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翠 谭俊美
(1.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2.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 271100)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理论上讲,粮食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但是实际效果能否达到理论的预期效果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有的学者认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甚微,究竟其原因,除了研究方法以及调查样本选取上的差异以外,还有就是对粮食补贴政策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问题认识不清。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和产量效应,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政策的实施效果成为相关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粮食补贴政策达到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粮食补贴政策最直接的效果就在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供给量大幅度增加[1-3];张海阳、宋洪远[4]和张照新、陈金强[5]的研究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恢复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刘鹏凌、栾敬东、蒋学雷、孙东升等[6-7]则认为粮食补贴政策达到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
但也有学者认为,低水平的粮食补贴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不明显。粮食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目前补贴水平过低,不足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8-10];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无论采取何种补贴方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都不大[11];粮食补贴政策的增产目标与增收目标没有有效耦合[12];尤其对于“脱钩”的补贴政策,难以实现理论上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13-14]。
粮食补贴政策对促进粮食增产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需要从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明显缺乏对粮食补贴政策作用路径的分析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尚未充分关注粮食补贴政策诱发的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变化及其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影响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大都基于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仅有少数学者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但把粮食补贴作为政策虚拟变量,也没有考虑到具体的粮食补贴水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理论模型,阐述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徽省38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实证检验现有的粮食补贴水平对农户粮食增产的影响,并据此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农户是粮食生产的行为主体,其种粮行为受到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对农户种粮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户对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上。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向农民发出了鼓励和重视粮食生产的信号,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达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那么,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对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会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的投入吗?本文将构建农户粮食生产决策行为的理论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行为的影响,阐述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
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考察的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在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15]。假定农户仅仅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部分用于市场出售,市场价格为外生变量,分散的农户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农户对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作物的产量和成本与种植面积和其他要素投入有关,而且在耕作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要素边际成本等于其平均成本;粮食补贴与种植面积有关,看作是种植面积的函数。
基于上述前提假定,可以得到农户收益的目标函数:
其中,农户的收益(Y)包括粮食作物收益、经济作物收益和政府粮食补贴收入。P为作物收购价格;Q为作物产量;L为作物种植面积,Wl为单位面积土地成本,I为其他要素投入量(如劳动、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灌溉等),C为单位面积其他要素投入成本,δg表示单位面积的粮食补贴标准,下标g为粮食作物,e为经济作物。
其中L代表农户所拥有的总耕地资源
求解上述农户收益最大化的问题,可以得到:
式(3)中,Pg·εQg/εLg为粮食作物土地边际产品的价值(VMPg),Pe·εQe/εLe为经济作物土地边际产品的价值(VMPe)。
进一步整理,得到在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户收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式(4)中,MPRg、MPRe分别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边际净收益。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满足农户收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会是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此,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农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农户投资决策行为是在资金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在多个生产项目之间进行投资优化组合的过程。在不失一般性和现实性的条件下,假定农户的经济活动仅为两种,粮食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其他经济活动包括从事粮食以外作物的生产和外出打工活动;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以及非农就业机会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并按照市场价格信号进行投资决策,实现收益最大化;农户的生产行为是资本和其他要素投入的函数,其他要素资源数量丰富,农户投资决策行为仅受到资本的限制。
根据上面的前提假设条件,农户生产活动的收益为:
其中,Y为农户的总收益,包括从事粮食生产获得的收益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益。P为粮食市场价格,Q(K1,E1)为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是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K1)和其他要素投入(E1)的函数。Y2为除粮食生产以外的资本投入(K2)和其他要素投入(E2)的函数。
