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甘招萍 陈又嘉
好山如画压城头,
尽日岚光翠欲流,
峻岭到天偏碍目,
密林藏雨不知秋。
明成化年间,云南布政使丁养浩赴滇任职路过贵州普安时留下此诗。每每读到此句,在他“欲将书剑向瀛洲”的豪情壮志中,也着实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普安羞潋而秀美的风光。普安是黔西南州的交通要道,蕴含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
自古至今,贵州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停留,吟诵这里如诗如画的原始自然风光。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如今的贵州仍然犹如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园”,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好似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给这块土地凭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无疑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随着贵州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线路的不断增加,贵州旅游的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不够完善,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滞后于市场需求。为了实现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将贵州的多彩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旅游城市和风景、风情旅游小镇,提升贵州旅游品质,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
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贵州旅游业正逢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如何全面提升旅游规模品质,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贵州旅游升级换代,正待破题。
由该省国资委批复成立的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践行单位之一,主要承担《贵州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所提到的全省50片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开发建设。而建设旅游大省,必须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要建成一批旅游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旅游业大发展。
孙林(右二)在香港参加“2013贵州·香港金融招商会”
面对这种新机遇、新挑战,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省旅游局的关心支持和贵旅集团的统一部署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及“三化同步”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思想,抢抓机遇,稳步推进50个“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将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林表示,所谓的旅游小镇,就是依托旅游景点景区进行综合成片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其核心是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一体,是在原有的单一的旅游基础上改变旅游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是建立美丽中国的一项可行性行动。同时以创新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体制多元化的形式,改变了原国企中存在的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端,将资源有效整合,以景区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为灵魂,以资本为杠杆打造一种崭新的旅游模式。
曾经的贵州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却是在积极打造自己。旅游小镇的建设,可以大量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并通过对地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旅游地区的文化内涵,并使其经济价值最大化。这既是一次富民工程,又是旅游企业与地方政府共赢的合作项目,也是资本投入的有效路径和获利方式。贵州的神奇秀美、绚丽多彩也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座山脉,一条河谷,一条街,一座小镇,一段时光,其间加入自己或三两好友,构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小镇的氛围里,是一种休闲的情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冲动。在这里只有高山上的浮云,山间的野花,还有缓缓吃着草的马儿,以及湿润的空气一股脑儿的钻进身体……这就是无数人寻梦的小镇生活。
在贵州的大山之中,有青岩、镇远、肇兴等成熟美丽小镇,它们吸引游人驻足。但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好地方,犹如深藏的璞玉,静静沉睡于山间,等待我们去发掘。
打造50个“旅游小镇”,将全面展现贵州这块璞玉的瑰丽。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林谈起“Top50,最美50”小镇时讲到,“Top50”旅游小镇,是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理念,以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为前提的一项绿色系统工程。打造旅游文化小镇,向世界展示贵州风情,就是建立一条贯通全省的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使原先零散的文化遗产成为区域性整体,形成线性文化群落。要以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挖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整合串联起来,形成贵州旅游小镇体系的新架构。
建设一批以贵州的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诸如夜郎文化、土司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富于特色的文化线路和文化小镇,并赋予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个全新的构架下,每一项文化遗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特定的文化体系、旅游体系、城镇体系的文化链条中的一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功能效应。
国务院的一揽子政策优惠,也为贵州开掘后发潜力创造了巨大机遇。贵州势必会依托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仅促成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将使贵州传统的民族文化、自然文化遗产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弘扬和传承。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引进大型央企及境外资本,建设最美的贵州。
对于旅游小镇的建设,孙林强调开发项目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建设与市场推广是相辅相成的,要因地制宜地开发,绝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市场需求。谈到企业目前的困难,他说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方面的缺乏,公司成立以来贵旅集团给了一部分启动资金,招商引资就是把资源与资本对接,做好两方面整合,一是整合内部资源,二是整合外部的资本,以大政策整合大资源,然后引进大资本后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统一推广。有了资金就能更快更好地建设50个小镇。”他呼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快推进小镇的建设工作。
谈到对于建设的近期规划,孙林自豪地说,目前打造贵州“Top50”旅游小镇大业的工作已蓬勃展开,现已成功签约10家小镇,预计今年将启动2~3个。正在启动的乌当金螺湖养老养生旅游度假小镇已和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公司成功签约,打造西南地区首个养老养生基地。
“登峰直上画楼台,满城春色眼底开,四面青山围屋海,花溪溪水向东来。”1962年,朱老总来贵阳时眼望美景曾吟此诗。那时贵阳的城区面积仅有6.8平方公里,朱老总站在东山顶上,就能把贵阳城尽收眼底。如今,要在东山上欣赏507平方公里的贵阳城区,显然不可能。随着多年来贵州的大力建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年的热点词汇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当今社会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Top50”旅游小镇的建设也把生态文明放在了突出地位,它是以贵州多彩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综合保护,有效利用多彩的自然资源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在一定区域进行成片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在贵州省小城镇建设中建设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风景、风情旅游城镇,一方面落实了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同时也切实使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得到有机、全面的整合,从而有效推进贵州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
正如孙林所说,旅游小镇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必须相互融合,这样才具有一致性和可持续性。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发建设旅游小镇是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结构特点、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地方“个性”,进行科学定位和创新性的开发,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凭借,发展旅游渡假型小城镇。
旅游小镇的建设,不仅整合了全省旅游资源,也是符合省情实际的一项利国利民的“绿色经济”产业,既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更符合贵州建设生态文明省的发展方向。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贵州的美景赋予了文人的创作灵感,使文人能够创作出流彩篇章,而今也赋予了我们重新欣赏它的宝贵契机。待旅游小镇全部建成后,相信它的声名一定会像贞丰的三叉湖、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乃至像镇宁的黄果树瀑布一样溢满贵州,乃至全国。
每个地方都因一个独特的风景和人文景观发展地方建设和文化建设,因一张自己的“名片”而唱响嘹亮的歌,让众人皆知和向往。而今,贵州腾飞了,它将从此告别闭塞,向你、我、他敞开柔情的怀抱,陆续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华夏大地上最靓丽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