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2013-08-22 04:57陈志峻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保护

陈志峻

【摘 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还存在着诸多不力和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建筑的修缮方法和过程,总结了在修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并对今后历史建筑在未来城镇化中如何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镇化;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历史建筑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这一份丰厚的物质、精神和文化财产时我们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不可再生的。如何守好我们的历史遗产,尤其是城镇历史建筑,如何在城镇化的滚滚洪流中保存和发展,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于去年参加了本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乡镇文物普查,现场调研了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办的历史文化建筑,为进一步城市规划的编制进行摸底。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种种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相当多的城镇历史建筑损坏严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却无法进行正确的修缮,还有不少历史建筑成为危塔、危房,有些部位甚至出现倒塌,损毁严重,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在很多基层管理部门中却未得到必要的重视和了解。

历史建筑损毁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总结起来一般分为人为的破坏和大自然的破坏两种。我们谈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基本上是针对破坏原因而言的。人为的破坏包含了拆毁、改造、失火、环境污染等,主要方式是通过教育、法律等手段来加以制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破坏已经渐渐减少,现在更要重视的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的破坏则包含了风雨、阳光、雷电、地震、虫蚁、细菌等,这个我国不仅通过保养、维修、修复等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还制定了国家的文物保护法令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保证历史建筑修缮的顺利实施。

对历史建筑进行保养和修缮,一般分为勘察、设计、估算、审批、施工五个阶段。

1.损毁情况的勘察

勘查工作通常分为法式勘察和损毁情况的勘察。法式勘察在修缮前,一般由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书面报告,修缮前应进行研究并在现场进行校对,以明确维修中应特别注意的该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损毁情况的勘察,一定要由负责维修的人员来进行。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来讲,它相当于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一样,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非正常的,从而得出结论,对勘察记录中出现的不正常部分也就是损毁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修缮的技术措施。为了更如实地做好勘察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首先对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进行勘察,如各个梁、枋、柱等是否出现歪闪、劈裂、槽朽、折断等现象,同时详细记录现状,如某方向歪闪多少厘米,槽朽、劈裂要注明损毁处的准确位置、深度和范围,有时还需另画详图表示现状或拍摄照片,以确定维修的施工技术。另外可以用表格来整理数量多、尺寸小的一些构件,如斗拱、瓦件等情况。

2)对现状损毁情况进行勘察时,应该提出初步修缮的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其优点是勘察时面对损毁情况时印象最深,可以反复观看现场细节,缺点是可能方案不够严谨和全面,不过这仅仅是初步意见,在制定全面的修缮方案时,还会根据所有资料进行校对研究。

3)充分运用拍照录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对损毁现状进行记录。画面要稳定,图像要清晰,必须要有针对性,能说明问题。一方面照相和录像的作用比图纸、文字说明更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进行成果展览、宣传新旧对比留下素材。

2.技术设计

历史建筑的保养和修缮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如何让它永久的保留下去,在维修时既要正确的掌握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精神和法规,分析其损毁的原因,解决修缮中的所有技术问题,同时注意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所以没有全局的考虑是不可行的,也就是必须重视设计工作,从而有效推动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有计划,有轻重的进行。

1)确定设计方案。面对一座历史建筑修缮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现状确定损毁程度,哪些部分要大修,哪些部分可以使用新材料,哪些部分可以缓修,是否采取临时加固措施,这些都要仔细考量。比如有时候遇到资金不足的时候,历史建筑无法立即进行维修,往往采用临时加固的措施。历史建筑的修缮是一门科学工作,只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才能做好,这包括了设计的技术和施工的技术。根据损毁情况要采取哪种技术工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否达到?一些特殊的技术是否过关?这些情况在设计阶段都必须考虑完善。

2)编制设计说明书,建筑图纸、工程预算书。设计说明书的为了说明修缮意图、施工方法,一般包含修缮目的及建筑物的法式特征,说明损毁现状,修缮范围和主要构件的数量,具体维修技术措施的实施方法,工序流程、所用材料的规格等等,有时还包括结构计算书。建筑图纸包含历史建筑损毁的实测图和修缮设计图,个别加固措施要另绘大样图。工程预算书可以通过定额或清单来求得工程的人工、材料和经费数量,为合理使用经费,改善施工管理,降低成本打下基础。

3.编制工程预算

当准备好建筑图纸和工程预算书我们就可以编制工程预算。首先对建筑图纸和工程预算书进行分析,列出工程包含的所有预算项目,然后计算工程数量,量出建筑物物各个部分的尺寸,在“工程数量计算单”内把所有工程数量列明,例如瓦顶的平方数,砖墙的拆砌数量等等,都应在清单中得到体现。最后查找本地区的工程定额,计算出各个单项需要的工料数目、价格,得出“单价分析表”,综合全部数据我们生成“工程预算总表”。通常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要加上管理费,从而得出预算总额。工料等额一般是根据本地区统一公布的,由于历史建筑和一般的基建工程不同,很难套入统一性的工料定额,只能结合施工单位经验进行估算。

