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兰,何临平
(1.甘肃省和政县气象局,甘肃 和政 731200;2.甘肃省广河县气象局,甘肃 广河 731300)
气象灾害是由于气象要素变化,天气(气候)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状态时所发生的天气(气候)事件[1~3],也称之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暴雨是由降水异常所引发的气象灾害,因其突发性和毁灭性危害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出现暴雨时往往伴随着狂风、冰雹、雷电、急剧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几年来,对西北地区的暴雨、冰雹等对流性灾害天气,从不同地域、不同角度已有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4~11]。和政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1 900~4 368 m,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是短历时强降水的高发区,容易诱发暴洪灾害,是甘肃省气象灾害的高发区,气象灾害占到整个自然灾害的90%以上[5],因大(暴)雨以及由此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近年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分析和政县暴洪灾害的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其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利用和政县气象局30 a(1983—2012年)实况观测资料和和政县民政局上报的灾情资料统计气象灾害日数,同次灾害天气持续数日只记1个灾害日。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关资料由和政县民政局提供。
按中国气象局的降水规定,特大暴雨为24 h降水量≥250 mm,大暴雨为24 h降水量≥100 mm,暴雨为24 h降水量≥50 mm,大雨为24 h降水量≥25 mm[4]。
对和政县30 a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和政县出现暴雨的频数不高,年均0.5次,但大雨出现频率高,年均3.6次。和政虽然地处西北半干旱区,但地形陡峭,河床落差大,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御暴洪灾害的能力较低,而局地短历时强降水频发,且强度大,时间集中,有时一场大雨就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所以和政县由大雨引发暴洪灾害的频率较高。大(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集中在5—9月,其中7—8月是局地大(暴)雨的高发时段,占30 a总日数的64%。大(暴)雨天气多以雷阵雨的形式出现在午后至夜间。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大规模开展人工高炮防雹联防作业,冰雹日数逐年减少,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
2.2.1 大雨日数年际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和政县年大雨日数随年份推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大雨日数的峰值主要集中在1999—2012年;最高峰值为8 d,出现在2008年;次高峰为7 d,分别出现在1999年、2003年和2005年。其中近10 a大雨出现频数占总日数的45%。20世纪80年代年大雨日数变化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前期年大雨日数小幅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大雨日数趋于减少,其中1995年为无大雨日数年。进入21世纪,年大雨日数明显增长。
图1 近30 a和政县大雨日数年际变化
2.2.2 暴雨日数年际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和政县暴雨日数也随年份推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暴雨场(次)主要集中在2002—2012年,近10 a暴雨出现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75%。最高峰为3 d,出现在2005年;次高峰2 d,分别出现在1999年、2003年和2004年。1983—2002年的20 a间暴雨出现频率很低,累计日数仅为4 d,其中17 a未出现暴雨。
图2 近30 a和政县暴雨日数年际变化
和政县30 a间大(暴)雨总日数为124 d,其中大雨日数占87%,暴雨日数占13%;致灾日数21 d,其中由大雨引发的暴洪灾害占50%;因灾导致人员伤亡的有2次,分别出现在1988年和2007年。其中2007年8月26日夜间大暴雨天气是近30 a来强度最强,来势最猛,灾害最重,1 h降水量56.9 mm,12 h降水量106.3 mm,24 h降水量109.0 mm,日降水量接近8月份降水量气候值。受灾人口达48 324人,因灾死亡5人,倒塌受损民房3 37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72 hm2,毁坏耕地64.8 hm2,5所中、小学的校舍、图书、仪器及围墙等严重受损,冲毁水利工程及交通设施多处,死亡羊、猪、鸡等牲畜1 374头(只),共造成经济损失2 036.85万元。
近10 a由大(暴)雨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天气过程出现了12次,占30 a致灾总日数的57%,其中暴洪灾害最严重的年份分别在2003年、2007—2008年、2010年和2012年,经济损失为4 139.33万元,占近10 a总损失的98%。从图3可以看出,近10 a由暴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 198.22万元,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6%。由此分析认为,近10 a和政县暴洪灾害呈剧增的态势,暴洪灾害损失已跃居冰雹灾害之前,位列和政县气象灾害之首。
图3 近10 a和政县主要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1) 和政县大(暴)雨天气多以雷阵雨的形式出现在午后至夜间,主要发生在4—10月,集中在5—9月,7—8月为高发时段。出现暴雨的频率较低,年均仅为0.5次,但大雨出现频率高,年均3.6次,大(暴)雨日数随年份推迟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2) 近10 a由大(暴)雨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天气过程出现了12次,占30 a致灾总日数的57%,其中暴洪灾害最严重的年份2003年、2007—2008年、2010年和2012年的经济损失为4 139.33万元,占近10 a总损失的98%。近10 a由暴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 198.22万元,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6%,位列各类气象灾害之首。
3) 近10 a和政县暴洪灾害呈剧增的态势,暴洪灾害损失已跃居冰雹灾害之前,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冰雹灾害明显减少,但由短历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明显增多,可能与人工防雹,生态治理等因素有关,因此,气象部门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预报、预警提前量,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为开展防灾减灾赢得时间。
[1]张 柏,王玉忠,张丽萍.灾害性天气对河西走廊日光温室生产的危害及防控[J].甘肃农业科技,2012(4):41-43.
[2]董 宁,王新友,王晓默.济宁市东部山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13(2):9-12.
[3]寇明霞,何 凡.日光温室雪灾和强降温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J]. 甘肃农业科技,2013(3):54-55.
[4]温克刚,董安祥.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
[5]尹宪志.临夏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271-292.
[6]李宗义,李荣庆.2006年甘肃气象灾害概述及影响[J]. 干旱气象,2007,25(增刊):6-7.
[7]张 强,王润元,邓振镛,等.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与生态影响及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56-92.
[8]白肇烨,徐国昌,孙学筠,等.中国西北天气[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152-379.
[9]汪治桂,王振国,王建兵.甘南高原近30 a冰雹的气候特征[J]. 干旱气象,2007,25(增刊):22-24.
[10]李荣庆,李宗义,程 瑛,等.甘肃省冰雹分布特征及灾害分析[J].干旱气象,2007,25(增刊):8-9.
[11]刘卫民,王 陇,贾海源.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2006,24(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