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发展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公路交通发展阶段、把握工作重心、制定公路交通体系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分析和指标体系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交通;交通经济;协调发展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不同。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加强,必然导致原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增多及位移的增加,因而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将会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区域交通的建设上来。
一、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
首先明确公路交通对于经济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明确住处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共同促进的关系;也通过木桶理论、协整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等角度建立了研究模型等来研究阻碍公路交通行业发展的原因所在;也通过研究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公路交通的适应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评价,一些省市地区也相继退出了适应各地条件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也升华了适应性内涵,并且为我国的其他机构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由于当前我国对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能力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本文笔者从适应性内涵出发,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二、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分析
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适应性”的内涵紧密相关,在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必须准确把握“适应性”内涵。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包括公路交通与经济两个系统,其中任一系统的变化都会导致适应程度的变化。相关报告从公路网的规模、结构、功能特性要与该区域的规划、资源、发展战略、实力相匹配进行了“适应性”内涵分析;也有报告认为“适应性”内涵指公路要以合理的规模、结构、布局和资金投资比例,应满足经济发展所派生的公路交通需求;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则从运输化理论、交替推拉关系理论和运输成本阀值理论角度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从规律性、阶段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深化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内涵。从实践来看,管理就是生产力,它主要是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过程的控制、生产环节以及工艺规律等进行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组织策略,以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高其管理效率。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采用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最少的能源耗损来满足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之需求,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研究,我们发现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公路交通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度、协调度以及发展度三个方面的适应能力叫做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该适应性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一定要让公路交通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正确把握住可持续度、协调度以及发展度三者之间的联系,让公路交通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在多方面、不同领域上均实现动态协调,最终达到让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指标体系的设置
(1)指标体系设置的思路。要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要有清晰明确的构建原则。本文基于下述三个原则进行指标的选取:一是系统性原则:公路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系统都是复杂的巨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应能较好地反映系统发展水平,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相互依存整体。二是可比性原则:横向上能与其它城市的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区分出不同城市的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纵向上能与历史资料相比较,评估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变化进程和发展趋势。三是目的及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做到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涉及面广,需要有庞大的不同侧面的统计数据支持,对于实地统计中难以收集到的资料,就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能够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设置。(2)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筛选。区域经济指标的构建在经济系统中,宏观经济现象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总规模,通常能代表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从自我发展能力来衡量,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也是一个有效又直接的指标,因此,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指标作为分析指标。同时,因为三次产业各自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很好地衡量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因此也将其选为评价的指标。本文还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诸多可测的指标共同组成了区域经济的初步指标。由于当前我国缺乏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的研究,所以一些地区省份已经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了研究工作。但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公路交通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已经无法使用过去传统的指标体系来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进行解释。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管理水平、信息化、运输服务水平以及基础施工建设的几个方面共13项指标来重新建立一个符合当前情况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挥体系。(3)定量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制定各地的指标标准前,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调研该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来确定该地区的公路交通到底应该属于哪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最后在使用聚类分析法来制定相关的指标标准。以我国某省为例,现阶段该省的相关经济数据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相同,我们在对他们当时的公路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当时他们的公路交通发展所处的经济阶段,再制定相关的适应性评价指标标准并给出一定的使用年限。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标准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公路交通指标构建。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对公路交通体系的描述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路网状况和运输能力。通常使用反映交通规模的指标——里程,以及反映发展水平的指标——路网密度来对路网状态进行描述,其中路网密度=公路总里程/研究区域地区面积而公路交通的运输能力一般由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来进行描述。其中,周转量即描述了运输量也包含了运距,比运输量的指标更为全面,因此,选用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这两个指标作为描述公路交通的运输能力指标。上述指标即构成了公路交通体系的初步评价指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公路交通也必须相应的进行提高,否则不仅不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还会严重的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投入大力气到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的研究工作上来,通过积极地学习、调查以及研究的同时也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争取让我国在这一领域通过较短的时间来赶上差距,使适应性评价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福军.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管理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
[2]张静,贺清梅.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
[3]窦小燕.实现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0)
[4]郦纲.我国城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10)
[5]袁乐平,余绍山.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2(5)
[6]仲维庆,杨赞.区域交通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商贸.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