K表示农户家庭可以利用的总资本投入量。
求解上述农户收益最大化的问题,得到:
式(7)中,P·εQ/εK1为粮食生产中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即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边际收益;εY2/εK2为农户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的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根据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操作方式,分别讨论不同粮食补贴方式下的农户投资决策行为:
(1)按照农业计税常产和计税面积补贴。这种补贴方式属于脱钩的农业补贴,虽然不会改变农户在粮食生产领域和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的投资边际收益水平。但是,这种补贴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水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户的粮食生产投资。
(2)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补贴。这种补贴方式属于挂钩的农业补贴,农户粮食种植面积越大获得的粮食补贴金额越多。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粮食补贴相当于提高了农户粮食生产中的资本边际收益水平,激励农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3)按照种粮农民向国有粮食企业出售的粮食数量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方式相当于提高了粮食市场的销售价格,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资本边际收益水平,利激农户将资本从其他经济领域转移投入到粮食生产领域,并且努力寻求提高粮食产量,获得更多的国家粮食补贴。
综上所述,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农户增加粮食生产物质资本投入。
农户劳动分配决策行为是在劳动力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在农业劳动、非农业劳动以及闲暇之间优化配置劳动时间,以达到家庭效用最大化的过程[16]。假定农户全部时间可以在农业劳动、非农业劳动以及闲暇之间分配,农户最优的时间分配是时间的边际价值在这三个部门相等。
根据基本假设条件,得到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方程为:
时间分配约束为:
预算约束为:
其中,U表示效用;Y表示消费品;T表示农户家庭的时间禀赋;L表示农户的闲暇时间;H表示农户的非农劳动时间;F表示农户的农业劳动时间;py表示消费品Y价格;w表示非农劳动工资率;pf表示农业产出Yf价格,wf表示农业投入品Xf价格,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农用柴油、土地租金等;V表示政府的粮食补贴,粮食补贴收入看作是农户非劳动收入。
农业产出的生产函数构成了生产技术条件,生产技术条件约束:
农户的农业产出函数由农户农业劳动时间投入、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土地投入以及当地客观环境资源等因素决定。其中,C分别表示户主的人力资本水平;Lf表示农户土地种植面积,包括自有土地和租赁土地;R表示地区环境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
将生产技术条件(11)代入预算约束(10)中,得到一般的约束条件:
将农户的非农业劳动时间(H)、农业劳动时间(F)、闲暇时间(L)对粮食补贴(V)一阶求导,得到如下方程式:
从上式可以看出,粮食补贴(V)与农户非农劳动时间(H)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与农业劳动时间(F)、闲暇时间(L)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获得粮食补贴的农户将减少非农业劳动时间,而增加农业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
粮食生产研究一直是农业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或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关注于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多,但多数将补贴政策看成是虚拟变量(候玲玲,穆月英等,2007年),没有考虑粮食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本文根据调研获得的农户粮食补贴数据,采用扩展的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测算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的贡献。
理论上讲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影响粮食产出的直接因素,如土地、劳动、肥料、机械、农药等的生产要素投入;第二类是影响粮食产出的间接因素,如政策、制度、技术进步、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等。间接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直接因素而影响粮食生产,政府制定的粮食政策旨在通过影响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达到调控粮食生产的目的。根据以往文献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实地调查情况,本文选择如下变量作为影响农户粮食产量的解释变量:
(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投入要素,直接影响农业的产出,本文以每户粮食实际种植面积来衡量。粮食种植面积是解释粮食产量变化的一个关键变量,理论预期这一变量对粮食产量存在正的影响。
(2)劳动力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劳动时间作为最基本的生产投入要素,直接影响农业的产出,本文以每户本年内农业劳动投入时间来衡量,理论预期对粮食产量存在正的影响。
(3)资本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备的投入要素,农业物质资本投入的结构和数量显著影响农业的产出量。本文以每户本年内农业基本生产资料成本来衡量农户的农业物质资本投入,理论预期对粮食产量有正的影响。
(4)粮食补贴作为政策变量,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影响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激励农户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对粮食产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亩均补贴水平来衡量,理论预期对粮食产量有正的影响。
(5)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家庭收入(效用)最大化,非农收入的比较优势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行为。本文以上一年家庭人均非农收入来衡量,预期对粮食产量有负的影响。
(6)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下一期的农业生产投入,农户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决定下一期的农业生产投入规模。本文选择上一期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来衡量,理论预期对粮食产量有负的影响。
(7)其他变量包括农户的家庭特征(如人口、收入等),户主的个人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农业技能等)以及本地区的非农就业状况和地势特征等。
本文拟采用Cobb-Douglas双对数粮食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检验粮食补贴政策的产量效应。在实证模型中以“农户的粮食产量”作为模型的因变量,选择“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农户的农业劳动投入”、“农户的农业物质资本投入”、“农户亩均粮食补贴”、“农户上一年人均非农收入”、“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价格上涨幅度”和“其他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另外,根据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行为影响的路径分析,模型中设置补贴政策与要素投入水平的交互变量。实证模型基本结构如下:
式中,outputi表示农户i的粮食产量,landi表示农户i的粮食种植面积,labori表示农户i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investi表示农户i的农业基本生产资料投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灌溉费、机械作业费等),subsidyi表示农户i的亩均粮食补贴收入,nonfarmi表示农户i的人均非农收入,pricei表示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otheri表示其他因素,涉及一组解释变量,包括家庭总人口(pop)、户主年龄(H_age)、受教育程度(H_edu)、健康状况(H_health)、是否具备非农劳动技能(H_ablity)、本地非农就业机会(nonfarm-opportunity)以及本地区的地势特征(place-characteristic)等,α,β,γ,δ,η,λ,μ,ψ1,ψ2,ψ3,θ为待估计参数,ε 表示残差项。
