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 张崇防 蔡敏
一、什么是“中国梦”
1 “中国梦”的提出。实际上,近年来,海内外就有一些学者在谈论“中国梦”。十八大后,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阐述,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说出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民族复兴。习近平后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又多次讲到“中国梦”,特别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作了深入全面阐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要有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梦”的提出可以说恰逢其时。它反映出历史的巨变,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由衰至兴到了—个关节点。习近平用三句诗词归纳了民族复兴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提出复兴时间表的“两个百年”。我们查到新华社第一篇关于“中国梦”的报道,是1987年有关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消息,其中一出戏剧就叫《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自改革开放后,就再一次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民族复兴的梦想,应该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提出的。孙中山、鲁迅者情“中国梦”。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有超英赶美梦。1978年后,民族复兴再次提上日程。现在,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国梦”有了更好的条件。当然如果再追溯,还可以看到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原本即是贤人们对理想国的憧憬,我们也有桃花源那样的乌托邦。
3 “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除了国力强盛,更重要的是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人民也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来源。人民还是一个多元的、包容性的概念,“中国梦”是各阶层、各个人的梦,而不单单是某个人的梦,或某个组织、派别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和目的。只要是人民合情合理合法的尚未实现的梦想,都是党和政府要努力工作的方向。
4 作为执政理念的“中国梦”。“中国梦”还是一个执政理念,在中国国情下,是要由国家引领推动的,而不是一盘散沙、不能成真的梦。“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要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些关键词,如“三个责任”“道路决定命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和平发展”“强军梦”等,都进一步说明了要怎样构造“中国梦”。“中国梦”也是党和政府的梦,是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信任的梦。
5 与“美国梦”的比较。能提出国家梦的大国不多。美国是最典型的一个。“美国梦”是1931年由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明确提出的。有人总结,“美国梦”广义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狭义是个人发财致富的淘金梦,普通民众机遇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不过有人认为,“美国梦”已褪色,日益物质化,娱乐化,个人极端主义,民主原则党派化,对外政策强权化。一些学者称,“中国梦”与“美国梦”是有差异的,比如“美国梦”更重个人主义,而“中国梦”有东方传统的集体主义,积淀了几千年的价值,又与社会主义现代理念结合,把国家梦与个人梦结合。
6 总体上讲,“中国梦”是反映人民过好日子的心愿,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它是人民经历了无数战争、贫穷、动荡、内乱、颠沛等种种苦难后,要追求的一种新的生命状态。老百姓也为自己的“中国梦”赋予了真实而具体的内容,就是要解决困扰大家的日常问题,比如,不用再到海外买婴儿奶粉,能在大超市买到安全食品,白领不再沦为房奴,等等。有人说,“中国梦”也就是在物质上要解决我们穷了几千年的问题;精神和社会层面上要解决公平正义自由尊严的问题,不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人要在国际上有地位,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世界享有持久和平。
二、传播“中国梦”的优势和难点
为什么要传播和报道“中国梦”?“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新标识,它对内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塑造共同理想,激发创造热情;对外着眼于消除误解,增强沟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传播和报道“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在于我们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时期。这在1942年大饥荒中是不可能的,人们连第二天能否活下去都不知道,谈何梦想。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和关注未来。但同时,要认识到挑战也很大。
1 海外一些人不理解和不认同。新华社对外部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调查,“中国梦”在海外遭误读有六种情况:一是“片面理解”,如把“中国梦”说成是“雪耻梦”“富裕梦”“强军梦”;二是“夸大目标”,认为“中国梦”就是谋求成为“新中华帝国”“超越美国的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强国”“超级大国”;三是“割裂关系”,将“中国梦”与“个人梦”割裂、对立起来,乃至认为“中国梦”会扼杀“个人梦”;四是“叫嚣威胁”,认为“中国梦”将会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产生“零和效应”。并对世界梦构成威胁,比如中国要把其他国家纳入朝贡体系,中国梦是其他国家的噩梦;五是“妄猜意图”,认为新一届中共领导人此时此刻推出“中国梦”,意在弥合国内矛盾、营造团结假象、转移民众视线、巩固政权统治;六是唱衰前景,认为“中国梦”只是空洞梦想,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简单勾勒,没有真正体现当政者改革的决心和举措。所以,我们的报道要具针对性。
2 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凸显。13亿人,不同阶层有不同梦想,不同人对“中国梦”的看法不尽一致,还有一些人的梦想受挫,或一时难以实现。有的人梦想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而有的人要实现梦想非常困难。梦做起来很美,但有时会遇到具体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物价、食品安全、腐败、环境污染……媒体面对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条条新闻,如死猪入江、凤凰古城收费、上海大学生投毒、芦山地震等。实现“中国梦”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梦想和现实如何匹配?媒体报道如何让人信服?
