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
然而,中国的大国身份是经历了历史起伏的。传统上,中国是泱泱大国。近代以来,中国一度被视为“东亚病夫”,大而弱。今天,中国仍然是“不完全大国”(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语)。
正因为如此,中国并非简单地对应托克维尔所描绘的大国处境:伟大与激情来自万里河山,永恒与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责任与痛苦皆因“中国特色”。
多重身份的中国
中国的多重身份是中国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责任与痛苦的源泉。王毅外长不久前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发表的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对此做了精辟阐述。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将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这也体现了中国三种不同的身份。今天,“中国的中国”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亚洲的中国”讲的是东方文明(东亚文明),“世界的中国”则更加突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身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丧失传统的大国身份,踏上了寻找新身份的漫漫长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从根本上瓦解。直到1912年,新诞生的中华民国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与以主权、民族国家为核心的西方国际体系相结合之后,中国才最终获得了“亚洲的中国”和部分“世界的中国”的新身份。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定义为第三世界的兄弟,尤其是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更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融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地与亚洲和世界相融合,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大国,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亚洲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的身份才得以真正形成。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和平崛起/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世界的中国”vs“中国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同时,当前中国进取性的外交政策和持续高涨的公众舆论,也表明中国正从“世界的中国”向“中国的世界”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双重身份,越来越被世界所热议和公认。“中国的中国”和“亚洲的中国”也正逐步塑造着中国的国际行为方式。
各种身份如何和谐共处
如何才能使中国四种不同身份和谐共处?历史学家章百家先生这样描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中国一直主张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并将其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一。中国低调的外交政策“韬光养晦”也同样适用于这种逻辑。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始终将内政放在优先地位,对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总是略显犹豫。
这种状况一度使中国外交颇受诟病,一些外国舆论甚至质疑中国是否堪当外交大国,它们时而推销“中国责任论”,时而宣扬“中国强硬论”。究其原因,除了外界对中国外交误解和别有用心的宣传外,我们自己在大国外交上的羞羞答答,也助长了这种现象的蔓延。
王毅外长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演讲,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大国外交宣言,它理直气壮地宣示了中国的外交新政,也是为了从根本上凝聚认识,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
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东方文明古国,是中国的三重身份,这是王毅外长定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前三个缘由:
——中国外交的特色,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外交的特色,植根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我们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
——中国外交的特色,发端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奉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
时空一体,是中国大国外交特色的另外两个来源:
——中国外交的特色,源自于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我们将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外界对话沟通。
——中国外交的特色,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
上述五方面特色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国新型大国外交的总体定位。
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
由内而外,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逻辑。
王毅外长指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国将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离开发展中国家。
积极主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风格。
王毅外长指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开拓,在外交上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展望未来,中国将更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为维护世界稳定与安宁承担应尽的责任。中国将继续做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者,同时更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与完善。
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是中国积极主动大国外交的鲜明写照。
外交自信源于我们对自身实力地位的客观认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2012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并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外交自觉源于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客观评估。“当今世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困局,更折射出现代文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危机。中国外交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奉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推介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增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新型挑战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
外交自觉,突出表现在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经过中俄二十年的探索,已经成型,接下来集中体现在中美关系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我们有决心和信心通过中美携手合作,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我们的决心来自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当今世界已今非昔比,全球化在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联”。
外交自尊源于新中国优良的外交传统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六十多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两大本质特征,也构成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新时期,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不依附、不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这是中国外交应有的风骨。中国将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为推进人类和平事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是中国外交应有的担当。中国还愿虚心地倾听世界的声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外界的对话与沟通,这是中国外交应有的胸怀”。
总之,以自身的新型大国身份和中国特色的外交哲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思路。
(作者近著《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