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剪纸,首先浮现于脑海的便是年节或婚嫁时张贴的各式窗花和喜字。小时候,每每看到别人能轻松自如剪出各式花样便非常羡慕,也曾尝试去学,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只能作罢。现在想来,因为喜爱某种事物而萌生出学习的念头,兴许在很多人的人生中都曾有过。中华文化几千年,累积了无数文化成就。如今,包括剪纸在内的很多文化成就正在快速地被新事物替代,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陷入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困境。大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甚至有很多人在奔走呼吁并为之付出努力,但却功效甚微。
中国剪纸博物馆主动开拓销售渠道、免费筹办各类活动、积极培养传承人的做法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需求性。虽然目前从物质的层面来讲,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在人们的需求之列,但从精神层面来讲,却永远不会过时。通过普及活动,提高民众的喜爱之情,增加民众的购买欲望,提升民众的参与意识,才是其传承和发展的要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