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阳 吴智慧 Cai Chenyang & Wu Zhihui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在整个建筑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门的存在,使我们进出建筑物成为可能,也限定了我们生存空间的里面与外面。随着当代社会的复古文化的兴起和“中国风”日益盛行,隔扇这个集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的小木作构件,作为中式风格的典型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探讨隔扇门的发展、演变、装饰、结构、意境营造等方面对当代室内设计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隔”意为分隔,“扇”指板状或片状的屏。所以隔扇从字面上理解是分隔空间用的屏。1961年单士元发表《中国旧式隔扇》[1]一文,他将隔扇定义为隔断,分别包含了落地罩、隔扇壁、花罩、栏杆罩、炕罩、博古架、书架、太师壁八大类别。我们现在通常所指的隔扇即为隔扇壁。
隔扇的基本形状是用木料制成的木框。木框由两个水平木条和两个竖直木条构成,水平的木条称为抹头,竖直的木条称为边梃。木框之内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隔心,中部为绦环板,下部为裙板(图1)。
隔扇门扇的数量由开间的大小决定,每开间做四扇、六扇、八扇,乃至十扇、十二扇不等。扇数越多,则重量越轻,安装拆卸更为方便。
隔心、绦环板、裙板三个部分是组成长形隔扇的基本,宋代的隔扇矮而宽,通常只有一个绦环板,有的没有绦环板,所以多为三抹头或四抹头隔扇。明清时期多在隔心之上和裙板之下加设绦环板,隔扇变得窄而高,逐渐发展成五抹头或六抹头。宋代隔扇的宽高比为1:2或不足1:3,清代为1:3或1:4,最瘦长的甚至达到1:6。抹头越多,隔扇越高,其坚固性越强。这种高长的隔扇可以直接安装在房屋的外檐柱之间[2]。
隔扇由于上部隔心是镂空的,防御性不好,所以一般用于殿堂或一般房屋。而宫殿、庙宇、府第的大门及民居的外门通常是用实木拼板而成的板门。虽然如此,隔扇还是具有其特殊的特性优势:
隔扇的数量和尺寸均可由开间大小决定,所以通过改变隔扇的长度和宽度的尺寸,可以使隔扇门满足不同的建筑空间。由于传统建筑开间的尺寸不同,当开间之间尺寸悬殊较大时,增加或减小隔扇的数量可以适应不同的开间的宽度;当开间的宽度和高度悬殊程度较小时,则可以通过改变隔扇自身的长宽比来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隔扇在长度和宽度上具有“显调”和“微调”的双重灵活性[3]。
隔扇在分隔空间的同时,通风、采光效果也很好。一方面,隔扇可以像其它的门一样,遮挡视线,保证室内活动的私密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隔扇上部的隔心为镂空,棂纱纸覆面,所以不仅防尘,还比其它的门采光、通风效果好。隔扇的这种半通透特点为室内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易于烘托古朴典雅的氛围。
宋代隔扇门的隔心装饰仍以直棂纹、拐子纹、菱花纹为主,裙板大多无装饰。到了明代,隔扇门窗的纹样装饰有所升华,逐渐形成了简约、典雅、朴实的明式风格。到了清代,隔扇的装饰在风格上延续了明代特点,同时更显丰富饱满、做工细腻,装饰纹样也多偏复杂。
借鉴现代平面图案的构成形式,我们可以将隔扇的隔心纹样归纳成重复、近似、对比、对称、发射这五种构成形式。
隔心占隔扇的面积较大,又在视线的上方,它既要保证采光、通风,又增加了整体美感,是隔扇装饰的主要部位,装饰纹样多为镂空状。
唐宋时期的装饰纹样虽较精美,但与明清的装饰相比,还是较为简单。唐代隔心一般为直棂或方格,简洁而朴素。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稍有变化,其图案可分为三种形式:直棂纹、拐子纹和菱花纹。直棂纹是由相同规格的直棂条经横竖排列而成;拐子纹是由短木条拼接而成的拐子纹样,代表的有冰裂纹、万字纹等;菱花纹的图案复杂,是雕成的窗棂,虽高贵华丽,但非常费工,作为隔心,空少实多,通透感不如前两者,使用范围也较窄,主要应用在宫殿、寺庙等建筑上。
