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琴,李恒娟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1300)
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我院重点建设的新兴专业之一,区域企业就业需求非常大,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是生存之本,就业是专业教育的根本,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的效果又需要依靠完善的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来保障。
目前现有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处于初步建设的阶段,没有很好的与区域企业需求对接,实践课程没有充分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实训设备还处在初步建设阶段,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下,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是很全面,在毕业之后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促使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实践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体系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训实践课程和技能竞赛等环节,使得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系统,而实训室则起到保障的作用,其主要培养模具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因此,把握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解决高职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及学生的就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图1 实践教学模式
从规范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出发,进行区域企业调研,找准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与区域内模具相关企业的对接点,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习实训内容、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竞赛内容,使这些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真正体现对接区域产业、产学合作办专业的特色。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完成,学生的角色也在企业加工人员、工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之间转换,如图2所示。同时与行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如钳工中高级证、CAD绘图员证、Pro/E制图员证、模具高级工种操作证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与技能鉴定资格,确定取证考试相关专业内容。
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以及具体设备的规格参数,挖掘模具相关企业的需求点,进一步完善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再以此为依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确保实践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寻求企业的满意点,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在毕业时从容面对就业,真正实现在顶岗实习后零距离就业。
图2 学生学习实践场所及其角色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学时和学分的分配,实践教学的方法、形式和评价等,使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有序,并从形式、内容、项目、时间上与整体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并轨,以竞赛带动实训、促进学习。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利用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同时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自己的办学条件。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与企业共同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含拓展技能模块)实训体系,从而建立适合学院模具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互动理实一体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推进了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了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院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为开发模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模块和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有效保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1]陈 潇.论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1):226-228.
[2]王世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学报,2009(1):41-45.
[3]冯跃霞,郎群秀.高职模具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1(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