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和表征科的分析

2013-08-22 04:57王鹏吴晓菊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6期

王鹏 吴晓菊

【摘 要】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的表征科是桦木科、麻黄科、胡颓子科、忍冬科、罂粟科、榆科、金粟兰科、虎耳草科等。该植物区系的优势科是麻黄科、唇形科、杨柳科、桦木科、凤仙花科、槭树科、清风藤科、车前科等。不论是优势科还是表征科,大多是主产于温带的科。

【关键词】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优势科

崆峒山是耸立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该区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该区以暖温带半湿润区落叶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与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蒙新、中国—喜马拉雅等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崆峒山植物区系种类的调查和研究,对该区资源的开发和农、林、牧业的合理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自然地理概况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总面积182.52km2,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6°26′18″~106°37′24″和北纬35°23′24″~35°37′52″范围内。东起平泾公路甘家坟,西至大、小马圈一带,南至大阴山、十万沟,北至马屯山分水岭。根据气候区划分,该区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崆峒山年均气温8.6℃。空气湿度大,年均气压86600Pa。年平均降水511.2mm,且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为1430mm左右,是降水量的2倍多。冬季积雪较厚的时间较长,积雪平均厚度达25cm。与上述气候水热条件相适应,崆峒山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与之相应,土壤主要划分为山地棕壤土、灰褐土和红土。

2.植物科的组成

根据调查,崆峒山地区有种子植物90科356属714种。其中野生种有88科345属680种[1](本文仅分析野生种子植物的性质和特点),栽培种2科11属34种。在所分析的野生种中,有裸子植物3科3属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30%、7.50%和2.59%。被子植物85科342属67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29.24%、11.07%和2.51%。(表1)

表1 崆峒山、中国及世界种子植物比较*

*崆峒山种子植物科属种均不含栽培种,但包括变种和亚种;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的数字引自吴征镒。

3.科的统计

在崆峒山区系中,其大科的排列顺序与中国和世界大科相比,不仅数量差异大,而且存在着显著的顺序差异。最突出的像兰科、大戟科、樟科等热带性大科,其大科的排列顺序明显靠后,世界性热带大科有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番荔枝科等,本区没有分布[2]。而百合科、十字花科排序位置明显提前。含20种以上的科仅有8个(表2),但它们所含的属种数量却占有一定的优势,共计162属,357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总属种数量的46.96%和52.50%。这8个科中除兰科是以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外,其余7科或是世界分布科,或是温带分布科,都具有温带性质,体现了本区的温带特征。在上述的那些大科中,除蔷薇科、豆科、虎耳草科的少数属为木本植物外,其它各科均为草本植物,是该区草本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但它们在本地区森林植物区系中所起的作用较小,而含属较少的松科、桦木科、壳斗科、槭树科、榆科等则是本区森林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

表2 崆峒山种子植物科的科属种数量统计

3.1 优势科和表征科

按各个科占该科世界种数和属数的百分比值大小排名(表3),则与其优势科的排名不同。按占该科世界种数排名在前的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植物区系的地方特征,可看作该植物区系的表征科。如桦木科、麻黄科、胡颓子科、忍冬科、罂粟科、榆科、金粟兰科、虎耳草科等。同样,按各个科占该科世界属数百分比排名在前的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植物区系的发生特征,亦可视为该植物区系起源意义上的优势科,如麻黄科、唇形科、杨柳科、桦木科、凤仙花科、槭树科、清风藤科、车前科等。不论是优势科还是表征科,大多是主产于温带的科。

3.2 崆峒山产的单种科和单属科

单种科和单属科反映了植物科进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向,一个是新产生的科,其属种尚未分化;另一个是演化终极的科,属种已大量消亡,现存的是残遗种类。对单种科和单属科的分析可反映出一个地区植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3]。本文仅讨论本区产的单种科和单属科。

崆峒山地区种子植物有本区单属单种科22个,单属非单种科13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77%,总属数的10.14%。本区产的22个单属单种科分别是百花丹科、防己科、樟科、漆树科、葫芦科、薯蓣科、马钱科、壳斗科、亚麻科、藤黄科、列当科、芝菜科、柏科、胡桃科、木兰科、省沽油科、金粟兰科、马齿苋科、酢浆草科、檀香科、清风藤科和凤仙花科。其中百花丹科是世界广布型;樟科、漆树科等7科是热带分布型;亚麻科、藤黄科等6科为温带分布型;木兰科、省沽油科和金栗兰科是间断分布科;檀香科等3科是以南半球为主的科;清风藤科为地域性特有科;凤仙花科为异常科。由上可知,本区产的单种科和单属科所占比例较大,科的分布型齐全,从单种科和单属科的水平上说明了崆峒山植物区系的多样性是丰富的。

表3 崆峒山植物区系的代表科及排名

4.结论

(1)太统山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3科、324属、628 种,分别占我国同类别的27.58%、10.40%和2.32%。

(2)通过对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和表征科的分析可知表征科是桦木科、麻黄科、胡颓子科、忍冬科、罂粟科、榆科、金粟兰科、虎耳草科等;优势科是麻黄科、唇形科、杨柳科、桦木科、凤仙花科、槭树科、清风藤科、车前科等。

不论是优势科还是表征科,大多是主产于温带的科。

(3)少属种科和单属种科比例很大,反映了本区系和其他植物区系的广泛联系。

参考文献:

[1] 高维衡.崆峒山植物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87.

[2] 黄大燊.甘肃植被[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潘晓玲,党荣理,任光和.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鹏(1986-),在读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