明清时期的隔心花纹样式更加灵活多样,在宋式纹样的基础上变的更为复杂。主要可分为横竖棂子纹、拐子纹、菱花纹、雕花四种。横竖棂子拼成的图案有豆腐块、斜方格、井口字、步步锦、书架格、回字式、八块柴等。拐子纹的种类有万字、灯笼锦、龟背纹、冰裂纹、盘长、方胜、亚字、汉文等。应用拐子纹的窗棂图案中心常有较大的洞口用来裱糊绘有图案、书法、剪纸的窗纸,具有独特的韵律感。清代的菱花纹在基本形式之中又发生无穷的变化,有三交六椀菱花、双交四椀菱花、古老钱菱花、蛛网形等图案纹样。雕花类棂子较为少见,但最为华丽,主要是透雕龙凤、植物、花卉和人物故事。其兼顾了美观、采光、坚固,是隔心中的艺术品(图2)[5]。
在一扇隔扇中绦环板的图案内容应该与裙板协调一致。宋辽金时期,绦环板与裙板的花纹都比较朴素,仅装素板或加牙头护缝;元代多雕简单的如意纹;明清的裙板和绦环板式样很多,其雕饰随隔心的繁简和精细程度而作不同处理。装饰纹样主要是动植物图案、人物故事图案、山水风景图案、博古杂宝图案等,这些装饰纹样无一不凝聚着中华传统历史文化。
1)动植物图案
动植物图案有喜鹊、蝙蝠、鲤鱼、梅、松、竹、石榴、灵芝及各色花卉等传统吉祥图案。古代人们通过谐音、象征、笺言、比拟、双关等手法将动植物赋予文学的生命,体现了人们注重各类动植物内在的品质,也诠释出人们内心世界对崇尚自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2)人物故图案
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小说的发展,对门窗装饰的艺术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裙板及绦环板的故事情节取决于此。如:草船借箭、西厢记、渔樵耕读、包公审案、桃园结义等。内涵深刻,意味深长。
3)山水风景图案
随着艺术的繁盛,山水风景画也成为裙板和绦环板的装饰纹样。并且这些山水风景图案还受到当时不同画派的影响。
4)博古纹图案
凡鼎、尊、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博古纹图案除了青铜、古玉、陶瓷、竹木、珐琅、漆器等以外,也有添加花卉及果品做点缀的。这其中的很多图案与道教、佛教有关,如暗八仙,人们用这些图案祈盼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传统隔扇对选用的木材质地比较讲究,由于使用场所不同,选材也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古建筑的外部装修应选用干燥不变形的木材,《工程做法则例》中指出椴木适合作菱花隔心;杉木具有质轻、坚固、不易腐烂变形的特点,适用于作门窗框架。榉木质地坚硬,木纹优美,呈波浪形俗称“宝塔纹”,常被用来作装饰。而用于内堂的隔扇则要求其材质纹理优美,质地光滑,常用材种有黄杨、樟木、柏木、紫椴木、楸木等。为便于雕刻,所以雕刻部分的材料不宜过硬,而应使用结构均匀、纹理优美的木材。南方地区常用杉木和杨木。北方地区则常用椴木和松木[5]。
隔扇门的制作运用了多种工艺。它在早期只有木工工艺和油漆工艺。明清时期,隔扇的装饰又与绘画、雕刻、镶嵌等工艺结合起来。
5.2.1 木工工艺[9]
木工工艺是隔扇门的基础工艺。其主要流程如下:
尺度 → 画样 → 选材 → 配料 → 刨料 → 画线 → 锯口 → 做榫 → 起线 →雕花
根据建筑尺度计算隔扇门的数量、高度和宽度。再在木材上进行画样,并将画样进行合理布置。选料时应注意两扇木门的配置应尽量对称,画样时注意木料重的那头朝下,轻的那头朝上。之后再是刨光、画线。画线主要是对称画出两扇门的门转、穿带、木销、榫眼等一切需要锯截凿剔的线条。最后是起线、雕花工艺。起线是将窗棂边框刨出花棱。
隔扇门的框架部分如抱框、边梃、抹头等,均靠榫卯结构连接。主要的榫卯结构有三种:直角榫、俊角榫、卡皮式榫。
