示,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进行的30个“双反”调查中有19个涉及中国。欧洲经济持续低迷,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这是欧盟原则上决定对中国产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举起“贸易保护大棒”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出口环境仍较严峻,国外可能从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要求中国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对此中国需继续加速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着力稳定和拓展新兴市场。

猜你喜欢
经济体欧元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工作图什么?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