3 传播格局之变。新媒体兴盛,信息来源众多,互动力强大,受众不再简单接受单一信息,不同舆论场随时形成。而一些年轻记者缺乏深入采访,远离鲜活生活,写起“中国梦”这样的题材,也就概念化,作文般应付。还有一些新闻庸俗化、跟风化和平面化。
三、如何做好“中国梦”的传播
1 说清“中国梦”的内涵。对它的现实背景、个性特征、具体目标、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共同支点和动力源泉等,有所解读。也就是说清它是“爱国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发展之梦”。如果“中国梦”实现,不仅中国会更强大,人民将过上更好日子,还会重塑全球权力分配,使中国的复兴成为世界变革的主要因素,从而使地球更和谐。
2 发挥不同传播主体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媒体、驻外使领馆、专家学者、普通公民包括赴国外的旅游者都是中国梦的宣讲者。可以利用演讲、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展览等多种方式。还要重视民间渠道的传播。注重利用好国外平台,比如请外国记者来华访问。特别要注重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传播作用。
3 要接地气。因为是人民的梦,就始终要跟基层联系,用人民的语言,有人民的故事,反映人民的真实梦想。传播的内容要平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这不仅仅是传播方式,更是态度问题和责任问题。所以“中国梦”的宣介,也要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联系。
4 区分对象,内外有别,针对不同层次、地区的受众特点进行传播。如对年轻人讲“中国梦”,就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要说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对质疑和批评不应条件反射式简单驳斥,或者用令人难以信服的“公关行动”予以回应。要避免出现“雷人”语言。
5 尊重传播规律。媒体有它的运作方式,要讲究新闻价值,要让人喜闻乐见。要平衡报道,不要只说一面,特别要讲清实现“中国梦”的挑战与困难。不仅关注成功人士,更要关注困难和边缘群体。多写有人情味的个案和故事。放下架子,多从小角度切入。
6 以平和兼容心态向世界说明“中国梦”。不要搞成与“美国梦”的对抗,搞成批判别人的梦的论战。倡导和平和谐包容,促进合作互利共赢,讲“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大家共同受益。“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但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
四、一些可开掘的报道空间
1 高端时政新闻。十八大后,有关中央领导的报道出现了一些变化。应对他们的理念、行动做深入解读。把中央有关“中国梦”的声音向海内外传播,更好地让人明了“中国梦”是什么,党和政府在做什么工作。高端新闻也要与具体事例结合。新一届中央政府应对芦山地震考验,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其中有很多细节,本身是一个解读“中国梦”的时机。这场地震把许多人关于未来的美梦震碎了,但整个民族团结一致,希望在,梦还在,有很多感人故事。
2 结合时间点、新闻点作报道。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神十等。比如说,“五四”青年节,我们可以报道青年在压力下如何实现自我,让“80后”记者去一写,写他们真实的喜怒哀乐,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他们生活在—个物质更丰浴、更国际化的时代,却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报道中国儿童心目中的未来世界。这些独生子女,他们的梦很瑰丽奇特,但也有让人担心的。假期本身也是“中国梦”的一个内容,比如自由旅行的问题,涉及私人汽车、能源短缺、道路拥堵、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都关系人们很具体很朴实的愿望。
