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友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朝阳122000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是由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胰腺的急性炎症改变。是继胆道结石、酒精之后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HLP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如何早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给予积极处置,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为分析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反映高脂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指标现将该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脂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该组 50例患者,男 35例,女 15例,年龄 21~49岁,平均(40.2±7.4)岁。分轻症胰腺炎组30例,重症胰腺组20例。轻症组患者平均年龄(38.7±8.3)岁,重症组患者平均年龄(42.6±10.6)岁,两组 BMI值分别为:轻症组 (24.30±3.10)kg/m2,重症组(26.89±4.82)kg/m2,见表 1。
表1 轻症组与重症组一般资料比较
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及分型符合我国2003年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符合AP的诊断;②血甘油三酯浓度 (TG)≥11.3 mmol/L或TG浓度在5.65~11.3 mmol/L之间伴血清乳糜状改变;③排除其他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如胆道结石、暴饮暴食饮酒等)。其中重症胰腺炎符合以下标准:Ranson评分≥3,或CT分级D或E级,或APACHEⅡ评分≥8。
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史、体重指数、既往有无高脂性胰腺炎病史等,以及2组病人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
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取血液标本送检,包括血常规、血气、血脂、血糖、血钙、肝肾功能、CRP。72 h内查胰腺增强CT,了解胰腺坏死及腹腔渗出情况。给予入院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抑制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止痛、补充血容量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胰岛素、低分子肝素降脂治疗。血脂明显增高,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给予早期血液滤过治疗。轻症患者均治愈,重症患者有2例因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应用SPSS19.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 t检验。
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的血糖明显升高、血钙明显降低、碱剩余负值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血尿淀粉酶、甘油三酯、PO2、BUN、Scr、BMI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轻症组与重症组化验指标的比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及高脂血症的病人越来越多,高脂血症已成为继胆源性疾病及酒精之后引起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且高脂性胰腺炎发病急、隐匿、进展快、合并症多、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评估、早期治疗,直接影响预后。如何早期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CRP为急性炎症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性蛋白,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当机体受到感染及创伤时,CRP会明显增高,一般组织受伤后6 h开始增高,24~48 h达高峰,因胰腺炎患者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反映明显,且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因此CPR升高明显。有文献报道,C反应蛋白定量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比,是目前评价AP严重性的金标准[1]。该研究提示:重症组CPR较轻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PR越高,全身炎性反应越重,其危险程度越高,与文献相符[2]。由此可见,该院认为:CRP是胰腺炎严重程度较好的评价指标。
该研究两组实验室指标中比较发现,重症组血糖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血钙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血糖与血钙控制在正常范围较轻症组困难。有研究表明,重症组存在胰岛素缺乏、抵抗及胰岛素抵抗的激素水平上升,这些可能是导致血糖控制困难的原因,重症HLAP患者常伴有明显的低钙血症,血清钙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该院认为,难以控制的血糖及血钙提示胰腺炎较重。
碱剩余负值增加,表明机体处于代谢性酸中毒状态。目前,微循环障碍在高脂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而酸中毒状态会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二者互相影响。该研究重症组较轻症组碱剩余负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高脂性胰腺炎时患者由于液体的大量丢失及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机体处于严重酸中毒状态,因此BE负值增加。与文献报道一致[4]。
以上指标,轻症组与重症组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不能凭上述指标来评估高脂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且有部分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正常,也就是说不能因淀粉酶高就排除胰腺炎的诊断,有报道表明,HLAP血淀粉酶升高不明显,部分患者血淀粉酶正常,其可能原因与血浆中存在一种抑制血淀粉酶活性的因子有关[5],故临床遇到腹痛患者,不能以血淀粉酶作为诊断HLAP的唯一标准。应综合症状、体征及血脂(急诊检查凝血可能出现乳糜血)及CT等结果来综合判断。
高脂性胰腺炎复发率高,该组资料复发率为18%,且复发性胰腺炎易进展为重症胰腺炎,该研究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P缓解后长期控制TC,对于预防复发很重要。
综上所述,该院认为CRP、血糖、碱剩余负值、血钙可能是早期反映高脂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于复发性高脂性胰腺炎病人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积,长期监测并控制血脂,有利于预防胰腺炎复发。
[1] 张帆,郭强,张渊智,等.高脂血症、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3):275-278.
[2] Barauskas G,Svagzdys S,Maleckas A.C-reactive protein in early prediction of pancreatic necrosis[J].Medicina(Kaunas),2004,40(1):135.
[3] Singhal NS,Lazar MA,Ahima RS.Central resistin induces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via neuropeptide Y[J].J Neurosci,2007,27(47):12924-12932.
[4] Shinziki M,UedaT,Takeyama Y,et al.Prediction of early death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Gastroenterol,2008,43(2):152-158.
[5] 张丽,陈明锴,周婷,等.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报),2010(31):52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