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黄栋梁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中国 重庆 40216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大部分课程一体化教学普遍是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少数课程在实体工厂中进行。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在探索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与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教产融合”教学模式,并将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程《保险营销》课程作为教学试点。组织学生进企业工作场,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和企业工作标准在保险营销岗位上进行连续一个月的教学和生产。在实施教学和生产过程中,8名左右学生划分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组长,学校配备两名专业教师协助管理和教学指导。在“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既要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又要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只有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才能解决教学和生产冲突。
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将“教、学、做、考”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在“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教学和生产同时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体现“任务导向、学做融通、考绩结合”核心理念。任务导向,即每次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学做融通,即教学过程和上岗锻炼融为一体;绩考结合,即工作业绩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设计、教学条件设计等,即从设定目标到检验目标的系统。
校内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般都是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而在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特别突出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技能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对本课程定位的目标为基础,紧紧融合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需要;知识目标将根据企业业务和运行模式等拓宽;素质目标将结合实际上岗所需的素质要求设计。本课程结合保险销售、保险企业文化等,设计了教学技能目标:能用新型营销方式进行保险营销、能调节保险营销职业人心理压力;知识目标:掌握人寿保险各险种知识、掌握保险法律法规、掌握新型营销相关知识等;素质目标:安全生产意识、融入企业文化、遵守保险营销职业道德等。
教学内容应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和本课程教学目标,其设计核心理念是以任务驱动,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相融合,不能偏离教学任务满足生产任务,也不能只顾生产任务而忽略教学任务。本课程根据保险产品特点、营销渠道及教学需要,设计了安全生产训练、电话营销技能训练、保险营销职业精神训练、保险营销法律认知训练、保险产品营销过程训练、保险职业精神训练等六个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应该设计成生产前的培训和生产过程。生产前培训主要由企业安排培训师和小组长进行前期培训,以互动式训练为主。生产过程教学主要分为目标→准备→行动→评估四个步骤。本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前,学校指导教师充分与合作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工作条件和工作流程,共同设计了教学过程。前期培训由公司派一名培训师到学校进行连续3天的集中培训。培训期间,组建团队,组长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互动培训。生产过程中,组长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根据小组实力制定每天的生产任务;小组长带领团队进行团队开展激励活动,放松心情;各小组上岗生产训练,小组长和学校指导教师随时指出问题,讲授理论,按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安全生产;每天工作结束后,小组组织当天效能评估,对每位成员进行点评和鼓励。
考核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决定了是否评价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考核形式以生产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标准应以企业生产效能、职业精神为主;考核评价主要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学校指导教师构成,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增强成就感。本课程考核设计为四个阶段的过程考核和终结性知识考核。过程考核中,组长负责,学校指导教师协助,主要考核生产效能(表1)和职业精神(表2),各占40%、40%;终结性知识考核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主要以试卷考核,检验是否达到知识目标,占20%。
表1 企业生产效能考核指标
表2 职业精神考核标准
教学实施条件是一体化教学设计运行的重要保障,前提是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和企业安全生产。因此,实施“教产融合”教学前,必须结合教学和生产特点设计必要的实施条件。一是,与企业签订的“教产融合”合作协议、与学生签订的教学运行和安全管理协议等;二是,一体化教学场所,即实施“教产融合”的实体工厂、工位以及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三是,一体化教学资料,即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任务单及配套的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1]陈耕,陈鹏.高校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3):117-119.
[2]周海燕.关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产一体化的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0-72.
[3]苏燕,庄凤正.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的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9-61.
[4]王墨林.教产结合办学模式实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3(5):8-11.
[5]徐健.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