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
(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监测站,黑龙江 宁安 157400)
2008~2012年,宁安市环境监测站对宁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定期监测,通过优化布点研究,宁安市共设置了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点位情况见表1。采样时间为30.0±2d,全年12次。
表1 宁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情况
为了客观、科学地表述宁安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此,对各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月份、季节、年度平均值以及各点位不同时段平均值的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2008~2012年空气监测数据年际均值统计
从二氧化硫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表3),二氧化硫日均值范围为0.004~0.037mg/m3,日均值不超标;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0.015~0.016mg/m3,年均值也不超标。二氧化硫最大年均值为0.016mg/m3。从年际变化统计情况分析,说明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污染水平相对稳定。
表3 2008~2012年二氧化硫监测结果统计
二氧化氮监测结果统计(表4)分析,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为0.025~0.029mg/m3,最大年均值出现在2011年,各年度均值好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从日均值超标率的统计情况分析,5年的日均值范围为0.010~0.057mg/m3,日均值浓度最高出现在2011年,从年际变化统计情况分析,2011年是污染最重的年份。
表4 2008~2012年二氧化氮监测结果统计
表5 2008~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统计
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统计(表5)分析,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范围为0.025~0.140mg/m3,最大年均值为2011年的0.072mg/m3,各年度均值均好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年度的一、四季度浓度均值,明显高于二、三季度的均值,也就是采暖期的浓度均值要远远大于非采暖期的浓度均值,说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主要受采暖期燃煤量增加,烟尘排放量加大的影响而造成污染程度加重。
降尘均值为21.0t/(km2·月),比上一个5年均值降低0.58t,降低2.68%。说明降尘污染有减轻的趋势。从降尘年际月均值统计(表6)分析,年均值最大的是2011年的22.9t/(km2·月),是降尘污染最重的年度 。采暖期的一、四季度的5年均值明显高于三季度,说明降尘量受到烟尘排放量的影响。另外,二季度5年均值也紧随一季度,并且大于四季度均值,主要原因是由于宁安镇内绿色植被较少,裸露地面较多,加之春季风力较大,扬尘也就成为降尘量大小的直接影响因素。扬尘作用及采暖期影响造成了降尘污染。
表6 2008~2012年降尘年际月均值统计 t/km2·月
从各污染物年均值综合分析,降尘依然是各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二氧化氮。全年有效采样天数为144d,其中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10d。总体上环境空气质量趋于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上个5年各项指标,说明这三种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有所减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减轻极其明显。二氧化硫是污染最轻的污染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季度变化趋势与降尘基本相同,即随采暖期燃煤量的增加而浓度升高,污染物浓度相对增大,非采暖期由于燃煤量的减少,污染物的浓度下降,从而也验证了宁安市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大型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强度以及气象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宁安市地处北方,受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制约,其环境空气污染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降尘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污染物虽然污染程度不严重,采暖期污染明显大于非采暖期。
4.2.1 气象因素分析
宁安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受季风和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温度变化差异大,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4.6℃,较历年平均气温值高0.4℃;平均风速2.2m/s,较历年平均风速低0.6m/s;常年盛行西南风,静风天气较历年有所降低,五年年平均出现175次,静风次数明显低于历年平均静风出现的201次。在采暖期经常出现较强的逆温和静风天气,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是极其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的。
4.2.2 污染源排放因素分析
宁安市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冬季较长,年取暖期多达180d,在采暖期,工业生产、取暖和居民生活燃煤达到高峰,并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形成宁安市煤烟型污染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市区服务行业的兴起,大量的小饭店、小浴池、小烧烤以及街头临时商亭遍布市区,形成了市区新的污染面源,并且这些面源的排气筒较低,使得排放的污染物聚集在地面不容易扩散,尤其在采暖期,污染更加显著。
(1)深化大气污染源的治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确保重点工业大气污染源的深度达标排放。
(2)强化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结合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改善市区低空大气环境质量。
(3)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全面取缔市区热网覆盖区域内的临时供热点。
(4)强化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机动车排气污染是造成城市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市政府统一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配合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辆管理。严格年检年审和报废制度,限制农用车在市区行驶。控制柴油车数量,继续加大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力度,凡排放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机动车辆,一律不准在城区行驶。
(5)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搞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和美化。充分发挥植物吸收、转换污染物、净化环境的作用。
[1]莫 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工作分析[J].大科技,2012(6).
[2]宋国君,钱文涛.城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