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明,马兴璇,龙 康(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 545001)
一般而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对外周血中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及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进行报警,但仅可用于血细胞分析的初筛,当遇到可疑情况,特别是病理条件下,必须通过手工镜检进行复查,从而避免漏检病理标本及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如何制定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血液学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2005年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制定了41条自动血液分析和分类复检规则(简称“国际41条规则”)[1]。本研究以“国际41条规则”为基础,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实验室的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T-1800i分析仪)复检规则,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连续2周住院患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标本1 841例,其中初诊标本1 600例、复诊标本241例。
1.2 仪器与试剂 XT-1800i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校准物、质控物(日本Sysmex),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采用SCS-1000全血校准物对XT-1800i分析仪进行校准,以包括2个水平的e-check质控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精密度和准确性。
1.3 方法
1.3.1 标本检测 以XT-1800i分析仪检测标本的同时,制备瑞士染色血涂片标本,由本实验室从事血液形态学检验工作并有中级以上职称者进行镜检,每例标本油镜计数200个细胞进行白细胞(WBC)分类,同时观察白细胞、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形态。
1.3.2 初步复检规则的制定 本实验室制定的初步复检规则见表1。
表1 XT-1800i分析仪复检规则
1.3.3 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根据“国际41条规则”和国内相关阳性规则进行评估[1-2]:(1)RBC明显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中空淡染(淡染区超过一半的RBC多于30%)或发现疟原虫;(2)巨大PLT多于15%;(3)PLT聚集;(4)含Dohle小体的粒细胞超过10%;(5)含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超过10%;(6)空泡变性粒细胞超过10%;(7)原始和幼稚细胞不少于1%;(8)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不少于1%(9)晚幼粒细胞超过2%;(10)异形淋巴细胞超过5%;(11)有核红细胞不少于1%;(12)浆细胞不少于1%。
1.3.4 初步复检规则的评估 1 841例标本以涂片镜检为阳性判断标准,对每条初步复检规则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率(TPR)、真阴性率(TNR)、假阳性率(FPR)、假阴性率(FNR)和涂片复检率。真阳性为至少触发1条复检规则且涂片镜检符合阳性判断标准,镜检形态学异常与所触发的规则无需一一对应;真阴性为未触发复检规则且镜检阴性;假阳性为触发复检规则而镜检未见异常;假阴性为未触发复检规则而涂片镜检符合阳性判断标准;涂片复检率=(真阳性数+假阳性数)/标本总数×100%。
1.3.5 复检规则的建立及验证 本次收集的标本均来自住院患者,预期的涂片复检率可能比实际复检率稍高,而对于假阴性,国际血液学复检协作组认为5.0%是保证患者检测结果可信的最大可接受限。因此,拟定的涂片复检率为30%,FNR不超过5.0%,而且不能漏检具有诊断意义的重要参数(如白血病细胞)。FNR过高会大大增加实际工作量,导致报告发放时间延迟。因此,根据初步复检规则评估结果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初步复检规则部分条款进行修正,并按修正后的规则重新计算TPR、TNR、FPR、FNR和涂片复检率,在保证FNR较低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FPR。新复检规则建立后,选择220例标本(主要为血液病和肿瘤化疗患者标本)进行验证,计算TPR、TNR、FPR、FNR和涂片复检率。
2.1 初步复检规则评估结果 应用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对1 841例标本按初步复检规则进行评估,TPR为28.9%(533/1 841)、FPR为11.9%(220/1 841)、TNR为57.1%(1 051/1 841)、FNR为2.0%(37/1 841),涂片复检率为40.9%(753/1 841)。鉴于40.9%的复检率不适用于本实验室,且大大超出了拟订的复检率。因此,对初步复检规则进行调整,弃用规则9、规则10、规则12及规则14。
2.2 调整后复检规则评估结果 对调整后的复检规则重新评估,TPR为14.8%(272/1 841)、FPR为9.4%(173/1 841)、TNR为72.6%(1 337/1 841)、FNR为3.2%(59/1 841),涂片复检率为24.2%(445/1 841)。