表1 变量解释说明及统计描述Tab.1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model variables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的农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农户家庭的粮食补贴情况,家庭收支情况、劳动力情况、投入产出情况及本地生活和环境特征。共获得有效问卷381份,其中皖北地区回收有效问卷126份(33.07%),皖中地区回收有效问卷 149份(39.11%),皖南地区回收有效问卷106 份(27.82%),样本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基本信息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es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38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Ewiews5.0软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上述实证模型进行回归计算,得到的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F统计值为66.956,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虽然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只有0.696,但对于截面数据来说可以接受。另外,根据解释变量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内,多重共线性问题能够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异方差White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估计不存在严重的异方差现象。模型整体估计结果较好,估计系数可靠性较强。
粮食补贴政策变量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亩均粮食补贴对农户粮食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亩均粮食补贴的弹性系数达到了0.056,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亩均粮食补贴水平提高1%,将促使农户的粮食增产0.056%,说明粮食补贴政策对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力很大。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种粮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用粮食补贴与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交互变量来反映这一关系。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亩均粮食补贴与粮食种植面积的交互项ln(Subsidy)*ln(Land)的系数为0.169,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行为来影响农户的粮食生产,激励农户增加土地投入促进粮食增产;亩均粮食补贴与农业物质资本投入的交互项ln(Subsidy)*ln(Investment)的系数为0.109,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影响农户的投资决策来影响农户的粮食生产,激励农户增加粮食生产物质资本投入促进粮食增产;亩均粮食补贴与农业劳动投入的交互项ln(Subsidy)*ln(Labor)的系数为0.076,且未能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理论假设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的粮食补贴水平还不足以显著改变农户劳动时间分配行为,另外劳动投入本身对产出的影响也不显著。
表3 实证模型估计结果Tab.3 Estimation results of empirical mode
从各变量系数t值显著性检验来看,粮食播种面积、亩均物质资本投入对农户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其中每增加1%的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增产0.875%;每增加1%的亩均物质资本投入,粮食产量增产0.279%。本地非农就业机会,家庭总人口对农户粮食产量有正的影响,且分别通过10%和5%的显著性检验。本地地势特征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正值,这是因为地势特征是反映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耕地质量对粮食产出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劳动时间投入、农资价格上涨幅度的估计系数在方程中为负值,且都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可能是因为农业劳动投入存在浪费现象以及农资需求价格弹性为刚性有关。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对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现代农业生产基本上机械化作业,从播种到收割基本上都是机械作业,对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具体要求不高,从实地调查也可以了解到参与农业生产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促进粮食增产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亩均补贴水平提高1%,将使农户的粮食产量增量提高0.056%。另外,亩均粮食补贴与粮食种植面积、物质资本投入交互变量的系数分别达到0.169和0.109,说明粮食补贴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和投资决策来影响农户的粮食生产,实证检验了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
基于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的政策含义:
第一,进一步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实证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粮食补贴、物质资本投入以及播种面积;但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目前靠增加播种面积实现产量增加的空间不是很大,物质资本虽影响较大,但单凭农民的投资实力还是有些薄弱,相比之下,粮食补贴政策对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粮食补贴力度。
第二,粮食补贴政策必须与农资价格市场监管相配套。农资作为粮食生产的必备生产要素,且需求价格弹性呈现刚性,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收益在减少,极大地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生产具有很强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在实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同时,必须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收益。
第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我国农业劳动投入存在浪费的现象,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为负数;另外,土地的小规模经营也限制了粮食增产的潜力。因此,积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转,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粮食补贴政策可以适当向种粮大户倾斜,鼓励承包大户种植粮食,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编辑:尹建中)
(
)
[1]邓小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以安徽省来安县、天长市粮食补贴改革试点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4,(5):64-66.[Deng Xiaohua.Analysi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Grain Circulating System Reform:Based on Laian and Tianchang City of Anhui Province[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4,(5):64 - 66.]