3 针对民众的期盼和忧虑,报道具体怎么实现“中国梦”,而不是白日梦和空想。一方面要写中国仍处于“三个没有变”的初级阶段,还不是发达国家,实现梦要有长期艰难过程;另一方面,报道正在推出的深水区改革措施,围绕阻挠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方面,报道怎么去解决那些难题,从衣食住行的难题讲起,从家庭梦想谈起,因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还是家庭。我们想做一个关于住房梦的报道,有一对夫妻,结婚又离婚,离婚又结婚,就是为了房子。中国一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有人关心政府怎么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劳教制度怎么改革?中国人何时能获诺贝尔科学奖?以应试教育为主旨的中国学校能成为“梦工厂”吗?此外还可以采访军事迷,写国防梦为什么总令中国人难以释怀;采写街头艺人和乞丐的期盼,等等。
4 从具体的、人们感兴趣的戏剧性变化中,探求民族复兴的大主题。变化出新闻。叶永烈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被认为是“中国梦”的一个经典故事。3S年过去了,哪些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为什么?今后怎么实现?我们想写一个庄周蝴蝶梦,很多人仍有这样的梦,比如一些中国物理学家探究量子世界中的物我两忘,孜孜不倦寻找宇宙真相。我们打算写上海滩“老梦”与“新梦”,还想写从《梦溪笔谈》开始的中国人的“科技梦”。还有从万户、屈原到天宫1号,写“飞天梦”“太空梦”,写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族,为什么要进入宇宙?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前驱笔下的“千秋家国梦”,还有从“天朝上国”到世博会“地球村”,写中国人的“世界梦”。我们还要从从卢生的那个“黄粱梦”写起,看中国“个人梦想”和价值的跨越和变化。
5 讲具体人的梦的故事,从而解读好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比如写微信之父马化腾,他头脑里下一个新点子是什么?写雷军和小米手机,互联网时代的新传奇还能持续多久?写科学人姬十三,他怎样再建中华“知识帝国”,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写富士康的郭台铭,他矢口不知道他的几万员工都有什么样的梦想?写刘慈欣,他怎样“独自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写胡德平有什么样的家国梦?写中联重科的詹纯新,他创业的1992年,中国连国产的混凝土输送泵机都没有,但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国,中联重科还兼并了意大利跨国企业。写郭川船长,他的梦是中国首次单人帆船环球航行,今年终于完成。这些梦在以前都不太可能实现。采访这些人,不一定上来就请他谈谈自己的中国梦。他们也是正常生活的人,因此认真写好他们的生活故事和细节即可。有些市场化媒体如《人物周刊》《人物》等,常常写得很好,一个字没有说“中国梦”,但你能通过那些描写,感到大家都在圆自己的“中国梦”。
6 讲述“中国梦”为全球分享。比如,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报道过一个美国年轻人,他很想学中文,那时美国没有什么中文学校,到中国来,但不久病故了,他的父亲后来就投资在美国建立中文学校,来圆这个孩子的梦。现在,情况如何了?中文,以及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给世界到底带来了什么?我们要做更多关于外国人在华创业和生活的报道。比如,在中国的阿拉伯人的系列报道。他们最早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登陆中国的,现在来参加广交会了。我们想采访上海为英国航母造龙门吊的工程师,采访造泰坦尼克二号的工程师。我们也想写振华重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演讲,倡导美国制造,不料风吹露他身后的美国国旗,露出振华重工标志。中国制造究竟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好处?
所以,总体来讲,要报道和传播好“中国梦”,就是要让它更具象化,当年“美国梦”在世界上传播开来,就是因为展示了一个个人的奋斗或成功故事。我们也要用讲故事的方法,展示中国之变,揭示中国未来的大方向,描述中国人的真情实感,让世界看到一个存在诸多问题但也生机勃勃的中国,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前行并给人类未来带来新希望的真实中国。
编辑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