2.3 复检规则的验证 220例标本验证复检规则,TPR为16.3%(36/220)、FPR为10.9%(24/220)、TNR 为69.1%(152/220)、FNR为3.6%(8/220),主要出现巨大PLT、变异淋巴和晚幼粒细胞漏检,白血病细胞无漏检。
“国际41条规则”中,WBC分类复检规则是以绝对值计算的,且下限很高,镜检阳性规则中也没有WBC分类计数阳性判断标准,其主要原则是不漏检白血病细胞,而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对WBC分类复检都是以分类比率计算的。本研究显示,如采用“国际41条规则”进行WBC分类复检,则1 841例标本均未触发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复检规则。因此,本实验室WBC分类复检规则中选择了部分分类比率,即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大于5.0%,淋巴细胞比率大于60.0%(成人)或70.0%(儿童),单核细胞比率大于15.0%。对于是否将杆状核粒细胞比率超过5.0%、单核细胞比率超过12.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超过10.0%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率超过2.0%纳入镜检阳性判断规则,国内学者持不同意见。王厚芳等[3]的研究显示,纳入上述4条规则可导致FNR略微增加,但仍在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0%的可接受范围内,丛玉隆等[4]的研究则显示纳入上述4条规则将使FNR明显升高至20.0%(杆状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致假阴性占90.0%),大大超出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0%的可接受范围,而弃用该4条规则,FNR降至4.0%以下,FPR增加不到3.0%,且无白血病细胞漏检。上述研究在纳入该4条规则后,其FNR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未对WBC分类复检阳性判断标准形成共识,而“国际41条规则”没有WBC分类计数阳性判断标准,主要原则是不漏检白血病细胞,若严格按照国际规则的阳性判断标准评估,增加上述4条判断标准将使FNR大大增加。本实验室规则的评估中纳入了上述4条判断标准中的2条,并提高了判断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分析初步复检规则阳性标本,笔者发现FNR较高的规则依次是:嗜酸性粒细胞比率、WBC IP信息、RBC IP信息、PLT IP信息,仅此4项规则的FNR即高达26.3%。PLT报警主要为PLT分布异常。有学者认为影响PLT分布的因素包括大体积PLT、有核红细胞(NRBC)、裂片RBC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标本[5]。该研究同时发现XT-1800i分析仪阻抗法和光学法计数PLT与参考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仪器所提供的WBC IP信息、RBC IP信息、PLT IP信息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较为准确。因此,本实验室制定的XT-1800i分析仪复检规则中弃用WBC IP信息、RBC IP信息、PLT IP信息和嗜酸性粒细胞比率这4条规则。对假阴性标本的分析发现,假阴性主要由巨大PLT、PLT聚集、RBC形态异常、异型淋巴细胞、NRBC及少量的中晚幼粒细胞所致,而白血病细胞无漏检;6例出现幼稚粒细胞漏检的标本中,3例为血液病患者标本,由于触发了相应规则而未漏检,且幼稚粒细胞比率均处在镜检阳性判断标准临界值附近;另3例标本中,2例为晚幼粒细胞2%,处于镜检阳性判断标准临界值附近,1例为含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比率超过10%。
验证实验和临床应用评价表明,本实验室制定的XT-1800i分析仪复检规则FNR低于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0%的最大可接受限,有诊断意义的血液病细胞无漏检,复检率为24.2%,临床应用中未出现漏检、误检标本,保证了血液分析的检验质量,大大减少了检验技术人员手工镜检的劳动强度,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1]Barnes PW,Mcfadden SL,Machin SJ,et al.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for hematology review:suggested criteria for action following automated CBC and WBC differential analysis[J].Lab Hematol,2005,11(2):83-90.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工作会议纪要暨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释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0-382.
[3]王厚芳,孙帝,于贵杰,等.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在贝克曼-库尔特系列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应用及改进方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7):758-762.
[4]丛玉隆,乐家新.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7):752-757.
[5]Fujimoto K,Tanaka C.Reference method for platelet enumeration[J].Sysmex J International,2001,1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