而隔心的制作采用了攒斗、攒接、插接、雕镂的方式。攒斗工艺要求严格,同时也最费工时。将小木件攒合成整体图案的过程中,要求每根棂条的尽头部位一致并且相互咬合成型。由于棂条相互咬合制约,所以基本完全消除木材本身的应力,使隔扇不论潮湿与干燥都很少变形开裂。其缺点是:若攒斗的单根棂条略有误差,则装攒到最后,误差就会被放大。攒接类似攒斗,但它与攒斗的不同处在于它装攒的部位不完全是在木件的尽头,也有在木件的中部与另外部件相接。通过攒插工艺构成的图案更加多样,同时也克服了攒斗工艺易造成很大误差的缺点。攒插工艺可在拼合时不断修正,其咬合部位也比攒斗更为牢固和灵活。插接工艺是用长条木件以90°或60°角槽口对接形成图案,菱花纹便是使用插接工艺。雕镂工艺是以整材为基础,进行图案镂雕。雕镂工艺可自由表现复杂的纹饰和图案,如动植物纹、人物纹等。但由于是整块材料,所以易干缩湿胀,造成开裂变形[10]。
5.2.2 油漆工艺[5、11]
油漆可以起到隔绝空气和水的作用,保护木结构不受环境干燥潮湿的影响而变形。中国的传统天然油漆材料为光漆和大漆,这与家具用漆相同。油漆分色漆和清漆两种。中国早期大漆涂料接近黑色,加入水、桐油及不同的石料后会得到不同颜色。在古建筑中,不同等级的建筑,所使用的油漆颜色和工艺也不尽相同,隔扇亦是如此。一般宫殿、寺庙和高官宅邸的隔扇门涂饰朱红色油漆,有的局部会以金色、湖蓝色、草绿色装饰。民居和园林中的隔扇门多保留木材本色。同时,工匠们也会根据建筑的整体色彩来确定隔扇的颜色。涂漆工序为:表面处理-涂底漆-打磨-涂面漆-打磨。每次涂漆后,都要将其放在阴凉房间等其自然漆干,涂漆与打磨次数不仅与工艺有关,也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5.2.3 雕刻工艺[10]
除了隔心部位使用镂雕外,隔扇的其它部位也常使用雕刻装饰。按照雕刻手法通常可分为线雕、浮雕、透雕、圆雕、嵌雕、贴雕六种,而且常常一块木雕板上多种雕法混用。
线雕是最早的雕刻手段,是在木板上刻出较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造型。但用在隔扇门上缺乏表现力,一般宋元时期的隔扇会在绦环板和裙板上使用线雕,进行简单的装饰。而在明清的隔扇上很少出现。而浮雕、透雕、嵌雕等,则可突出雕刻主题,使纹样更加清晰醒目,多用于明清时期的隔扇。
根据雕刻所使用的场合和结构,还可分为色垫雕花(图3)、插脚雕花(图5)、花结雕花(图4)和镶嵌雕花四种[9]。
色垫雕花主要起到垫接和镶装的作用;插脚雕花要求四角对称,将四块条形木板雕刻成窗格花边后,再以45°角粘合四端。多用于镶玻窗;花结雕花是将方板或圆板进行全面浮雕或透雕,镶嵌在窗棂中而成。镶嵌雕花以雕花为主,四周配置窗花作为花边窗户。
5.2.4 镶嵌工艺
随着小木作制造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进步,隔扇的装饰开始出现镶嵌工艺。主要镶嵌材料有木、骨、玉石、螺钿、珐琅、金银片、瓷片等。
隔扇门作为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象征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其结构精致,榫卯工艺出众。其装饰精细美妙、内容丰富,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玲珑剔透的半封闭性结构,营造了一种隔而不断、屏而不闭的空间效果。随着复古风的兴起,隔扇门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其多变的功能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对现今的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装饰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隔扇门
将传统隔扇直接搬进现代室内空间,保留其原有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帮助室内空间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生活环境。
⑵隔断
