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人文基础

2013-09-07 01:04张志洲
当代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大国人文交流

■ 张志洲/文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人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以自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眼光、对做负责任大国的道义承担和对纷繁复杂现实国际矛盾的积极回应态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议题,引起了国际舆论的热烈反响。尽管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并不局限于中美关系,但是毫无疑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优先方向。“新型大国关系”最初就是针对中美关系而提出的,众所周知,由于中美两国巨大的差异性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上存在困难、矛盾与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双方对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来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却都抱有极大的热情。由此,本文试图梳理中美双方关于推进人文交流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政策性论述,以及如何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人文基础。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呼唤人文交流的扎实推进

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真正引起国际舆论普遍关注,是在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而对美方提出之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首次出现于2010年5月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致辞中。在该致辞中,他阐述道,中美两国“需要回答能否创建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的疑问”,应该“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历史”。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一直在寻求定位上的突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则是直接对于2009年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中美双方“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精神的延续与定位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启动了,而且出于人文交流对发展中美关系特别重要性的认识,于2010年建立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由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担任机制的主席。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分别举办了两届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会议。虽然这两届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会议尚未采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但21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有赖于深厚的人文基础与人文交流的扎实推进这一认识是明确和连贯的。在2012年5月举办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三轮会议上,刘延东的致辞则直接以《深化中美人文交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题,明确指出,“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构成了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巩固和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将“进一步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并因此倡议“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人文交流纵深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美构建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任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理应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展现独特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同样,希拉里·克林顿也阐述了人文交流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性意义:“国与国之间关系归根结底根植于人民。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中富有热情、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是外交工作中作用最持久的内容。人文交流对建设合作伙伴关系非常关键,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没有一项投资能有如此好的回报。过去两年多双方的努力已经看到了成果。两国应扩大人文交流的途径,消除交流障碍。同时,汇聚社会资源,确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开创美中新型关系,相信这一关系将决定21世纪乃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6月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晤”的一大主题就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表示,“我对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抱有信心”,而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机制保障。”

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此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纲领性文件中,一方面表明中国要致力于“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强调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以及“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这两方面内在逻辑一致,后者对于前者的基础性意义明确。

综上所述,中美双方在探索如何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进程中,将人文交流提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认识到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可缺乏坚实的人文基础,从而呼唤着人文交流的扎实推进。

二、人文交流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是“古已有之”的活动,但是,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人文交流通常是随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好坏而起伏,缺乏自主性。冷战后时代,我们逐渐看到人文交流本身的自主性得以凸显,国家间即使出现政治关系的危机,人文交流也不能被随意中断。这是因为,人文交流本身在塑造着全球化时代政治关系的合法性,因政治关系出现危机而中断人文交流,其行为合法性已不能得到理所当然的认同。相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政治关系出现危机时,求诸人文交流来淡化冲突、化解危机。

国际政治发展到今天,人文交流的意义已经非常突出,中美双方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将人文交流作为构建这一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基础的现实,恰恰反映了中美两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超越传统思维定式寻求大国关系新模式的思想创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超越传统的国际政治逻辑来寻找“一个既成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相遇这一古老问题的新答案”。这一点不仅是中国的诉求,也是美国政治家们的思考,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对此即有明确的阐述。奥巴马总统在习近平于2013年6月及2012年2月访美时都明确表示“欢迎中国和平崛起”,如果说这是新答案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这一新答案的重要内容,就是中美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到底能否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或泛而言之,人文交流到底能否促使国际政治超越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角度,是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提升与“人”在国际政治中的回归,这两者又是相通的,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人。相对于传统国际政治中文化因素之无足轻重与“没有人”的现象,这个视角使我们看到国际政治在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重视人文因素只是对国际政治现实的与时俱进的回应。第二个视角,是人文交流的作用方式。其作用方式一是加强了不同文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包容互鉴;二是以独特的文化魅力获得对方的好感、认同与尊重,强化政治互信的社会基础;三是对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共有观念”的塑造,从而强化彼此的认同感。第三个视角,在于树立文化或文明的本位,而超越政治本位。恰如著名学者陈乐民先生说的,过去人们偏重于从政治层面来看待世界上的事情,即政治性质的斗争,其实,如果把国际政治纳入世界历史或人类文明史的大框架里去考察,那么千变万化的国际政治无非是其中的戏剧、插曲,不同文明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才是世界的历史大趋势。因此,超越政治性质的文化本位才具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所谓的“长期历史合理性”。综合这三个视角来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人文基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三、如何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人文基础