工程预算根据编制单位的不同一般分为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设计预算是技术设计的文件之一,由设计单位编制,通常和修缮经费的划拨有关,一般不能超出。施工预算则由施工单位编制,数目不应该超出设计预算,按时按量的完成计划。

4.施工审查

进行施工工作,必须事先报建设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行为均定性为违法建设。根据各项历史建筑维修工作性质差异,提交的设计图纸文件也略有不同。保养工程、抢救工程、修缮工程、复原工程一般都要提交工程做法说明书、设计图纸、工程预算书,修缮工程必须提交现状实测图,抢救工程要提交损毁情况的照片,特别是迁建工程,要补充迁建的理由说明书和新地点的环境设计图。根据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流程,一般15个工作日就会获得批准文件。

5.建筑施工

和一般的基建工程施工一样,制定合适的计划,采用可行的技术方案,选择施工水平良好的工程人员,才能保证历史建筑施工效果得以实现。但近代历史以来,在修缮过程中破坏掉历史建筑原貌的例子也有不少。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施工人员没有注意到历史建筑其固有的特点,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无以挽回的历史、文化损失。 如何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呢?细致全面的设计方案、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有序的工程材料购置均缺一不可。

一座历史建筑的价值,尤其是他的历史、文化价值,离不开它原有的制作手法、法式特征、结构特点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人员在前期工作中不仅熟悉设计图纸,还要了解该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结构特征,比如施工中涉及的构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在更换构件时就要保持慎重,能修补加固的就尽量不要更换构件。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历史建筑的隐蔽结构部分的施工,要注意做好图片、录像的记录,像墙内部结构、基础情况、木构件的搭交,都是我们平常欣赏历史建筑看不到的部分,只有在修理工程中才纤毫毕现,毕竟这也是对历史建筑深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6.工程验收

工程建设完成后,一般由建设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工程验收。对于基础、瓦顶的灰背、墙内的柱子等难以查看的部分,应在分部工程完成后及时查验,以便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立即更改。不仅对历史建筑的主体部分要进行验收,工程棚架的拆除、绿化道路的建设、防雷设备和消防设备是否安装都是验收工作中一部分。工程验收合格才能移交业主使用。

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物之一,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保存历史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艺术、文化上的成就,以作今天的借鉴、未来的启迪。修缮是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历史建筑的价值在于历史的原貌,为了不让历史建筑在维修过程中被破坏,我们必须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总结了我国文物保护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并参考国外经验得出的。我们需要保持的现状是指有价值的部分,哪些与旧建筑布局、结构特征没有干连,如近年添加的房屋、棚舍之类的多余部分,尚应逐步清理拆除。保留的是原先的建筑形态、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当然我们不排除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只要他们能更好的服务和体现出原有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谈到城镇历史建筑的保护,无可否认,由于思想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局限,城乡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乡镇的维修资金有限,村委会一般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遇到历史建筑受到损毁时,大多只是封闭现场,消极保护,管理方式非常落后;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往往不太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常常牺牲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来为实业工厂让路,各种污染型企业中的化学物质、粉尘也往往对历史建筑雪上加霜。另外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当地群众经济环境改善了开始对村中的庙宇祠堂进行修缮了,由于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对建筑物所谓的“修缮”反而极大的破坏了其原有了历史文化价值。

要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对本地区的历史建筑和古村落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评估分类,对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历史建筑分门别类,同时纳入该地区的总体规划。其次理清有关历史建筑的物权情况,该收归国有的收归国有,使文物保护有更切实的保障。遇到那些破坏严重的有历史价值建筑更应优先保护,严格制止在城镇化建设中拆除历史建筑的错误行为,从行政上达成共识,农村服从乡镇,乡镇服从市级,规划先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专家对历史建筑的旅游资源进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使历史建筑的保护由上及下,发挥出其独特的旅游价值,增加旅游收入,为更一步的保护更多历史建筑积累资金,提供经济基础,形成保护、整治、开发的良好循环。如我市新会区双水镇的清代历史建筑张将军家庙,由于镇政府、区府的重视,推动其进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学校被迁出,并拨款267万元对原有破败建筑进行修缮,而且扩地约10亩,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成后古趣盎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好评。

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它不仅仅停留来口号里,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和落实。希望在城镇化建设中,更多地将传统和现代结合,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走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3]詹长发《古建筑保护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4]阮仪三《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城镇化保护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