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D魔力

2013-08-20 09:14编译梁宏军
大自然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晒太阳莫扎特科学家

编译 梁宏军

近年来,科学家对维生素D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2012年6月,美国科学家对莫扎特英年早逝之谜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莫扎特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晒太阳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当月,美国科学家还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非洲裔美国人可能死于癌症的概率比美国白人高25%,部分原因是暗肤色的非洲裔美国人无法吸收足够的阳光来制造足够的维D。近年来,科学家对维D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莫扎特死亡之谜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历史上最丰产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超过600首作品,其中许多被公认为是巅峰之作。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自己最知名的众多曲目,包括《安魂曲》的部分乐章(遗憾的是,直到去世,他也只完成了这部作品的一小部分)。莫扎特只活了35岁,他的英年早逝成为迄今未能破解的一个奥秘。

莫扎特一生体弱多病,饱受天花、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伤寒症、风湿病和牙周病等病痛的折磨。1791年,莫扎特前往布拉格,因为他的一部新歌剧在那里上演。演出很成功,他却突发重病。他的早期传记作家弗兰茨如此记载:“他(莫扎特)面色苍白,愁容满布,但他出色的幽默感仍不时地闪现在他与朋友们的玩笑间。”

回维也纳后,莫扎特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越发沮丧。据弗兰茨记载,有一天,莫扎特在同妻子康斯丹丝独处时谈论到了死亡,他还称《安魂曲》是他为自己而作的。说这番话时,原本就多愁善感的他泪如雨下。他说:“我绝对相信自己撑不了多久了,我肯定被人下了毒。这种感觉真的挥之不去。”

为了让莫扎特高兴起来,康斯丹丝劝他暂停《安魂曲》的创作,改为完成一部庆贺他们的居所新建部分完工的大合唱。这个策略一度奏效。当这部大合唱完成,并于1791年11月18日首演时,莫扎特对妻子说他感到很开心,还说:“你瞧,我居然会有被人下毒的想法,这真是荒谬!还给我《安魂曲》吧,我将继续完成它。”

然而,莫扎特很快又发病了,被人投毒的强烈感觉再度回归。到11月20日,他已卧床不起,肿胀、疼痛和呕吐等症状轮番蹂躏他。莫扎特的另一位早期传记作家、康斯丹丝后来的丈夫尼古拉斯记述了莫扎特之死的细节,而他的记叙几乎都转述自康斯丹丝的妹妹索菲。尼古拉斯写道:“(莫扎特的)病是从手足肿大开始的,他因此几乎完全不能动弹。不久后,他突然剧烈呕吐……直到去世前两小时,他的意识一直很清楚。”

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莫扎特

1791年12月5日凌晨1时,莫扎特逝世。由于在莫扎特时代法医学仍很原始,所以当时的人们不可能确定他的死因。当时的死亡记录中说,莫扎特死于“粟粒热”。不过,这个“粟粒热”并非现在所说的流行性粟疹热(也称汗热病)。

莫扎特死后有传言说,他是被同行萨利雷下毒致死的。但这应该是谣言,因为莫扎特的症状与中毒毫不搭界。还有人把莫扎特之死归因于治疗不当。例如,索菲在1825年说,在莫扎特病重期间,他们在剧院里找到他的医生克罗塞特,可这个戏迷竟然说要等戏结束后再去看莫扎特。当他终于抵达后,他让人用冷敷布冷敷莫扎特发烫的额头,结果导致莫扎特惊厥而丧失意识直到去世。

关于莫扎特的死因,各种推测至今仍然层出不穷。一种推测是,莫扎特因患忧郁症,喜欢服用含有锑元素的药物,而在他临终阶段,为缓解发烧症状他服用了更多的锑,这客观上加速了他的死亡。2000年2月,一组欧美专家下结论说,莫扎特死于风湿热(急性关节风湿病)。2009年,有专家说,莫扎特可能死于一种链球菌所导致的感染,这种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迄今为止,关于莫扎特死因看似合理的一种推测是:莫扎特死于硬脑膜下血肿。1994年,有专家对据信是莫扎特的头骨进行了法医学重建,在与莫扎特的肖像进行比较后,专家认为两者之间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进一步的检验则发现,这具头骨的左颞骨骨折并伴随有糜烂症状。专家据此推测,莫扎特去世前患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而这与他在1790年至1791年期间多次摔倒,并出现虚弱、头痛和眩晕等症状的情况是一致的。专家认为,用于治疗疑似风湿热的攻击性放血疗法有可能引起了代谢失调,例如机能障碍,最终导致了莫扎特的死亡。

