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8-20 01:19:04杨彦峰
当代贵州 2013年13期
关键词:内涵式分院校企

文Ⅰ杨彦峰

(作者系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坤)

2 0 1 1年,我国第一次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努力贯彻落实《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提升质量,增强服务能力走上新的历史起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到了改善民生的政治高度。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阳市的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其改革和发展的责任非常重大。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赋予教育规划纲要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仅从字面上理解“加快发展”的要求就超越了“构建”的要求,一是新提法更富有时代特征,更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表述中涵盖了完善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建设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在“十二五”末挤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行列是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内涵式发展是必经之路。通过改革创新凝聚发展动力,是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改革创新凝聚发展动力

编制和启动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学院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扩规模,调结构、强内涵、提质量、创特色、建示范”的工作思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扩张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四分院、九系、一中心、四部、三十八个专业”的格局,即:轨道交通分院(城市轨道交通系)、装备制造分院(机电技术系、实训中心)、磷煤化工分院(生化工程系)、城乡规划建设分院(建筑工程系、农林水技术系)、信息科学系、财政经贸系、艺术系和旅游管理系等。符合全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发展战略的需要的分院、系、专业的设置,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考生的眼光,连续两年招生都突破了40%以上的增长幅度。快速地扩规模,调结构也给一部分专业,尤其是新专业带来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短板问题。

怎样既能尽快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确保高质量的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我们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转变学校的发展方式,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由此,必须尽快全面启动“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始终把质量置于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首位,按照教学规律完善机制、严格制度、增强自律。

同时,把人才引进、培养和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素质作为保证质量、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抓实抓好,全面促进仅依靠“扩规模、调结构”的方式转变为“强内涵、提质量”的发展轨道上来。

再者,就是要在创特色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学院在建立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上的经验,进一步发挥学院的优势,围绕贵阳市的六大产业,加大政校企合作的力度,努力为贵阳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年来,学院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发挥原铁路司机学校的优势,加强与铁道部门的协作,为贵阳市发展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人才保障;发挥与贵阳市科技局、息烽县政府、开磷集团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为贵阳市的磷煤化工产业提供人才保障等。另一方面是要营造职业技术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以及企业文化浓厚的课堂和实训环境。

2012年,学院自筹资金建设了全省首个“职业技术文化馆”。同时,在建“校中厂”和“厂中校”,进行订单培养或工学交替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就是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省委、省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大产业振兴计划,学院紧紧围绕省、市要求,综合自身实际,迅速调整专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整合资源提出“立足贵阳、面向贵州、辐射西南”发展思路,组建了轨道交通分院、城乡建设规划分院、装备制造分院和磷煤化工分院。

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突破了仅是安排部分学生实习、录用部分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关系”,建立了从专业设计、课程安排、理实一体、零距离培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四个分院都分别与省、市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启动了委托招生、定向培养、开设实验班的协议项目。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路径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断的探索才能寻找到人才培养的正确发展道路。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政校企合作力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图为磷煤化工分院学生在开磷集团顶岗实习。(作者供图)

以特色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的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它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今后的发展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未来的竞争将由规模大小的竞争转为以特色和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增强以“特色和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力,加快构建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即建立由决策指挥、教学运行、服务保障、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为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启动和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即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达标工程;“双师”素质建设工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抓好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之路,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和“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一体化”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在继续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的同时把重点转移到与企业深度合作中拓展更宽领域、更多项目、更新设备,更新技术的实训基地,让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工学结合、社会实践、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抓好重点专业建设。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重点专业群。加快《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的编制,围绕轨道、机电、化工、旅游、会计、园林、规划建设、信息、艺术等九大类专业和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城乡规划建设、磷煤化工、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六大重点专业群建设,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国际化的标准,逐一改造、提升、整合现有专业,让学院现有的专业,逐步成长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独具特色”的重点专业。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迅猛。建院仅5年时间,招生专业从5个发展到今年的38个,高职在校生从254人发展到今年的6338人,今年新招高职生达3152人,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0070人。规模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转变为对教育质量的挑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转变发展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

学院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把以“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抓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实践育人路径的探索、抓文化育人品牌的打造、抓服务能力的提升着手,切实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猜你喜欢
内涵式分院校企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来听,分院帽之歌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2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