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薇
摘 要:近年来,在诸多德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大部分青少年学生表现出积极上进的政治精神风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不断给青少年带来负面的影响。徐特立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有着一套科学、系统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代青少年的德育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徐特立;德育;集体主义;国民公德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67-02
徐特立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也曾经是毛泽东、田汉等人的老师,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徐特立从18岁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对我国的教育理论有着极大的贡献。1919年徐特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德国和比利时的教育。1940年他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通过实践首次提出了教育、科研、经济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他认为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有回报的,即教育具有生产性。1992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为徐特立纪念馆题词:一代宗师千载楷模,当今圣人万世师表。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一、徐特立德育思想的内容
徐特立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其长达73年的教育生涯中,德育一直是他教育理论中的重中之重。他不仅对中国的德育有所研究,也借鉴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德育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因此他的德育思想是科学的教育体系。他的德育内容为我国普通学校的德育规定了明确的内涵,为今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徐特立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以下做出详细说明。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由于青少年生活经历较少,阅历不够丰富,他们的世界观普遍处于发育、形成的时期。正在形成的事物比较不稳定且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在面对各种世界观时缺乏辨别的能力。徐特立在延安时期就世界观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的改造,对人的认识,对人的改造,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认识也即宇宙观、人生观。”1949年他在发表的《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一文中指出:“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去处理他们学习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可见徐老先生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的建立极其重视,他提倡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引导青少年。
(二)政治与思想教育
徐特立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宇宙观。如果宇宙观一旦形成,已成型的宇宙观就会转变为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便成为他一切行动的动力,从而形成这个人的人格。他教育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1]。树立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是徐老先生政治与思想教育的核心。
1.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一个人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便是理想,理想体现了人们所选择的方向和今后要走的道路。因此,徐特立教育青少年学生“要有伟大的人生目的,要有革命理想和信仰。”当腐朽的剥削制度还在我国存在时,青年的任务是推翻剥削制度,途径是革命。人民政权建立起来的时候,青年的任务便由革命转为生产。如今,青少年也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2.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其原则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它和个人主义是完全相对的。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时,徐特立教导青少年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应当先考虑集体利益,这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集体之中,只有集体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能够发挥,两者并不独立存在而是息息相关的。
3.“五爱”国民公德教育
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它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公德教育也是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部分。1949年我国政治协商会议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为我国国民公德的准则。“五爱”国民公德的五项内容其实也是徐老先生德育思想的具体化。1982年,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里把《共同纲领》中规定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其实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徐特立就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教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话语。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安定、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有些革命先烈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4.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个性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炼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由此看来,在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忽视。徐特立早先就倡导教育者“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动脑筋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能动性也称主观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有所作为。
二、徐特立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913年至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教育学、各科教学法和修身等课程的教师期间撰写了《教育学》、《小学各科教授法》等著作。在他的《小学各科教授法》中提出的“修身科”,就是现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和中学的政治课,他也是首次提出的人,足见徐老先生的理论体系对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影响之深远。他指出“盖小学所授各科,莫不有关德育,然各科均有特定之目的,对于德育只可谓有间接关系。唯修身科则直接以陶冶情操、育成品性为目的,是修身科之特色,亦所以居诸教科之首也。”徐特立先生称“德育居诸教科之首”,这指出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应占据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关于教育方面所提出的口号正是具体化的特立的德育内容和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徐特立认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从小学生教育起,因为世界观并非朝夕形成,而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德育工作者可以将集体主义、群众观点、劳动观点等无产阶级观点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反动思潮的侵蚀。
除此之外,徐老先生还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当代青少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长,面对许多现代社会观念的冲击,他们往往在各种各样的选择前充满的茫然和迷惑。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许多青少年认为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眼前的利益更为重要。2012年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对当代青年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胡锦涛同志的重托和徐老对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些都表明徐特立当年的德育思想当今仍然适用,仍然要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来引导青少年。
(二)“五爱”公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徐特立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提出的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内容的“五爱”是他德育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发挥主导作用,对现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大意义。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五爱”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今我们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而经济建设必须有稳定的政治保证,否则经济的发展是不会长期稳固的。
(三)培养当代青少年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徐老先生强调要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青年。这一德育观点为当今教育者培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只盲目地接受知识不去主动去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就是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个性,以自己为主体进行学习。当今学校都在提倡题素质教育,它区分于应试教育,除了能力的培养以外同样也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德育经常被称为“灵魂”“核心”“重点”等出现在中央、省市、学校下发的各类文件中。现今青少年所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以往有较大不同,因此他们的性格、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一些学校德育的指导方向并不明确,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面而忽视了其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者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和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背景不符,这样教育适得其反,造成个别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这都是青少年德育所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应以徐特立的德育思想为指导方向继续使德育发挥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