2012年6月中旬,美国宇航局已退休的大气物理学家威廉·格兰特对莫扎特之死又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他认为,生活在奥地利高纬度地区家中的莫扎特很可能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照不到多少阳光,由此导致的维D缺乏让他多病缠身。格兰特在查阅了有关论文后注意到,莫扎特有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的习惯,而在1762年至1783年期间,莫扎特生病的时段大都出现在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这也正是生活在奥地利这样的远北地区的人们不能通过晒太阳获得足够维D的时段。近年来的其他一些研究也显示,充足的维D能降低患多种疾病(包括致命疾病)的风险。

格兰特还给出了另外两个相似的例子: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玛丽·杜布赫,她于1987年死于多重硬化症,年仅42岁;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他于1911年死于细菌性心内膜炎。有证据暗示,维D对这两种疾病都有抵御作用。

“万灵之药”

其实,格兰特的理论也算不上是新的,因为早在1908年就有人暗示,缺乏维D有可能导致莫扎特患上重病而死亡。对于这种理论,目前尚没有办法可以证明或否定。不过,维D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却是无可辩驳的,尤其是近年来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让一些人更加相信维D就是增进健康的“万灵之药”。一组美国科学家最近建议提高美国人的维D摄入水平标准。他们说,美国现有标准只比预防佝(音gōu)偻病所需的水平高一点点,而大多数人每天需要摄入的维D应该在200~600国际单位,即15微克左右。即便如此,这也只是石器时代人们的维D摄入量的几分之一。

我们知道,人体运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在较深层皮肤里制造维D。2012年6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非洲裔美国人可能死于癌症的概率比美国白人高25%,部分原因在于,在北纬37°以北地区,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的入射角度低,生活在那里的非洲裔美国人由于无法吸收足够的阳光来制造足够的维D,致使多达75%的非洲裔美国人缺乏维D。

一些新研究认为,增加维D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例如,有研究发现,维D与直肠息肉(癌前增生病变)的形成有关联,晒太阳多的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要低不少,被阳光拯救的人数远远大于死于皮肤癌(晒太阳过多的后果之一)的人数。基于维D的抗癌功能,美国内分泌学会呼吁把每天的维D摄入量提高到600~1800国际单位。

还有一些研究则把较高的维D摄入量与较低的高血压、帕金森氏病及心脏病风险联系起来。此外,还有研究认为增加维D摄入量有助于抑止感染。事实上,维D抑止感染的能力在近100年前就已被预言:当时的医生让病人晒太阳而治愈了肺结核。

其他有关维D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有:

●美国科学家发现,维D水平高的人群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大低于维D水平低的人群。

●荷兰科学家发现,出生时维D水平低的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里出现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概率是维D水平高的婴儿的若干倍。

●在对抗感染上,过高的免疫功能是一件麻烦事,因为被打乱的免疫防卫会攻击患者自身的组织,导致患者连比较轻微的免疫失误(例如哮喘和过敏)也难忍耐。有研究发现,额外服用维D不会加剧这类过度的免疫反应。

●美国科学家对超过3000名儿童的维D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每毫升血液中维D含量不到15纳克的孩子比至少含30纳克的孩子更频繁地出现花生、橡树和豚草过敏。

●美国科学家发现,维D水平低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弱于维D水平高的哮喘患者。

●科学家通过绘制1型糖尿病的全球分布图,发现巴巴多斯、巴西、苏丹、阿尔及利亚和古巴的发病率低,而芬兰、苏格兰、挪威、瑞典和新西兰的发病率高。科学家认为,这种纬度效应与人们晒太阳多少密切相关。

●阿根廷科学家发现,在阳光充沛的热带地区几乎没有多发性硬化发病者,而在阳光稀少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则很常见。科学家还注意到,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维D水平低于健康人或症状已缓解的患者。

●美国科学家随机抽取350名孕妇,让她们每天分别服用400、2000和4000国际单位的维D。结果发现,摄入维D最多者出现早产阵痛或早产的比率低于摄入最少者。

●科学家通过筛查医疗记录发现,维D水平低的成年人中患高血压的占52%,而在维D水平高的成年人中这一数字只有20%。

●芬兰科学家经过近30年的研究发现,维D水平低者容易患帕金森氏症。

●英国科学家对英国老年人进行认知能力测试,结果发现,维D水平低者不及格的可能性比维D水平高者高出至少40%。

●美国科学家发现,血液中维D水平低于每毫升30纳克的患者更容易患心脏病或糖尿病或两者兼有。

维D真有那么万能吗?

