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 刘亚洋(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 淮安 300;中国人民解放军7307部队医院 江苏徐州 400)
加味升陷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李鹤1刘亚洋2
(1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 淮安 223001;2中国人民解放军73071部队医院 江苏徐州 221400)
目的:探讨加味升陷汤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症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随机单盲临床观察3个月。均予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加味升陷汤。比较两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积分,门诊患者每2周随访观察1次,每次随访复查心电图1次,每月复查动态心电图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T变化、T波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酶及肌钙蛋白(cTnI)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积分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升陷汤可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变化,控制病毒性心肌炎所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并且可以降低HAMD抑郁量表积分。加味升陷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
加味升陷汤;病毒性心肌炎;抑郁症;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病毒直接损伤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损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综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上往往伴发焦虑、抑郁症状,这些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本研究应用加味升陷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症患者,旨在寻找恰当的治疗方法,以期早期治疗并促进预后。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64例均来自2008年2月~2011年1月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抑郁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达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7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升陷汤)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5~43岁,平均年龄(27.4±6.9)岁。对照组32例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26.4±7.5)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性别、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患者每2周随访观察1次,每次随访复查心电图1次,每月复查动态心电图1次。所有病例均做X线胸片检查,心影均在正常范围;心脏二维超声均无心脏异常。排除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急性期均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病毒及抗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陷汤(黄芪15g,太子参 15g,山萸肉 15g,炙甘草 5 g,麦冬 15 g,升麻 5 g,柴胡 5 g,知母 8 g,丹参 15 g,红景天 10 g),加10倍量水浸泡2 h,煎煮2 h,过滤后加8倍量水,煎煮1.5 h,过滤后加6倍量水,煎煮1 h,过滤,将3次滤液合并。连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的一般项目: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治疗前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评分。
1.4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好转:自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各观察指标有所减轻,但未达满意;无效:自觉症状无缓解,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治疗前后基本相同,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变不明显。抑郁疗效参照HAMD抑郁量表方法评定。
1.5 临床症状 门诊每隔2周随访1次,连续3个月,根据胸闷、心悸症状的消失、好转、无变化、加重进行疗效评定。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愈15例 (46.9%),好转14例(43.8%),无效3例(9.4%),总有效率 90.6%;对照组治愈9例(28.1%),好转12例(37.5%),无效11例(34.4%),总有效率65.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控制情况 治疗后,两组胸闷、心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1例恶化,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例
2.3 心电图改变 治疗组明显心律失常(房早或室早)30例,治疗后15例心律失常消失,13例好转。对照组明显心律失常30例,疗程结束后6例心律失常消失,15例好转,仍有9例反复出现。治疗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T变化及T波变化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例
2.4 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cTnI)改变 治疗组治疗前心肌酶谱(CK、CK-MB、LDH、LDH-1)水平升高25例,其中CK-MB升高23例;cTnI升高16例。治疗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23例 (92.0%),2例仍有1项或数项心肌酶谱升高;cTnI恢复正常15例(93.8%)。对照组治疗前心肌酶谱升高22例,其中CK-MB升高21例;cTnI升高15例。治疗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14例(63.6%),8例仍有1项或几项心肌酶水平升高;cTnI恢复正常8例(53.3%)。心肌酶谱及cTnI转阴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抑郁症状改善比较 两组治疗后抑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抑郁量表积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抑郁量表积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 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2 32 24.32±2.53 25.16±2.34 11.13±1.24*#18.89±2.53*
2.6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药物过敏,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所致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改变的心肌炎症反应。有文献报道[3~4]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和加重抑郁和焦虑症,而抑郁和焦虑症也可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不确定性及病情迁延不愈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和抑郁,二者常相伴为病[5]。本研究应用加味升陷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症患者,旨在观察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少年常见的心脏疾病。本病系由外感邪毒侵心,毒热内蕴,损伤心脉所致,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温病”等范畴。《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表明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灵枢·本神》曰:“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此所谓心损则神伤;《景岳全书·郁证》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即神伤心已损;《灵枢·口问》亦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可见情志异常首先影响心。心损与神伤互为因果,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互为致病因素。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心肌炎患者伴发的情志改变,及早进行焦虑抑郁评定,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6]。
本研究应用的加味升陷汤是在张锡纯名方升陷汤基础上加减而自成加味升陷汤,由黄芪、太子参、山萸肉、炙甘草、麦冬、升麻、柴胡、知母、丹参、红景天共十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升陷、调畅气机的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经加味升陷汤加常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转阴率等均好于对照组,控制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期前收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治疗组抑郁量表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升陷汤不仅能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且能改善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赵小丽,刘全胜.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2 050例心理干预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958-960
[4]刘佳敏,朱宁,曾宪敏.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39
[5]王振先,徐兰,王育龙,等.病毒性心肌炎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122-125
[6]吕仕超,张军平.试论病毒性心肌炎伴发情志改变的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61-162
R 542.2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09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