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鸿冰 湖南女子学院
家庭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运动过程中当家庭生活质量高的家庭所占比重大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相应地就会得到良性运行和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服务业顺应社会分工深化而产生,人们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服务业已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充满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家政专业教育的推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家庭服务业越来越来迫切地需要家政专业教育,以提供理论指导、文化引领和人才及智力支撑,进一步培育、完善家政服务市场,推进家庭服务业的产业化。
对于家庭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界、政府管理部门乃至相关行业,在认识上都有较大的不同。随着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许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基于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各种家庭服务业的理解。有的将家庭服务业等同于家政服务业或消费性服务业;有的认为家庭服务业不限于家政服务业,还应包括维修服务、美容美发、医院护理、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等;有的在研究家庭服务业时,又将社区服务业纳入之内,将家庭服务业拓展的得很宽泛,等等。家庭服务业的范围过宽或过窄,会给科学认识家庭服务业的本质特性与发展规律增加了困难,也使得我国家政专业教育的外延界定产生影响,也对高校拟开设家服务业的相关专业的界定变得复杂。张一名对家庭服务业下了一个定义:“家庭服务业是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业。”(张一名,2010)他将家庭服务业进一步划分家庭内服务、家庭外服务和社区服务三个不同的类别。姜长云于2011年在此基础上对家庭服务业也提出了他的视角: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旨在满足家庭生活对劳务的需求,或优化家庭赖以运转的社区环境,对整个家庭运转和家庭发展具有直接、重要公共影响的服务业。从外延上看,家庭服务业包括家政服务业、家外病患陪护服务业、养老助残服务业、部分社区服务业、家庭外派委托服务业、家庭专业(特色)服务业和其他新兴家庭服务业等。他比较详尽地阐释了家庭服务业这个概念。
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当代我国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极少数高等院校积极引进境外的教育模式,设置了与家庭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如家政学、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规模很小,办学水平较低,发展困难很多,与产业的对接还存在很多障碍,迫切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笔者认为,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教育的对象是以家庭为中心,侧重于研究家庭本身,并以家庭为立足点,向多方延伸,但并不能简单随意地与有生活概念相关专业简单揉合连接在一起,随便的拼凑在一起将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经不起考证和推敲。现根据网上搜索约有30多所大中专学校开设了与家庭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他们主要是家政学、家政服务与管理、养老护理、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家政方向)、学前教育(早教方向)、法学(家庭法律事务方向)等这些专业。面对日益发展迅速的家庭服务业,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自觉履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与家庭服务业进行有效对接,根据家庭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在对家政服务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家政专业设置,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家政专业教育针对家庭服务业可以设置家政管理、家庭事务管理、食品与营养学、健康管理、早期教育、家庭护理等专业,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明确以培养“家政管理与服务人员”为目标,制订家政服务与管理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和教材建设,推进家政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家庭服务业和家政职业教育互动发展、共生共荣。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分工变得越来越重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而且需要高智慧的服务人员。人们在追求家庭生活品质中提出了大量的家庭服务刚性需求,这是家庭服务业形成和大范围涌现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经济发展与家庭服务需求具有同步性,需求造就产业。家庭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帮助一线经济建设人员从繁重、琐碎的家庭事务中摆脱出来,以更大的热情、更集中的精力投入工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家庭事务也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让人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和更高的生活品质,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为“四化”,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这里家庭变化又表现为:家庭结构逐渐松散,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单身家庭”的比例将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加快了家庭功能的社会转移速度,促使人们产生家庭服务的需求。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巨大的冲击,家庭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超过60岁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0%,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首先是需要得到社会、家庭或他人照顾的群体,为老服务成为家庭服务的巨大需求。加之城市中双职工家庭的不断增长,很多职业女性已无暇顾及家庭琐事,难以履行传统的家庭主妇之角色,在家事料理上需要家庭服务人员。我国不少现代家庭已经具备接受家庭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家庭领域的新变化,使家庭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这都为家庭服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当今社会,核心家庭及小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组成的主流,单亲家庭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种变迁,再加上双职家庭的衍变,势必影响两性角色关系。在单亲家庭里,工作和家庭角色由单人扮演,无论男性或女性其角色压力将更比双亲家庭为重。家庭型态的转变使得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尤其是亲职角色的加重,同时对于外在社会支持体系(如学校及社会)协助的需求性更是持续升高。一旦家庭劳动社会化,以前妇女“私人”领域的劳动就会转化为“公共”的劳动,从事家庭服务也就具有了社会价值,真正意义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才能实现。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活动的普遍性,与男性的差距也不断拉近,促使家庭与社会的关联更为紧密,家庭与社会疏远的时代有了根本性的变迁,家务劳动也逐步摆脱纯粹为私人事务的定性,而注入了社会意义的内涵,彻底打破传统家庭的封闭性,把禁囿于家门之内的妇女引导到社会,成为“家庭人”与“社会人”兼顾的“双重角色”。