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观点
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李克强总理的理念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最优路径,社会各界对此期望很高。然而,新政能否顺利突破“深水区”还无法定论,“克强经济学”的闯关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相对于巴克莱的定义,我更倾向于将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
当前中国诸多要素价格仍然处于严重的非市场化状态,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李克强总理在其经济学理论形成之始便认可了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今后有望在理顺要素市场价格方面有所突破。打破准入限制,具体包括简化行政审批、放松投资限制、放开户籍管制等等。涉足改革深水区即从供给端入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具体包括产权改革、政府改革、土地流转政策、财税体制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生产主体改革、生产方式改革、生产结构改革等。总体来看,李克强经济学更类似供给学派,有别于仅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来调节需求端的传统凯恩斯学派。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近年来,国内各界已经对适当容忍低增长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大多数人依然谈硬着陆色变。其实,周期性下行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经济的质量,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过去没有明显的上下行,不管是好项目还是坏项目,只要上了马都能存活下来,实际是显著地降低了经济的平均质量,以致经济稍有减速就听到一片哀嚎。
经济下行时就可以把那些质量不太高的投资项目挤出去,同时也能提高下一轮投资、信贷决策的质量。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历临时性的硬着陆,既能摆脱对无法持续的政府主导的投资的过度依赖,还能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李克强经济学正是帮助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对症药方。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破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仍然是改革。很多人对“克强经济学”有误解。实际上,“克强经济学”一定是稳健的、均衡的,不是激进的、休克式的。“合理区间论“的提出印证了我的观点。预计下半年在继续调结构的同时将陆续会有稳增长的政策出台。稳增长和调结构、促改革相辅相成。正如李克强所说,“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何清涟(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克强经济学”最重要的理念是约束政府行为,强调经济主体必须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要想做到这点,必须约束权力对市场的作用。问题是,政府的三个垄断(政治垄断、资源垄断与舆论垄断),必然导致无责任政治,中央政府(包括首脑)无需因任何过错而下台,地方政府(包括行政长官)不会因为债台高筑而引咎辞职集体下台, 正是这一点,导致“李克强经济学”缺乏现实的制度基础。
结构性改革,涉及的领域太广,几乎是动摇根本。中国的现实是: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间,中国高层各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撑的危险平衡架构,想动哪一样都非常困难。有消息称,在构想上海自由贸易区计划时,李克强曾拟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上海金融服务业,结果这一设想遭到中国银监会与证监会的公开反对。在金融行业开个口子都这么困难,重新营造制度基础谈何容易?
张明(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巴克莱对李克强团队的政策概括得非常好,这是中国经济需要的。中国经济不能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低效增长,的确应该进行结构性改革,但前提是避免系统危机的爆发。迄今为止做得比较好。
然而,现今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迹象表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下半年,中央政府能不能扛住压力,继续容忍比较低的经济增速,同时大力推动结构改革,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一方面无论是媒体,还是经济学家应该非常的支持,形成一个舆论的巨大的动力,来促使政府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近期出台的经济政策非常积极:不再上马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更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追求增长的数量;重点在盘活存量,而不仅仅在增量上做文章。
毫无疑问,这三个经济政策会带来一些挑战,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下行压力,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压力会逐渐显现。而整个社会都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尽管如此,新政策仍然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新政策从长久来说利好中国经济,从领导层到整个社会都应该对可能的挑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思想上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
安东尼·詹金斯(英国巴克莱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国管理层已意识到需避免银行业危机并正努力控制金融风险。而且,在我看来,中国管理层正在很好地掌控形势。“李克强经济学”符合全球经济趋势,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如今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新时代,经济增速已经结构性放缓。在“李克强经济学”引导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回落,但经济增长将更加可持续。
(本刊记者 黄彦整理)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