由中国首先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议题,而引起美国方面的积极回应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是中国外交话语成功转化为国际话语的重要案例。不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个“到话语为止”的设想,而是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的真实指向,因此重在落实。要切实地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人文基础,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与方向,巩固既有成就,拓展新的人文交流合作领域。中美人文交流已经有较长久的历史,如果将20世纪70年代由中美关系缓和带来的人文交流热作为一个新起点,至今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曲折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对于人文交流形成了许多原则性与方向性共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启动与推进,双方对于中美人文交流原则和方向的表述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了,这些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论述对于未来的中美人文交流有着指导意义,必须加以坚持,不能因两国关系中难免出现的一时一事之矛盾和争端而放弃,或走回头路。过去,国家间政治关系出现困难,人文交流领域往往成了“出气口”,而站在今天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来看,即使中美政治关系出现困难,人文交流的桥梁也不能断,况且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支柱来看,中美在人文交流问题上的共识最多而分歧最少。这固然需要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但中国方面完全可以坚持站在原则的高度上。由于加强人文交流本身就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在不同场合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论述,也为中美人文交流的推进提供了指导原则与方向。如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4月13日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就中美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表示,“希望双方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以积极态度和发展眼光推进对话合作,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不断充实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内涵,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为此,“双方还要延续好、利用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机制”。概括而言,坚持正确的原则与方向,是中美有效推进人文交流、夯实新型大国关系人文基础的根本。而近年来,中美人文交流在教育、科技、文化、妇女、青年、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巩固成果才是新的起点,不断拓展新的人文交流与合作领域,才能保证源头活水。

其次,要分析与面对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正明白中美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不加以回避,才能客观地认识人文交流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作用,避免徒劳无功。至今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对话的层面上,中美对于人文交流作用的认识都是正面的,而对于存在的问题尚缺乏深入的评估。实际上,这里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是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增加了通过双边人文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难度,其二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逻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人文交流对于改善国际关系的作用还“太软”。

先就第一个问题来说,中美两国分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内部利益结构与观念结构也不同,因此双方对于各自在世界和地区的利益认知、对于双方矛盾与冲突成因的认知以及对核心利益的判断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加上中美政治和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历史传统、国际战略与内外政策上的差异,中美关系达到了足够复杂的程度。虽然“文明的冲突”不被中美双方的主流意见所认同,但文化上的冲突却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在“普世价值”问题上的表现尤其突出。相对而言,文化上的求同存异、包容互鉴比较容易达成共识,而利益认知的差异和外交政策上的差异从来是国家间矛盾的根由。由于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现实利益的差异而消解人文交流积极成果的例子,在国际关系中比比皆是。同样的,中美之间的“多重差异”也会妨害中美人文交流取得积极成果,并且最终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形成巨大挑战。凭中美的政治和文化智慧及既有经验,大概是可以找到妥善处理双方间“多重差异”的方法的,但差异和挑战本身所构成的交流障碍不容忽视。

就第二个问题来说,由于源于西方的民族国家体系的一个政治哲学观基础是“理性自私”的国家观,因此,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现实主义逻辑几乎是这个体系与生俱来的,也仍然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同民族主权国家的民众进行人文交流固然有利于相互理解与友谊的增进,但是这能否导致国家层面上对现实主义逻辑的超越,至少在信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学者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今天的国际关系已经有很大的“进化”,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了更多的积极因素与动力,但作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大支柱之一的人文交流如何克服“太软”的特性,是我们在国际关系现实主义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最后,必须把握人文交流本身的特点。现在中美人文交流在多领域多层面推进,交流人员数量急剧增长,双方政府也体现出“人文战略”的眼光。但鉴于人文交流必然涉及思想的交流,而当今中美人文领域基本结构是美国拥有强势的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霸权,中国则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如何使双方的交流与对话在形式平等的基础上达到思想观念上的实质性平等,是中方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文交流本身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把握。特点之一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会远大于弱势文化的反影响,这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自然规律。因此,处于弱势一方的中国,应该加强中美人文交流中的结构观念认知和交流活动的“顶层设计”,坚持“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的原则。如果说拥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有利于“共同观念”的建构,那么,“共同观念”应该是思想与价值方面实质性平等互动的结果,而不能是弱势一方的“被同化”。同时,将涉及思想观念的人文交流与不涉及思想观念的人文交流做一个大体的区分,也有利于中美人文交流的分领域有序推进,而不是平均用力;特点之二是,人文交流的影响有长远性,也有滞后性。人文交流可以分为文化和人两个主要因素,但文化的核心其实还是人,所以人文交流的影响最终会落实到对人的影响上。人文交流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的长远性和滞后性恰是由于人这一最复杂因素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因此人文交流往往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要使人文交流作为奠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础,需要“放宽历史的视界”;特点之三是,民众间友谊的建立与对对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等于对国家政府内外政策的认同。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在总体上有利于参与者之间建立友谊和理解,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上的相互了解和价值观认同,这一方面拓宽了国家间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但是另一方面,这不能与对对方国家政府内外政策的认同画等号,因为喜欢一国文化、与其民众之间有友谊而同时厌恶其政府政策的例子也随处可见。这就是说,通过人文交流而建立起来的某种友谊、好感和文化认同要转化为对政府政策的认同,还需要其他一系列条件。这启示我们,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人文交流必须与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才能起到为之奠定坚实基础的实效。

[1] 戴秉国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5-25/2302977.shtml

[2] 刘延东.深化中美人文交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205/135627.html

[3] 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举行,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共同主持[N].人民日报,2012-05-05.

[4] 中美元首同意共建新型大国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06-09.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2012-11-08.

[6] “Secretary Clinton on 40 Years of U.S.-China Relation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 March 7, 2012.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english/texttrans/2012/03/201203081765.html#ixzz1oZgr6CSB

[7] 陈乐民.拓宽国际政治的研究领域[J].太平洋学报,1997(2).

[8]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N].人民日报,2013-04-14.

猜你喜欢
大国人文交流
指尖上的大国工艺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如此交流,太暖!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人文社科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