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寻之逻辑前提与现实定位

2013-08-19 08:18戴月华
观察与思考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价值观

□ 戴月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当代缘由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指引下选择行动方式、期望行为结果,人们生活的世界需要某种价值来开启行为意义。然而,就如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视其为当然一样,只在呼吸困难时才感到清新空气的重要一样,只是在遇到价值二难选择乃至价值危机时,人们才有意识地反思其价值意义与价值取向。因此,现实社会价值的自觉追寻,常常发生在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特别是价值多元乃至主流价值缺位时,才显得价值讨论与探索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事实上,我们在一个极为狭窄的时空中形成了“前现代”、“现代”乃至“后现代”的社会价值景观。前现代表现为中国传统社会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社会发展迟缓,专制主义的遗毒还存在;现代意味着中国社会寻求现代化之路的时代,这成为中国面向未来建立民主、文明社会的现实定位;而后现代文化对现代价值的碎片化消解也随之出现。期间,社会文化价值表现形式之一的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不断加快。80年代电视剧《西游记》到90年代电影《大话西游》,无论从叙事表达方式还是其叙事内涵在短时间里已大异其趣。

在现代化进程的世俗化倾向中,文化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侵入了传统信仰的领地,市场经济所激发的金钱欲在缺乏终极信仰的约束和抗衡下,易促使消费主义泛滥、物欲主义膨胀。在西美尔看来,古人以具体的生活为目的,现代人则把金钱作为目的。确实,商品经济社会中以货币为等价物的商品交换关系使人脱离了传统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人们在商品交换面前人人独立和自主,但金钱作为等价物,它使一切价值还原为无差别的数量关系。这使一切物品的价值折算为可以量化的货币,货币充当了现代社会的世俗之神,而实际上金钱只能是交换手段和中介物。当然,世俗化的文化商品借助于公众传媒和网络世界的传播优势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在价值文化上的多元选择,增强了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权利,促使精神产品走向大众共享,这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然而,与货币这世俗之神相联系的消费主义方式会稀释精神产品的品味,使名义上的通俗演变成实质上的庸俗。鲍德里亚则系统分析了现代消费主义的特征。他认为消费主义实际上不仅仅是超过个人实际需要的无限消费,更是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它占有物品是以享受其依附于物品之上的常常又是虚幻的符号意义为目的,通过对这种符号价值系统的占有以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和虚荣心。另外,个体、社会价值多元与困惑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产生了实体世界很难产生的意义表达的负面叠加效应,弱化了主流价值传播的有序性、可预见性。

为此,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现代开放社会需要引领社会各种思潮、形成价值共识的核心价值。

同时,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活动需要反思和总结。历史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产力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最后落实到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上,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中国走上了一条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之路。从1978年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接近10%,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完成了日本用42年时间完成的目标。然而,一个社会形态的鲜明特征不是简单的生产能力在数量上的积累与超越而是品质上的提升与突破。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到今天,需要进一步提升质的规定性来阐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我们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来表明发展的合理规范性,以“和谐社会”来追寻诚信友爱的平安社会,现在又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设想。社会价值观应该直接表达这个社会的根本价值特征,为中国社会设计一个价值文化“徽标(Logo)”。它显示出既能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又能对未来规范、导向的内涵,显示为凝聚民心、表达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共识。因而,这个品牌不能以外来的或传统的简单“贴牌”的方式产生,而是从社会历史逻辑与现实目标中去寻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

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就是对该价值观产生的历史定位。在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形态理论中,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后的社会形态,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缺失之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显然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马克思从人的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说,指出即便资本主义处于“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之上,也具有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人格独立性,在历史上发挥了反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的作用。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为反封建专制主义起了价值引领作用,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没有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因为资本主义只是在摧毁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别和专制统治中实现了政治上人人平等的“政治解放”,但还没有达到个人真正平等的“人类解放”。这种在资本主义还没有达到的理想规范就构成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曾指出了资本主义方式下“自由、平等”的实质:“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议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惟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在马克思看来,以劳动力买卖的自由和平等交换这种形式,并不能掩盖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所制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实质。因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前提下的所谓政治“平等”,平等原则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根本消解。

“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为资本主义所提出与倡导,其原因在于马克思所说的:“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个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述成为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它俨然以社会全体群众的姿态反对唯一的统治阶级,它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的确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有更多的联系,”但“只要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这种情况“就会自行消失。”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101、276页。

如果说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缺陷为一种新形态社会的价值观提出了必要条件,那么一种充分条件的认证就随之提出。这种新价值观的逻辑可能性在于使资本主义价值的合理内涵作为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成果整合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中,从而实现社会真正的自由、公平与国家的民主与文明。于是,社会主义首先能解决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商品经济社会强调私人产权并提出为利润而生产,和基于市场价格的自由交易体系。这种自由体系使商品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马克思已经提出这种交换自由乃至表面上商品交换的平等掩盖了真正的不平等。因而,对在前的社会形态价值观的规范与矫正成为价值建设的内置需要和实现的逻辑要求。于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特别展示为以“公平”为特征的正义之诉求,他使资本主义契约平等,交换自由的商品市场价值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发展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没能实现的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意义上的“自由、平等”的追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品牌,当然应显现出较资本主义价值更为明显的优势,具有真正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之可能的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现实区别度。鉴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应继承“五四”传统,提倡“科学”和“民主”,批判封建专制和蒙昧主义,发展生产力,实际上要完成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的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实现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平等交易,尊重财产权,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个人自由、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核心价值创造实现条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定位

