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放缓,同比增长7.5%,比一季度的7.7%下降0.2%。持续放缓的势头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脆弱性,也使得实现2013年全年的增长目标面临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称,对于中国经济能否通过结构调整走上稳定增长轨道,专家的看法存在分歧。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指出:“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难有大的起色。”摩根大通预计2013年全年的增长率为7.4%,相比此前预期(7.6%)下调了0.2%;2014年将进一步放缓至7.2%。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表示不赞同“经济将自动调整并走向复苏”的观点。胡一帆认为如果没有政策推动,不但经济复苏难以实现,反而会进一步下滑;经济改革的成本和难度将不断加大。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表示,中国政府不会容忍经济增速迅速下滑,对经济复苏会夭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过去一般认为,中国不保证年均8%的增长就会产生就业问题。但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扩大至世界第二,即使没有以前那样的高速增长,也足以吸收就业。
埃菲社报道,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政府目前仍坚持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这被解读为新一代领导人宁愿在短期内牺牲少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来保障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文称,来自中国的最新经济数据不太乐观,这是无法改变的。谨慎改革的中国新一届政府不愿再回避冲突,其目标是将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为高收入国家,变成高级工业、服务和科技社会。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北京似乎并未感到恐慌,这大概是因为迄今为止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相对健康。目前,除了政府的公关需要之外,GDP增长率是高于还是低于预期数字几个基点或许无关紧要。中国如何消化掉与日俱增的坏账以及要为此付出何种代价、领导层的改革决心有多大才是问题的关键。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称,第二季度的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已经发布,中国经济增长的停滞趋势十分明显。无论是中国的投资、消费还是出口,都呈明显疲软态势。7-8%之间的成长率本身并不算很差。世界之所以关注中国,是担心其金融体系是否已经埋下了炸弹。社论指出,在低效率投资泛滥的同时,拥有潜力的民间企业却难以获得资金,这才是中国金融结构的症结。地方政府的投资纷纷涌向有利于经济数字增长的领域。能否对这一病灶下刀,是考验现政权力量的试金石。
英国《独立报》文章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减弱。然而,与以往的常见现象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领导层丝毫没有显示出采取任何行动的意思。中央所谓的“四菜一汤”政策是对贪污受贿和官员广泛的铺张浪费现象的打击。对通常花钱无度的全国性运动会的拨款也减少了近五分之四。最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上月控制放贷,在中国引起一场微型信贷危机。这一切都表明这届政府在踩刹车。预计今后还将出现促进消费支出增长并让服务业来提振经济的改革措施。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除谋求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实现产业升级外,李克强还提出通过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转变经济结构、实现内需主导的政策。针对影子银行问题,李克强意欲通过扩充金融产品,减少不透明的投资产品,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加以解决。报道猜测,下半年的焦点可能是,中国政府在仅通过重点投资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领域提振经济的同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