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划定目标,以文化促发展——访成都市沙河源小学校长胡松涛

2013-09-06 12:54段晓丽
未来教育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沙河河流城乡

段晓丽/文

八年,他和他的团队,把一所具有80年办学经历的涉农学校,发展成为了一所在金牛区乃至整个成都市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校。八年,这样一所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成长的代表性学校,在他的管理下已然生机勃勃,名声大振。

2005年,他接任沙河源小学校长。为了办好这所学校,他几上北京,拜访专家,“问诊寻药”,脚步遍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院;他数次南下深圳,汲取办学养分,进学校,坐课堂,学阅读,跟培训。就在那年,他制定出了学校第一份发展目标规划,其中大胆地提出“三年起步,五年求发展,十年树品牌”的发展目标,力图将沙河源小学建设成沙河源头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如他所说,西部大开发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给这所看起来已达垂垂暮年的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新生机会。城乡统筹发展配套改革试验、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加速,使得原属农村的部分地区逐渐演变为城市化社区,学校的外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城乡教育均衡化程度不断提高,学校划归教育局直属管理之后,在人力、物力、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很大改善。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有利的因素变成促进学校发展的高效“推进剂”,把与这所学校有关的一切人团结起来,练好“内功”,尽最大努力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生。

于是,2007年,他和团队第一次提出“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的教育口号,要“以规划定目标,以文化促发展”。

2007年以来,他根据本校地域环境、历史传承、办学积淀、学校发展优势以及时代特征等因素,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反复论证,经历了探索尝试、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三个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理念和课堂文化理念,确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理念系统——把“善如水,知如流”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开始实施“河流文化”特色教育。他组织教师依托地域优势,融河流文化元素于校本研修,开发了一套结合特色校园文化的校本教材《河流孕育文明》、《河流承载文化》、《河流浸润文学》,这是学校独有的教育资源。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了解河流、学习河流、歌颂河流,从河流蕴含的哲理中悟出教育之道、治学之道以及做人之道。学校开展了“如源课堂,浸润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成为指导学校课堂改革的文化理念。学校同时寓河流文化于生活之中,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建立起“源舞社”、“画田源地”等学生社团,让“善”之水通过传统节日和特色活动丝丝浸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叮咚成长”。目前“河流文化”特色教育,在沙河源小学已经演变成一道风景线。

胡松涛说,“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在发展学校内涵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将学校办成河流文化的特色校,即具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以特色文化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使沙小成为以河流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先行者、第一人。”

他邀请书画名家,在学校大门镌刻了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胡松涛而言,他的“源”即传承历史精华、提升教育品质、提炼师资队伍,如河流般不断吐故纳新,提炼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有灵性、会更新、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他特别提到,学校认真倾听教师的声音,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社会认真倾听学校的声音,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倾听,互相寻找,见证彼此成长的一点一滴、每个足迹,以倾听助成长。

沙小注重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于日常积累一点一滴,积小流以成江海,与教师、同学共同分享成长的经历与成果,一起快乐地大步前行。

猜你喜欢
沙河河流城乡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白沙河
白沙河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当河流遇见海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