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 等
(引言)20世纪是一个人口爆炸的世纪,全球人口数量从1900年的约16.5亿迅速增长到2000年的约60.6亿。正是基于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20世纪50~80年代初,西方世界流行一种“人口爆炸论”的悲观主义观点,认为人口过快增长将带来资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生态危机等,并最终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灾难。其中,以埃里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和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影响最为深远。
虽然这些悲观主义的预言并未成真,人口爆炸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联合国的数据,1950年到2010年,全球人口数量已经从25亿增长到了69亿,并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93亿,到2100年将超过101亿。不过,21世纪人口增长的驱动力已经在结构上表现为老年人口增长而非少儿人口增长。联合国预计,2000~2050年和2100年,全球0~14岁少儿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将从30.2%下降到20.5%和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将从10%上升到21.8%和28%。换言之,21世纪我们要面临的人口爆炸挑战很大程度上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而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非局限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现象。
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专家所说的“次更替生育率”现象。这种现象随之迅速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地区,亚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加勒比海和印度南部地区。甚至像黎巴嫩、摩洛哥和伊朗这样的中东国家,也出现了出生率迅速下降的现象。在当前59个新生儿数量无法补充人口损失数量的国家,有18个国家为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与低生育率现象相互伴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以空前的速度进入老龄化时代。
根据联合国预计,欠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5.1%上升到2050年的14.7%和2100年的21.6%;2050年中国和俄罗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将分别上升到25.6%和23.1%,分别高于2050年英国和美国23.6%和21.2%的比例。以老年人口抚养比衡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21世纪2015年左右,欠发达国家将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人口老龄化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精神等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联合国甚至将这种人口结构变革的影响与工业革命和全球化产生的影响相提并论。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严峻程度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刚刚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6.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8.9%,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9个百分点。另据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中位数年龄将达到48.7岁,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应年份的人口中位数年龄。
以人口抚养比衡量,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前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稳定在相对较低水平,少儿人口抚养比迅速下降,人口总抚养比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人口红利阶段;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老年人口抚养比加速上升,少儿人口抚养比趋于稳定,人口总抚养比加速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进入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负债来临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高于总人口增长率,从而人口总抚养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将出现逆转,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意义上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将不复存在。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新阶段,形成“未富先老”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将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公共财政支出形成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