[2]韩喜平,蔄荔.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80-84.[Han Xi ping,Man Li.Economic Analysis of Grain Subsidy Policies[J].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07(3):80 - 84.]
[3]段云飞.应对粮食直接补贴绩效问题建立制度创新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09,(2):60 -62.[Duan Yunfei.Study The Direct Grain Subsidy Performance Issues in Building The System Innovation Mechanism[J].Public Finance Research,2009,(2):60 - 62.]
[4]张海阳,宋洪远.农户的种粮行为与政策需求—对粮食主产区6县市300多个农户的调查分析[J].改革,2005,(4):54-60.[Zhang Haiyang,Song Hongyuan.Farmers'Grain Behavior and Policy Requirements:Analysis of More Than 300 Household in 6 Counties of Main Areas of Grain Production[J].Reform,2005,(5):54 - 60.]
[5]张照新,陈金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7):11 -17.[Zhang Zhaoxin,Chen Jinqiang.The Framework,Issu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in China[J].2007,(7):11 -17.]
[6]刘鹏凌,栾敬东.安徽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9):16-19.[Liu Pengling,Luan Jingdong.Survey and Analysis The Effect of Grain Subsidy Reform in Anhui Province[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4,(9):16 - 19.]
[7]蒋学雷,孙东升,肖海峰.新农业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增刊:95 -102.[Jiang Xuelei,Sun Dongsheng,Xiao Haifeng.Studyon theEconomicalImpactoftheNew Agricultural Policies[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5:95 - 102.]
[8]梁世夫.粮食安全背景下直接补贴政策的改进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7.[Liang Shifu.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 on The Context of Food Security[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5,(4):4 -8.]
[9]李鹏,谭向勇.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1):44-48.[Li Peng,Tan Xiangyong.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Grain Direct Subsidies on Farmers Net Income:Take Anhui Province as Example[J].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06(1):44 -48.]
[10]张建杰.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及其政策效应.中国农村经济,2008,(6):46-54.[Zhang Jianjie.Farmers'Grain Producing Behavior and Policy Effects in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J].Chinese Rural Economy,2008,(6):46 -54.]
[11]王姣,肖海峰.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4-12.[Wang Jiao,Xiao Haifeng.Evaluation on China's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ies[J].Chinese Rural Economy,2006,(12):4 -12.]
[12]田建民,孟俊杰.我国现行粮食安全政策绩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1-15.[Tian Jianming,Meng Junjie.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hina's Current Food Security Policy[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0,(3):11 -15.]
[13]Hennessy D A.The Production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Income Support Polices under Uncertain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80(1):46 -57.
[14]Gohin A.Assessing Cap Reform:Sensitivity of Modeling Decoupled Polic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57(3):415-440.
[15]吴连翠,蔡红辉.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0,29(6):68 - 73.[Wu Liancui,Cai Honghui.Posifive Sfudy on the Effeet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on Farmers’Planting Behavior[J].Torhnnlogy Fcononics,2010,29(6):68-73].
[16]El-Osta H S,Mlshra A K.Labor Supply by Farm Operators under‘Decoupled’Farm Program Payments[J].Review of economics of household,2004,(2):367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