当然,并非所有科学家都认为维D就这么万能,他们认同维D对维护骨骼来说很重要,但仅此而已。他们指出,维D的其他健康好处并未经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例如,癌症-维D研究结果就应该大打折扣,因为这个“最令人信服的”发现只用了4年试验期中的3年的资料。

目前,有两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其结果或许有助于解决有关“维D是不是万灵之药”的争论。美国和新西兰科学家在新西兰随机选择了5100名年纪较大者,让他们每月服用包含安慰剂或10万国际单位(相当于每天3300国际单位)维D的胶囊。这项调查的对象包括心脏病、感染和骨折。在美国,一项正在进行的类似调查有20000名60岁及以上者参与,他们被随机指定每日服用2000国际单位的维D或安慰剂。由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什么,因此他们被允许每日自行服用最多达800国际单位的维D。科学家将调查这些参与者中的心脏病、癌症及中风发病情况。这两项试验要等到2015年才会有结果。

当然,这两项试验也未必就能解决“维D是不是万灵之药”的纷争。事实上,维D与其他维生素的主要区别只有一个:我们几乎不可能从自然饮食中获得足够的维D,而阳光能给够我们所需的维D。在阳光的紫外线引发皮肤中维D的合成后,人体把维D修改成一种甾(音zāi)类激素。这类荷尔蒙(激素)是分子生物学中的“要员”,它们可能解释了维D的“万金油”作用——从维持骨骼强度到提高心智敏锐度。

九种途径获取维D

维D的抗病特性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但获取这种关键养分并非容易。许多人因担心引起皮肤癌不愿通过晒太阳来获得维D,而精加工食物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维D。难怪现在许多人都缺乏维D。以下是九种获取维D的好途径。

阳光 如果你愿意,你所需的维D的80%甚至更多都可能只由阳光提供。防晒油会阻断人体大约97%的维D生产力,而通过晒太阳来获得维D的风险实际上并不高。肤色浅的人每天晒太阳30分钟就够了,肤色深的人则需要晒大约两小时。

鳕鱼肝油 这种鱼油的味道难吃是出了名的,幸好现在已有改良了口味的鳕鱼肝油。一勺鳕鱼肝油所含维D就能满足人体3.4天的维D需要量,而且鳕鱼肝油还富含健康所需的一种脂肪——欧米伽-3脂肪酸。其他类型的鱼油的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也高,但只有鳕鱼肝油含有维D。

鲑鱼 也称大马哈鱼。在所有天然食物中,野生鲑鱼的维D含量最高,是人工养殖的鲑鱼的4倍。

金枪鱼 也称鲔(音wěi)鱼,富含蛋白质和欧米伽-3脂肪酸。吃85克金枪鱼就能获得200国际单位的维D。

牛奶 无论是全脂奶还是脱脂奶,都天然地含有维D,而且牛奶中还常常添加了维D。一杯牛奶中含大约100国际单位的维D。

强化麦片 与维D强化奶一起食用,强化麦片能每次提供40~150国际单位的维D,具体多少请参见商品包装。

鸡蛋 鸡蛋是一种令人惊讶的营养来源,一只蛋黄含有大约21国际单位的维D,蛋白则是纯粹的蛋白质。

蘑菇 白蘑菇经过紫外线B(即波长为290~320纳米的紫外线)照射几小时后,其维D含量会增加400%。再加上低脂肪、低热量,使得蘑菇成为最佳的健康食品之一。把买来的蘑菇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其维D含量就会增加,晒得越久增加越多,但大约一天后蘑菇就会变干变褐。

虾 虾是欧米伽-3脂肪酸的另一个良好来源。虾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热量则低,不过胆固醇稍高。85克虾含有大约129国际单位的维D。

猜你喜欢
晒太阳莫扎特科学家
莫扎特
假如我是科学家
你不是莫扎特
晒太阳的猫
爱晒太阳的猫
晒太阳的猫
晒太阳
轻浅不是莫扎特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