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军
摘要:一名出色的厨师,不仅要善于烹饪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更要将营养搭配发挥到极致,保证食物健康、绿色、营养.同样,一名优秀的教师也要像一名厨师那样,让课堂充满营养,也要让学生的情感认识、价值观态度以及综合能力都拥有“味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首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让“烹饪”艺术融入进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烹饪艺术;色香味俱全
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定,物理课的教学中概念多,理论抽象,学生不易弄懂,且常感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如何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如何能让物理课开放且多元化,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的侧重点.本文以“烹饪”艺术为主视角,浅谈物理教学如何将烹饪艺术融入其中,让这个课堂香气四溢.
一、物理课需要“色、香、味、意、形、养”.
烹饪,是通过加工、调制将原料制成美味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亮点就是烹和调.烹就是通过加热让烹饪原料变成美味的菜肴,调是通过调味让菜肴的色泽口感形态变得优美.不同的烹饪方法能将不同的调味料融入到味觉之中.同样,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同样的教材、一致的教学内容,却因为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教学理念来面对学生,因为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两个不同班级的物理课堂上,我用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运动的描述”为例,其中一节课是以“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为核心,上了一节观察极其直观的课堂教学.另外的班级我选择以丰富物理知识为背景,用情境对话的形式上了一堂以文本、师、生间互动对话为主的物理课.所以说,有时候是“课随人动”.教师的课程就像是烹饪一样,用不同的方式烹调就会让课堂产生不同的味道.就好像粗茶淡饭也可以被烹饪大师做成满汉全席一样好吃.
同时,饭菜讲究的是色、香、味、行、意、养.一节好的物理课也需要这些.色,就是让物理课的外在表现充满美感.香,就是让物理课堂拥有其教学价值,也是展现教师的魅力价值.比如,学生评价我的课堂教学时这么说:喜欢物理课就是因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思想魅力以及在课堂中思辨的价值.而且有很多的理科生也十分喜欢物理课.味,就是让学生能够吃懂物理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烹饪味道的时候首先要做到教什么像什么,要让物理课就有物理课的味道.意,就是要明确学科目标,及时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领悟其意义.形,是指坚持以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灵活的构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合作的自学意识.养,就是让物理课堂充满营养,要让学生吸收营养,消化营养,这样不光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得到升华,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性基础,学习物理自然而然的也就用心了.
二、如何烹饪“色、香、味、意、形、养”俱全的物理课
一个西点师完全将烹饪当成是一种艺术,其实,物理课堂也是一样,烹饪一节好的物理课,就要有西点师的觉悟,不为了教而教.
首先,教师应该强调教学质量,将最优质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能够终身受用.其次,就是教学内容要健康向上.优质的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我不愿把我的痛苦和不幸传染给那些积极向上的青年.”由此课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事例要有健康向上的营养,之后在列举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例.物理课教学还可以通过充分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教师对知识,课堂以及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一种与教师可以达成共鸣的感知.教学事例的举例要贴近学生的客观生活,远离学生的客观生活,教师便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适当时机还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
再次,课堂氛围有时候也需要优美的伴奏.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上好一节高效的、能给学生补充营养的物理课.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情感态度以及教学语言方面都要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用有益于健康的教学唤醒和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观念.
最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调情感教育,情感不通,学生理解也不会通.这就要求教师要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先决条件是人学.”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是鲜活的人不是机器,学生也是一样,面对教师的时候也是鲜活的,他们不是在被动的被填充教育.所以,物理教师要首先培养自己的情感,用最优良的品质精神来引导学生,启发他们的慧根、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火,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基地和激情燃烧的人生加油站.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物理课堂的枯燥性教学更是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物理教学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含. 论思想物理课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思考[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9) .
[2] 冯美英. 如何在高中物理课教学中实现生本教育[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