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厅”的中国尴尬

2013-09-06 18:10伦兵岳菲菲
杂文选刊 2013年12期
关键词:镀金维也纳大厅

伦兵 岳菲菲

“金色大厅”因每年元旦举办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并进行全球电视实况转播被中国观众熟知。从此,到那里“镀金”成了中国文艺团体和艺术工作者的梦想,但今年9月8日,北京交响乐团在维也纳的首场演出却将场地选在了维也纳音乐厅,而非金色大厅。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说:“我对在金色大厅演出很排斥,太多中国乐团和太多名目的中国音乐会在那里演出,到那里演出不代表任何艺术水准,我们团不凑这个热闹。”

为去大厅不惜血本

据了解,仅今年前八个月就有一百三十三个团体在金色大厅登台,中国主题的音乐演出举行了二十四次,多数演出都不是国内最高水准。这种频繁造访,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起不了多大作用。

中国驻奥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告诉记者:“很多演出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到场的大部分观众是华侨华人,这样的演出当地的媒介和观众不会关心,根本没有什么反响。但为了证明演出‘产生巨大反响,就想方设法颁发证书。这些证书还都会有维也纳市长的‘签名。我问过市长,他告诉我:‘很多签名我都不知道,是从网络上我为其他事情的签名复制下来的。”

曾经去金色大厅演出过,这一“事件”会记录在以后的宣传简历中。这种虚荣心现在已经波及到一些学生乐团和喜欢艺术的孩子们。为了去金色大厅,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不惜投入重金把自己的地方艺术团送去展示;一些学校的乐团请家长自付路费和住宿费带孩子去金色大厅演出;国内一些机构还在金色大厅举行各种音乐比赛、青少年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当然,凡参加这些艺术节和比赛的选手都要自掏腰包。

而在现有公布的音乐季排期中,只有明年4月2日李云迪钢琴独奏会与中国有关。

李克辛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中国乐团和艺术家在金色大厅的演出都是利用金色大厅的‘垃圾时间,根本不在正式音乐季安排的场次中,且绝大部分都不对外售票,它已经成为华人华侨圈里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因为这种“文化活动”实在太频繁,连中餐馆厨师都“听怕了”,不愿来捧场。今年某个团体表演,竟然是其他团在台下当观众,然后轮换。这就是一些文艺团体或艺术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残酷真相”。

金色大厅商量对策

早在2003年就有媒体曾全方位剖析过金色大厅“镀金热”现象,引起强烈反响。但蹊跷的是,十年来,镀金潮势头不减且越刮越猛,甚至对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都造成相当大的困扰,金色大厅方面也深感尴尬。金色大厅几乎每个月都要接待几拨不远万里来这里演出的中国团体,演出的水准和观众的成分已经开始影响到了金色大厅的声誉。

几股力量的“共力”导致高烧不退:一、不少领导把自己管辖的团体送到金色大厅表演,将其看作一种政绩,热衷为其推波助澜;二、一些企业以为投资了金色大厅的演出,挂上了企业招牌就可达到在海外宣传品牌的目的。

一些中国演出团体牌子打得很大,很可怕,外国人很难在事前进行分辨。还有一些机构先订场次再“拉人”,拉不够人就取消,这种行为使国人的信誉受到金色大厅方面的指责。

各方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金色大厅负责运营的是“爱乐之友协会”,协会与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和华人组织已经有过一些探讨,希望建立管理机制,对赴金色大厅演出的中方团体进行识别和筛选,但截至目前还没有方案出炉。

不过,目前一些真正有质量的演出仍然有生命力。例如今年2月9日,“一脉千秋”京剧演唱会在金色大厅举行。欧洲的交响乐文化与中国京剧相结合,观众爆满,其中90%是奥地利人。此外,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也有良好口碑。

金色大廳本身没有门槛,它就是一个维也纳独具特色的古典音乐演出场所,在这里展现民族艺术首先应该让当地的观众和西方主流社会观众接受,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提升知名度的噱头。

猜你喜欢
镀金维也纳大厅
越南·河内
修复金棺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给回形针穿上铜衣
关闭交易大厅
出国“镀金”?那是远古时代的思维了
跟踪导练(四)4
大厅里飞起雪花
图说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