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生
(1.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430100;2.长江大学 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值[1]。 分类方法众多,主要包括时间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2-3],不同的属性可指示不同的地质现象。 地震属性分析则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钻井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
大多地震属性都有明确的地质含义,如储集体含油气后,振幅变强、频率变低;断层或裂缝的存在,使相干性变差等[5]。 尽管这些反映地震资料某一特征的单一属性在针对不同的储集体类型时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那也仅仅限于构造简单、储集体类型典型的地区。 对于构造复杂、储集层类型不明确、成因复杂的断块油田[6-7],这些单一属性就往往很难解决问题。 为了弥补单一属性分析的不足,提出了复合属性分析技术[12]。
复合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地震资料中的多种单一属性,用相应的、适合探区地震地质条件的数学关系将它们联合起来,形成能反映储集层特性,反映油气显示为主的综合信息。 这些参与数学运算的多种属性在单独用于油藏描述时也许没有明显的效果,但由它们运算形成的地震复合属性,却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岩石物理关系及油藏特征。 研究地震复合属性与地质特征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将地震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从而完成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2.1 明确需要进行属性分析的目的层段,解释出控制目的层段的层位
2.2 单一属性提取中应严格按照储层顶底时窗来提取属性, 以保证地震属性包含的信息与测井资料统计的储层特征参数一致性[8]
2.3 对提取的单一属性进行归一化, 因为不同属性具有不同的量值和量纲
2.4 属性优化复合:首先利用经验或数学方法,优选出对所求解问题最有代表性的、属性个数最少的地震属性进行复合[9-10],以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
图1 均方根振幅
图2 平均瞬时频率
图3 总能量
图4 平均波谷振幅
图5 平均绝对振幅
图6 平均瞬时相位
图7 统计学最小值
图8 总振幅
SX 地区三工河组区域性的主力目的层系,经多年滚动勘探后,有待钻探外,已无其它可供钻的构造圈闭,后续的滚动勘探只能以岩性圈闭为主要对象。 从地域上分析,以石西地区南部构造斜坡区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背景最为有利,加之该区油源条件有利,应是岩性圈闭成藏的有利区。 从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三工河组岩性圈闭较为发育,主要类型有:上倾尖灭型、透镜体型、组合楔状体等类岩性圈闭,但因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讯噪比低,单一地震属性预测效果不明显,岩性变化不敏感,岩性尖灭边界显示模糊。 如图1 至图8 所示。
而相对单一地震属性对岩性变化不敏感,沙体尖灭线模糊;复合地震属性对岩性变化比较敏感,清楚显示岩性尖灭边界(红线)。 如图9 至图13 所示。
图9 平均均方根振幅和总振幅的复合
图10 平均瞬时频率和平均波谷振幅复合
图11 平均瞬时相位和极小值复合
图12 总能量和极小值复合
图13 总振幅和平均绝对振幅复合
4.1 复合属性技术在SX 地区岩性圈闭储层预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4.2 相比较于传统的单一属性分析技术, 复合属性技术能更好识别岩性的变化,能更清楚的显示沙体尖灭边界,是寻找岩性油圈闭的有效技术
[1]杜世通.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油藏参数的技术[A]//王捷,主编.油藏描述技术:勘探阶段[C].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76-2522.曹辉.关于地震属性应用的几点认识[J].勘探地球物
[2]刘文岭,牛彦良,李刚,郭彦如.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J].石油物探,2002,01:100-106.
[3]郭华军,刘庆成.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2008,01:19-22.
[4]王永刚,谢东,乐友喜,刘伟.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30-32+7.
[5]杜世通.地震属性分析[J].油气地球物理,2004,04:19-30.
[6]李坦,殷小舟.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分析[J].复杂油气藏,2009,v.2;No.403:25-28+36.
[7]张军华,朱焕,高荣涛,周振晓.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7,No.12704:494-496+5039.
[8]侯伯刚,杨池银,武站国,吴伯福.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05:553-558+574-496+628.
[9]鲍祥生,尹成,赵伟,等.储层预侧的地展属性优选技术研究[J].石油物探,2006,45(z):28-35.
[10]印兴扭,周静毅.地震属性优化方法综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4):482-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