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平五路”与危机处置

2013-08-27 12:02秦德君
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刘禅诸葛亮矛盾

■秦德君(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三国演义》中,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建兴元年秋八月,曹真率十万兵进攻阳平关;孟达起上庸兵十万取汉中,东吴孙权精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南蛮王孟获十万兵进攻益州,番王轲比能羌兵十万进军西平关,五路大军来势汹汹。

蜀国上下一片惊恐。后主刘禅亲去探望闭门不出的诸葛亮,诸葛亮正于池边凝神观鱼。他告诉焦虑万分的刘禅,四路大兵已有处置办法,只剩东吴一路,正考虑对策。诸葛亮以战略和战术的运筹帷幄,于闲庭池边退却五十万大军,化汹涌危机于安然。

这一幕,让人联想到危机处理。常人处理危机,手忙脚乱,声嘶力竭;高人处理危机,淡定沉着,四量拨千斤。诸葛亮的危机化解演绎的是一种定力,一种心智,一种举重若轻的智慧。“五方战甲未及迎,数万虎狼顷刻散”,这种于反掌之间化解重大危机的气度,值得一学。

今天我们有很多关于危机应对处置的研究,文字近乎“汗牛充栋”,一套套整得很复杂。只是古往今来,真正高妙智慧的危机处置,总是拨云见日、化繁为简,有着一种“安居平五路”式的品格。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贫富差距、腐败泛滥、失业下岗、征地拆迁、劳工权益、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一些地方一遇矛盾危机,往往惊慌失措、如临大敌,继以极端、刚性方式“维稳”。这种“小安”、“暂安”,以积压大量社会问题甚至“积弊”为代价,隐患丛生,实际上构成了对稳定大局的最大威胁。

对于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来说,社会矛盾和危机是正常的,在更高层面上,危机与人类相伴始终,它是“社会构成”的组成部分,正如社会学家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说的,社会冲突起着社会稳定“安全阀”的功能。适度的社会冲突不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必要的。既然如此,危机处置当有平静沉着的气度和科学细致的处置方法。手忙脚乱,如临大敌,甚至歪招频出,多与片面理解“稳定”、“维稳”有关。

“稳定压倒一切”是中国特定时期作出的特定决策。任何公共决策都有特定时间性——正如列宁所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如果将一定时期的决策绝对化、普遍化,为稳定而稳定,为求稳定而规避积累的社会矛盾,阻隔人们正当诉求,“压倒”本该及时化解的民怨民难民盼,不敢放手解决深层次问题,必然引发更多更大的社会问题,这才对稳定构成了真正威胁。

稳定不是没有社会矛盾。矛盾、纠纷、冲突、诉求,恰恰是一个社会动态平衡和富有活力的表现,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安逸对于文明是有害的”。“有博弈的存在”是一切健康社会的标志,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

“压倒一切”的绝对思维和操作方式,在思想方法上是偏颇的,在公共决策上是失衡的。历史经验表明,片面追求绝对的“维稳”目标,是实现长治久安之大忌。

一个社会,没有绝对糟糕的危机,只有绝对糟糕的危机处理。实现稳定安康的最好办法是推行法治和秩序,在宪法和法治精神下治理冲突而不是杜绝冲突。而在危机处置上,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襟怀胆识,要有“安居平五路”的高瞻远瞩和沉着自信。

猜你喜欢
刘禅诸葛亮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