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画创作中的哲学思想

2013-09-04 03:02钟海颖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中国画绘画

钟海颖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艺术系,广东 遂溪524300)

中国画的起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画者笔下都表现出特殊的时代精神,时代的进步,更是带着中国哲学思想而进步发展。画家笔下的中国画,都是对国画创作背景下深刻的哲学思想,对于国画意境的领悟,更是体现着国画的魅力所在,把国画赋予时代精神,更是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画发展简述

中国画自春秋战国以来,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纵观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走过盛唐,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分离。但经五代、两宋及元、明水墨文人画逐渐占据主流,直到清末民初,传统的绘画日趋衰落。清代的绘画艺术,承袭着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以重笔墨而清造化的文人画为正宗,并且许多画家在文人画创作的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但是总体而言,社会演变制约了艺术的发展。到了21世纪中国画得发展,死守传统未必对中国画得“大忠”。有些人说:“东西多了,不能说它是好的,但是如果是知识,恐怕就不会有人反对的。”要熟透中西文化于心,这是发展当今中国画的良策。在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油画民族化的情况下,让中国水墨世界化,并且融合艺术家在传统和现代的观点想法,作出真正的作品,体现出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是对新时代风貌的反映。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并且构建了独特的透视理论,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也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二、中国画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根基

在秦汉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对民族风格和民族思想表现并不凸显,更别说用画来传达画者的写意,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当时社会缺少中国哲学思想的灌输。从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史来看,绘画艺术从先前的非自觉作画逐渐地进入到自觉创作,但是都落后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我国哲学发展的主要时期就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并涌出了许多思想流派。诸子百家更是,自传出书并提出要参与朝政。可是到了秦始皇朝代,制定了韩非子的“明主之书筒之文,以主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3]的法家专制思想为治国之道。这种治国之书一直沿袭到汉代,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进而儒家哲学思想才能发展。这种思想的应用,不仅让当时的文人当政,也让绘画艺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所以在当时绘画要比书法发展快得多。从世界这个角度上来看,我国是最早实行文官执政的国家,在文学领域中,文人也具有主导地位,只要文人参与绘画,那就代表着权威,文人欣赏的画才会被叫做高雅,时间长了,文人就把绘画表面艺术深入到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上。文人当权,自然而然地就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当时文人画就成了中国画的主流。

中国画创作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天人合一”[1],所以中国“人本”的哲学艺术就被从中国画中给展现出来了。艺术家在绘画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感、志向、表意都会集中在画里面,这就要求画家在绘画的时要有自觉意识,高尚人品,崇高的道德情操,把时代精神显现出来就更具有画家的个性。在绘画创作中,形式因时因地相传,法无边界无定法,人本精神则会千古不变。在情感和形式上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在一定文化阶段艺术风貌也有着不一样的改变。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仍是一枝独秀,它把山水、花鸟、人物都用画形式表现出来,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创作风格把画面把自然和实际相联合起来,能够恰当捕捉到什么是艺术境界和心灵情感世界,这其中也有着传统文化艺术的沉淀,尤其是作者对技术与技巧的掌握。它主要是把作者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上升到艺术境界,必将使用物质手段,它有形而上形而下的双重含义。相反,我们也不是对技术方面有创新的人持有反对的态度,法无定法,只要在绘画艺术领域内,所要表现出人的生命就是主体精神。

下面我们对《清明上河图》[5](图1)进行分析:

图1

此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它主要描绘的是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这幅画曾经在北宋宣和内府收藏。此图高24.8c m,长528.7cm,它就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描述了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它是一幅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画,全图主要分为三段:

首段,汴京郊野美丽的风光。在疏松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流水、草桥、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驼炭的毛驴,向城市缓缓走来。路上一顶轿子,里面坐着一位妇人,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这是从京城中刚刚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图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图2)

图2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到,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邻船的人在大声的叫卖,船里船外都为过桥忙碌,桥上的也在为过船紧张着,车水马龙,是名副其实的水陆交通汇合点。使人“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后段主要讲的是市(图3)