按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标准,当人类社会随着大工业、机械化生产,就进入了现代社会,于是我们在现代语境下讨论新型的社会价值观,那么这种制度的边界或底线就应该是现代语境下的价值,而不是封建社会的价值。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表达了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开始的。特别是21世纪之初所产生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使经济全球化,突破国家、民族限制,体现人类进步,因而作为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价值就要求某种“价值共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测“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101、276页。当前,正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交往与合作、求同存异。同时,从现代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看,现代消费主义引导的需求膨胀特别通过以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球生态的掠夺式开发表现出来,造成了21世纪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最大问题。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重新成为当前人类全球化危机直接面对的共同选择。现代生存危机迫使现代国家尊重人类生存前提。

无论从危机层面还是从发展层面看,当今社会拥有两种主要社会政治制度,更迫切需要建立最大公约数的现代社会价值共识。那么,这个最大公约数能达成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底线价值。这不是由某个伦理学家在书斋中制定出来的,前面所述的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为现代社会的价值底线作了现实规定。现代社会首先强调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财产权的尊重,它当然也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追寻的基础性要求。一方面,设想如果界定核心是一个圆形世界中心的话,那么这个中心不可能衍出圆周,即不能造成圆心在圆周之外,否则这个圆就不存在。同样,核心价值观不能在底线价值之外,击穿价值“圆周边线”,就会造成核心价值无处安身。另一方面,就如圆心的确定对圆周的位置起决定作用一样,底线价值是需要核心价值的引领和规范的。虽然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个体价值观的取向确实是生存优先、生命优先,即客观上满足个人生命延续等等是在先的而其他需要是在后的。但从价值本体论上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充分展示人的社会意义才能使个体生活具有正向归属。因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实际上可以倒过来解释。即只有处于核心层面的价值引导,才使处于基础的需求具有充分和足够的意义内涵。

现代社会的价值追寻更适合于如何达到正义,这构成了先进社会形态可能的价值规范。当前价值问题上揭穿底线的种种乱相,实际上是核心价值观的混乱所造成的,根本上是核心价值的危机在这底线伦理上的反映,没有核心价值认同,就无法为底线价值寻找更高的根据,没有具有价值共识意义上的底线伦理,核心价值就无法展现与依存。从人类价值历史看,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仅仅以底线价值作为社会发展和凝聚人心的法宝,只有核心伦理才具有明显的引导、规范作用。底线价值不论在底线层面上建设,因为从价值观上说“取其上才尽得其中”。即便是现代号称多元的拼盘文化的美国社会,具有社会凝聚力的价值还是宗教信仰精神及其世俗化形式。如基督教中的契约精神在世俗层面上表现为商业交换中契约神圣思想等等。同样,如果一个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出现冲突时,这种价值的存在需要选择与引导,不能由多元伤害核心价值。就如一个纯净水品牌,构成饮用水的核心内涵是对人健康有益的生命之水。相信企业即便扩大生产经营,也不太会生产农药。即便它生产的能杀虫的合格农药,但农药对人体可能就是毒药。农药的性质与纯净水的功能在保证人的健康理念上相冲突,会导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紊乱。因此,多元价值也需要引导与提升核心价值观,促进个人价值的认同。

确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引领观点,已经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明确的论述,这就是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定的那种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这种以每一个人全面发展为本位的社会,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是由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出来的和谐社会。就如一场篮球赛,当每个位置上的人能充分发挥他那个位置赋予他的功能时,他的充分展示也使其他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可能。每个社会成员既自由地发展和发挥自身的全部才能,而这种可能又是建立在把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作自己发展的条件基础上的,在人的问题上实现人的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为此,从个体来说,追求个人的抱负、达到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就社会来说,为这种个体的追求创造一种让某个人能够实现这种幸福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公平为特征的社会正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对历史与现实就劳动问题对未来核心价值的探索。正如阿伦特所说,马克思是近代最伟大的劳动理论家。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把劳动从经济学内涵上升到价值本体论地位。也就是说,以“劳动创造人”代替了“上帝创造人”,指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不仅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生产资料,而且按意志能改造对象,成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外化,真正自由意志的实现。虽然马克思没有如阿伦特那样对“劳动”与“工作”作区分,但就马克思对理想劳动的论述是包含着“工作”这一在阿伦特那里具有创造性的人类活动。良好的社会生活应该让人们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使工作成为人自身才华的表现,如果说马克思论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工人逃避劳动就像逃避瘟疫一样,劳动不是人的能力的展示,反而是让人成为非人的、动物的存在方式;那么,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存在着大量维持生存所必须手段的劳动。在这个层面,社会首先体现会对这种付出自己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基础性价值的尊重,发展生产力,减轻劳动的繁重性和单调性。同时,不断使劳动(工作)中体现人性和展示人的才能的形式增强,使劳动(工作)真正成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和展示这个类的伟大方式。通过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使人们从“异化”的劳动中摆脱出来,使劳动(工作)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的生存方式。人作为世上唯一未完成的存在者,只有在自由创造性活动中才能防止属人的生活退化,才能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开启。当然这类创造性的劳动并不降低其艰苦程度,相信贝多芬式的创作性工作还是艰苦的,但那还是享受着创造性劳动(工作)的乐趣,这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个体层面能够实现的理性形式。

正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使价值底线上移,价值共识不断扩大,最终先进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成为大众的共识时,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力量,而能够达到社会大众极大共识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无疑就是对公平、正义的追寻,表现为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创造性工作。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设计理念就是不断创造以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为特征的社会,使人们在生活、劳动中通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幸福境界。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价值观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