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这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在公共场合的标语中会用一些中文书写“不随地吐痰”、“不准进入草坪”等文明礼貌提示语,问起原因,说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最近电视和网络上也纷纷提到“中国式过马路”……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礼仪之邦,我们感到无比的惭愧和痛心,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至关重要,这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我们知道,童年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千古传为美谈,直至今日依旧感染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做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小学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
《教育纲要》提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是强调正确处理内容选择的心理学依据和知识内在逻辑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内容体系组织的根本性和规律性问题。《纲要》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内容划分为2类,一类是个人礼仪,一类是交往礼仪。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先把自身做好,就有了文明礼仪相互交往的基础,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又促进个人追求文明做人。《纲要》还分别对小学1—3年级和4—6年级、初中生和高中生规定适应其年龄特征的内容。不同学段的内容有各自的重点,便于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内容安排体现了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直观后抽象,螺旋式上升的内在知识逻辑,符合中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逻辑和活动逻辑特点。主要内容很好地处理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继承和创新、理论和现实、知识和行为等辩证关系。除此之外,还特别注意解决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实际问题,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内容的安排并不等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而是为组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使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要求和参考大纲。
那么具体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第一,加强养成教育,从细微处入手,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坐、立、行、走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而这些又关乎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学生能够学会“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就会衍生出如何待人接物。例如与人谈话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对方、学会倾听,这样的要求不仅适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适用于学生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试想一个能够用心倾听别人的学生一定能了解到对方的想法、从而去理解、尊重对方,也许是尊重对方的语言、也许是尊重对方的规定,这就不会再出现新加坡式的语言提醒了。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教会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能够体察他人的辛苦。清明节的时候一次严肃的扫墓行动会使得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前辈浴血奋战换来的今天多么值得我们珍惜;妇女节的时候一次感恩母爱的教育会使得学生从做一件小小的家务感受到母亲日常的辛劳,从而学会孝敬长辈;劳动节的时候一次街头清扫也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清洁工人的辛苦,从而不再出现随手丢弃垃圾的坏现象;儿童节的时候一次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会使得学生知道友情对于自己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建军节的时候,一场雷锋的故事会会使得学生知道付出远比获取更加重要;国庆节的时候一次盛大的演出会使得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我们本该拥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其实这样的小事时时都在,只要我们用心,教育无处不在。
第三,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文明礼仪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同时他们对于师长又有着无限的崇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作出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强化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作者单位:长春市一零八学校小学部)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