家务劳动成为社会劳动,改变了我国传统生活方式,使家庭生活走向现代化,使家庭服务社会化,把许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这样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还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还促进了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这也是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决定于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家政专业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已经中断了三十多年,可是到了近几年一提出来,立即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且有了一个比较迅速的发展,这正是因为它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1600亿元,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主力军”。[4]近年来,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10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其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我国家庭服务业已成为服务业中一个规模较大并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但该行业也有很大的人才缺口,特别是大部分家政服务公司都是由下岗人员创办,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在管理和发展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大学生家政服务员”成为家政市场的迫切需求,人们对就业人员的学历、素质和技能要求逐步提高,服务项目不断更新,市场对大学生家政服务员的需求猛增。这就要求高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高学历的大学生步入家庭服务业,支持迅速发展的家庭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受到社会巨变的影响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心态失衡、社会失范、价值观念冲突等不稳定因素成为我国社会的棘手问题。在这种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多元并存,且开放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转型情境中,实现社会控制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紧迫的问题。社会的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可以体现在社区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因此作为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社区和家庭的建设与研究是时代紧迫的呼唤,这也是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国正日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养老问题。老龄化问题的解决,除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外,迫切需要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教育培养大量家政专业人才的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中凸显的问题。既需要家政教育,也需要家政专业人才的介入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抚养和子女教育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职业,家教服务的形式将会多样化,将成为家庭服务的重要方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发展,社会和家庭从来就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一个步骤和重要的条件。古人所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因此古人历来重视治家。家庭的精神生活风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家政专业教育能够提高家庭的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认识家庭生活规律,选择正确的家庭生活方式,过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素质和身心健康。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因此家政教育的普及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能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人们家庭生活的质量。同时在精神和物质双向层面促进人民家庭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我国家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授方式灵活,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封闭的社会,使原有的家政缺少现代家政的内容。特别是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校家政教育较为落后,缺乏系统的家政教育,几乎成了各门类学科中的空白。家政学研究和高校家政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政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教材紧缺;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社会没有给家政专业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家政专业教育尚未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缺少专门的家政教育人才。目前的家政课,大多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失去了家政专业教育的独特视角。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家政专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开展家政专业教育的高校目前只有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开设了家政学专业,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家政专业人才,以充实开设家政学课程或相关课程的中职学校和中小学校师资队伍,为城乡社区、家庭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从事与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家政专门人才,以扭转多年来忽视家政专业教育的局面。为此加强家政专业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家政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家庭服务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古老而新兴的产业,必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服务产业大军。这也意味着我国家政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家政专业教育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需要众多热心于家政教育的学者、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为我国家政专业教育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1]李元春.现代应用家政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姜长云.家庭服务业的产业特性[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3]沈强,李国华.关于推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月第六期第48页
[4]中国税务报.我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达1600亿元.http://finance.stockstar.com/JL2009080700001498.shtm l,2009-08-07)
[5]林仙健,徐春亭主编.家政学在中国[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