图3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脚店、肉铺等等。商店中的物品更是数不胜数,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工具有轿子、骆驼、人力车等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仿佛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佛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棉如链”的古风神韵。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思想。从这一角度看,《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人物、事物都有各自的发展,正是“德治主义”与“人治主义”的联系,才能让此图此景有着让人向往的青睐,所以也在此基础上有着“为政在人” 的“人治” 主义[6]。

三、中国画创作以道法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它主要是集现实美、社会审美、及艺术家创作个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的思想性是它精神和本质的体现,而艺术家的情感更是它的灵魂和神奇力量。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医”。“道”所处的位置最高,所以它也是人生的目标。这样,在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绘画的性质和方向就被定向下来了。而庄子曾在《庄子》[7]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宋元君对绘画很感兴趣,有一天突然想绘画,大史们听到都进谏,遂围观,以当要画对象,笔和纸墨都准备好了,宋元君开始画,画快要将至,有一大臣受不住站立,放弃了。最后皇帝完成此作,大史们都对宋元君说:“可矣,是真画者也。”庄子此时就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画家,真正的画家与那些拘禁的在于礼节的“众史”有着不同。画者性格应该是随意的,毫不做作的,自由自在的,仅凭自己的喜好和性情的创作。这就与那些主张“游于艺”的创作思想相符合。

中国的发展史,在对中国画的影响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和美学品格都体现出来了。就是我们所说的“游于艺”、“解衣盘薄”。在同一时期,儒家在“道”的理论上也有所强调,对中国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穷神边。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的社会作用,庄子所谓的哲学就是逍遥、有无相生、天人一道等。启发中国画重已经和一项造型,重视神采、意蕴、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根源。此外,还对画者的直觉、妙悟进行了强调,与中国艺术家自由发挥形成了统一观。正是这种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画成为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如何才能体验心境,把外化人格给具体表现出来,它的魅力也就是这样。

某位哲学思想家曾经说过:“中国哲学思想本就是生命本身体悟到的过程,道无处不在,用艺术表现道,那么艺术就会给道赋予生命,道就会给艺术深度乃至灵魂”[2]。总体而言,中国画虽然是“哲学艺术”的体现,但它也要返于道。这种以领悟、精神、激情、冥思等感性因素都是中国原始创画的理念,正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国哲学总体现。传统的中国哲学它的核心是人生观,重点是社会观,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人。和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中国的人本主义是以传统文化而存在的,而不是作为反传统思潮出现的。最为重点的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人是群体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从实际联系中规定人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以工整、认真、写实的代表作品都不被人们所重视。西方绘画主要就是强调事物的结构,光线是否明暗之类的研究,有的一幅画就画上几十年,甚至都达到了超写实的程度,这就与中国画正好相悖。也是中国人所说的匠心独运,深入到匠体,再好的画也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人本精神如若失去,画就仿佛是一个空壳,这就是中国对画品评的基本原则。但是对于那些把中国画精神真正掌握的画家则不一样,他们也许游戏笔墨,但是这是他们对生活体验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国画创作之道是中国哲学范畴道德再生体。在公元时期,宋晋最早就写了的《兰亭集序》。当西方的绘画大师讨论大自然是孙子还是孙女的时候,中国画家早于他们降到这个世上。中国画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一开始就谈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人本思想定位的结果。在儒家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大的胸怀,崇高的文化修养。

四、中国画创作空间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

在17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就认为,西洋画“毫无笔法,虽有匠体”,只是一种绘画技巧,与真正的绘画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能究其画品,但是如果来说能够入画品的画,大多都不是站在西洋透视法的立场上的。而张择端所说要“大观小”。最初是在宋朝时期,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

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

中国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入研究就会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贴近自然,空间思维无限制,低徘徊,玩味之,点化成乐。我们可以从无边世界回归到万物,然后回到自己,我们又可以在回归到世界,以万物之浩浩流衍,这才是真正的“以大观小”。

综上所述:空间,就是哲学思想表现的形态。人本,是哲学思想的根基。道法,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所以,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会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相信,只要积极地推动中国画的时代性发展,中国画也一定会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蒋伯潜.诸予与理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苏南.儒家哲学思想浅析[M].济南:齐鲁书社,2000.

[3]于建华.浅析中国画《清明上河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沈子成.历代论画名著录编[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5]黄福生.中国画论选解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中国画绘画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