将隔扇作为隔断,可以起到引导人流、过渡空间的作用。隔断的形式可分固定式和活动式。固定式的隔断即将每扇隔扇连接固定,做成屏。活动式的隔断有拼装式和折叠式。拼装式是在隔扇的顶端设置上槛,上槛用螺钉固定在顶棚上,上槛的下面安装凹槽,设插轴来安装隔扇,将每扇独立的隔扇拼装成长屏。为方便每扇隔扇的拆卸与拼装,降低隔扇的重量,我们可以保留隔扇原有的造型与装饰纹样,将传统的木材质改为铝合金或塑料,以增加隔断的现代感。折叠式是将多扇隔扇之间用铰链连接,隔扇之下设置轨道和滑轮,形成折屏的形式,并可随意的张开收拢。将隔扇演变成隔断的形式,可用于开放式办公室和展会设计中,使现代室内空间增添了浓浓的文雅气息。
⑶装饰
明清时期的隔扇,装饰纹样繁多。隔扇中的图案现在多被当作一种传统装饰元素,运用于现代的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传统隔扇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使这些传统图案被广泛用于天棚、墙面、家具和工艺品上。但完全的传统图案并不一定能适合现代的室内空间,将传统图案的元素生硬的堆积起来,也并不一定能表达出传统文化。若以现代的手法去演绎传统元素,营造新中式的风格,才能在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强调了现代生活的舒适性和随意性[12]。
传统隔扇的创新应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使其在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彰显现代文明的精神。
例如日式隔扇。日式隔扇的结构类似于中式传统隔扇的隔心,其做法首先是将被称为贴纸的底层纸以贴钉固定在木框架上,这时候, 中央部分呈现出浮起的状态。再在木框架周围涂上了浆糊,在底层纸的上面贴上隔扇纸。所以,日式隔扇的内部出现了空气层, 由此具有了保湿性和调湿性[13]。日式隔扇的装饰不用镶嵌、雕刻等手法,而是在隔扇纸表面绘制隔扇画以营造日式房间的氛围。所以日式隔扇节约木料,保温调湿,装饰美观的特性符合传统隔扇创新的原则。
[1]单士元.中国旧式隔扇[J].装饰,1961,(03):56-57.
[2]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 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3]栗晓雯.浅谈隔扇的功能与艺术价值[J].山西建筑,2008,34(31):40.
[4]张江波.两宋时期的隔扇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5]王岩明,赵新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构件研究——建筑装饰中的隔扇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02):152-153.
[6]吴威.明清时期木雕隔扇门窗的装饰艺术[J].艺术教育,2008,(8):28-29.
[7]庄裕光.中国门窗 门卷[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11.
[8]马涛,何中华,张建辉.家具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8):61-63.
[9]路玉章.古建筑木门窗棂艺术与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1.
[10]周林楠.中式门窗的木工和木雕工艺[J].电影评价,2008,(01):85.
[11]朱向红,姜增彬.中国古代门的形制研究[J].广东建筑装饰,2004,(06):37-40.
[12]陈国成.新中式家具设计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2):26-27.
[13]张春爱.由日本住宅看日本文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