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西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陕西 咸阳 712000)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说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经济学家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介于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而0.4通常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高于此警戒线,则说明收入差距明显。我国2003年到2012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如图:
表1 2003—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均超过了0.4的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明显,行业之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仍然偏大。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12个省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3.0倍,其中贵州高达4.0倍。有4个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最低的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倍,其中上海最高为16053.8元,最低甘肃为3909.4元。另据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金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仍是制造业的2.15倍,是住宿和餐饮业的2.87倍,是农、林、牧、渔业的3.96倍;第二,2008年基尼系数高达0.491,之后,各级政府采取了若干强有力的惠民生措施,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但仍然超过0.4的“警戒线”;第三,加快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基尼系数高于“警戒线”,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太大。事实又如何呢?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有4倍左右的差距”①。收入分配长期如此大的差距(高基尼系数),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出现社会的激烈动荡。
1.国民收入分配差异。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国民收入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1倍。
2.教育资源配置差异。20年前我国提出的教育投入要占到政府预算4%的目标在2012年终于得以实现,但这还是远低于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的标准。我国政府只承担了学校开支的53%,其余的费用则转嫁给了学生。国家将教育事业推向社会,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投入不均衡、师资配置不科学、教师待遇不公平等教育资源不合理随处可见。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教育成本差距加大。
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的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仅为5.1%,不但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8.1%),而且比低收入国家的比重还要低(平均6.2%)。与中国同在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分别达到了9%和8.9%②。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致使配置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等资源不公问题引发众多社会矛盾。
4.垄断型资源配置。石油、电力、通信等某些垄断行业通过价格、产量获取垄断利润,导致某些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高福利使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同时,政府过多不必要干预市场和行政管制以及对大量资源配置的控制,如利率管制、土地批租、基础设施建设垄断以及许多行政审批等,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
5.权力寻租。部分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把权力商品化,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这也是全国各地的“房姐”、“房妹”、“房哥”、“表哥”、“官员的不雅视频”等腐败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
6.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对土地让渡管理上,没有充分考虑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现状,使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为房而贫。
以上这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映射着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市场干预职能方面缺失和力度的不够,也是收入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大多东部省份人均GDP已跨过或正在跨过一万美元门槛,而西部省份则存在明显差距,有些省份人均GDP仍保持在4000美元以下,如贵州、甘肃、云南、西藏等,远低于2012年全国人均GDP约6200美元的平均水平。许多省份仍然停留在资源输出型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除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外,还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同地域的发展策略等因素有关。GDP的高速增长与普通民众收益的增加并不匹配,少数富人占取绝大多数资源和资本,它不仅存在于城乡发展的二元化、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导致的贫富悬殊。
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结构、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认识,经济增长方式单一,例如一些地方靠发展房地产来支持经济增长等,短期行为明显,不惜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引发的灾害损失和疾病大多让人民来承担,这种短期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民生的改善没有持久性贡献反而使得人们生活更加困难。
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制度的缺陷和滞后,一些人游刃于制度边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违规违法操作而暴富;某些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了收入分配地区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等等;收入分配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制度在许多地方只是形式。财政转移支付功能不完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而未能抑制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到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 42.67%、67.95%;37.18%、38.10%;98.1%。另据统计,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占农村人口的7.78%。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52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89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5445万人。数据显示除新农合覆盖率98.1%较高外,其余覆盖率总体偏低。因此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充分体现了同劳同酬。理论上,相近岗位、同等素质的劳动者,在同一区域,收入水平相等或者接近。然而现实上并非如此,且差距很大。这实质就是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即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两种劳动力价格,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价格的不公平性,势必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使收入差距加大。在一些企业和部门中,劳动者个人能力被高估或低估,突出个人“英雄”贡献,忽视团队作用,使高管的收入高出一般职工的几十倍甚至更高。对市场中稀缺资源缺乏有效控制以及对人们需求的正确引导,造成其价值与价格背离严重,如明星的高收入,都是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所在。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为此,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③。把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作为社保制度建设的优先目标;要以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确保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为此,应当确定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种类、标准,包括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以及相关财政投入标准。在此基础上,尽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层次,加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缩小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强化对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困难群体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构建以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公益服务的现实需求。
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投入和供给机制。实施公共服务投资准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可持续的投资体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在明确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最终责任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将原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提高供给效率。相当多的公共服务,比如慈善事业、艾滋病防治、公益性文化等等,都可以通过民间组织,在基层和社区得到解决。
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比较窄,为了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调节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品消费税等。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此外,对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的范围,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应当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标准,将政府间相互交叉的事权彻底分开,明确各级政府的开支责任,对政府间的共同事务,应当按照支出责任和收益程度的大小确定负担的比例,并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资金归集到具体事务的承担。减少财政转移支付中间环节,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加强法律上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责任的规定;对支付项目实行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和对该项项目实行审计制度等:特别对专项项目拨付,应当跟进后续的监督。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一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以特殊性转移支付作补充的支付架构。使经济增长惠及更多的人群,特别是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的缺陷和滞后以及监管的不力,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对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和制度体系,规范市场经济关系和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此外,还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多做社会公益、办慈善事业或扶贫济困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要尽量减少或取缔不必要的对市场经济活动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将政府掌握过多的那一部分资源还给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电力、电信、烟草、煤炭、石油石化、金融等行业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行业收入较多。为此,积极探索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快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价格;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减轻其生活负担④。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着力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放手让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还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要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做到权责一致,防止出现行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要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强化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把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衡量各级政府绩效的一个约束性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制定者,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经济发展中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③。积极实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救济标准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1.政府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包括(1)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通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公共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2)促进资源合理流动。通过激励、约束等机制积极引导和合理配置,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等。(3)消除各种妨碍社会成员平等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消除就业歧视,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使生产要素能够在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教育政策。加大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实施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扶贫助学体系,完善各类教育困难群体资助帮困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研究制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研究制定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社会力量服务教育领域的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总之,缩小收入差距的当务之急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置资源分配规则,打破垄断、加强税收的调节,加快和提高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和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发展,明确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任务。尽快建立以财产公开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劳动力随着劳动关系的变化,能够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实现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⑤的幸福愿景。
[注释]
① 马建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讲话[DB/OL].2013-01-19.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30119/7578702.shtml.
② 陈竺.中国的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仅5.1%占比太低[DB/OL].http://money.163.com,2012 -09 -12.
③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3.
④ 发改委.加快垄断行业价格改革限制高福利高成本[DB/OL].2008-11-13.
⑤ 习近平.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R].2012-11-15.
[1]马恩涛,王永菲.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财税政策应对[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
[2]钱津.价格调整: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前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1).
[3]彭腾.政府转移性支付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粮食主产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
[4]杨宜勇.“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当代财经,2011,(9).
[5]李松龄.资本收入及其再分配政策的理论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25-327.
[7]张文晖.关注西部力量释放西部增长动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3-03-18(12).
[8]迟福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夯实体制基础[N].光明日报,2012-11-30(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2013-0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10]艾家.教育—中国之痛[DB/OL].2013-01-11.http://www.21ccom.net.
[11]新华社评论员.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DB/OL].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