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立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要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5(a)-0122-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如果能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就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拟就此问题做些探讨研究。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育人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气氛
处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是表现出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们看做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够,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这就表明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他们身心发展急剧,情绪波动大,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挫折感,他们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性格、自我认知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与他们平等交流,指导他们的行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打消学生的顾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深入研究教材,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去深入领会课文的典型人物和思想意义,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通过介绍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树立榜样。语文教材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为后世所景仰。在教学中介绍一些作者时,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历程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更全面、立体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思想意义,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饱含感情的话语、抑扬顿挫的语调,运用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事例。创造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在新课开始时设计别具一格的导语,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乃至提高课堂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求知欲旺盛,但是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敏锐地把握心理教育契机,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教材中安排了不少诸如口语交际、辩论、演讲等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实践的活动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才能,这其中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活动的过程、参与程度和结果呈发展变化,有所体验和感悟。
由于学生对社会变化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焦虑、个体成长的烦恼,因而有很多心理郁结。这时,学生就有了倾诉与宣泄感情的需要,写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之一。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文章的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成熟,然后才是语言的成熟。课堂上,通过把学生常想常关注的问题纳入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一方面即可满足学生倾诉的需要,解决心结,另一方面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让学生写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对一些人和事真实的想法和真切的感受。在其中,学生拥有了倾诉的对象,减少了孤独与无助感,教师借此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通过笔谈来沟通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更深入地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疏导与教育工作,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手段。如组织学生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书法比赛、记者采访等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现实,感受时代气息,了解社会最新的科技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品、相声、舞蹈、课本剧等,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实表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列出书目,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