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研究

2013-08-15 06:39马跃李春影
考试·教研版 2013年9期

马跃 李春影

[摘要]本文立足当代信息网络环境,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关系,从而为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及高校指导学生合理上网,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使用 创造力倾向 网络依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19-0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互联网络已触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57亿,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为30.6%,大专、本科及以上网民人数占23.2%”由此可见,有众多大学生成为网民已成不争事实。

互联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大学生的创造力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网络使用与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不仅能更好的理解创造力本质,把握大学生创造力发展规律,同时也为有效指导其合理上网,网络环境优化及高等院校开展创造性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样本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校生,根据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各年级、专业、性别中选取,共发放120份问卷,收N94份有效问卷(男41,女43;文50,理44)。

1.2调查工具

1.2.1中文网络使用量表修订版(杨文娇):共20道题目,分游戏、信息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89、0.77、0.85,问卷整体信度为0.91。

1.2.2《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林幸台,王木荣):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四维度,量表的重测信度0.61-0.74,分半信度为0.82-0.86,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1-0.85。

1.2.3统计工具

SPSS17.0统计软件。

2.调查结果

网络使用方面,不同年级、性别大学生总体无显著差异;创造力方面,男、女生在冒险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11,p<.05),且男生在冒险性维度上要远远低于女生。

在网络使用与创造力倾向关系方面,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求相关系数,即创造力倾向和网络使用的相关系数r=-.304,p=.003<.01。由此,创造力倾向与网络使用呈负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网络使用越严重,创造力倾向越低。对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与网络使用量表相关时,好奇性、挑战性与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r1=-0.295,p=0.004;r2=-0.35,p=0.001),其他两维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二是分段比较求差异。将被试分为低分组(30)、中分组(32)和高分组(30)三组并进行方差分析(F(2,91)=3.361,p=0.039)。在tukey事后检验比较中,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达到显著水平(p=0.031),表明网络使用高分组比低分组的创造力水平低,对创造力各维度上网络使用组别的方差分析中,好奇性F(2.91)=2.933,P=0.058,边缘显著。而事后tukey检验表明低分组和高分组呈显著差异(p=0.49)。挑战性维度上达到显著水平(F=5.099,p=0.008)。事后检验表明,同样是低分组与高分组差异显著。

因此网络使用得分高,则创造力水平较低;反之,网络使用得分高情况下创造力得分较高。而创造力的好奇性和挑战性两个维度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3.讨论

总体来看,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一但在创造力倾向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男生的冒险性维度分数要低于女生,这与北师大女生占主体的情况有关,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环境对个体创造力倾向的影响。

在对两者关系分析中,网络使用得分与创造力倾向呈负相关,对网络使用分数进行分组后,仍能够检测到网络使用得分低的被试创造力倾向水平较高。但在网络使用类别的分析中,各维度的各组别间创造力却无显著差异。因此就存在一种可能性:创造力与网络使用相关性的关键因素是对网络的依赖性。对于个体而言,可能会对各种类型的网络使用(信息、人际关系或游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各种类别网络使用的网络的依赖性叠加后形成整体的依赖性,而这才与创造力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按照这种假设,我们就能够对结果进行如下解释:对网络的依赖性来自各种网络使用,各种网络使用类型对网络的依赖强度与创造力的相关性达不到显著水平,而把各种网络使用依赖叠加起来,会形成叠加的效应而使其达到显著水平。我们在分析数据时网络使用类型与创造力的不显著的负相关同样与此相符。因此,我们认为网络使用和创造力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网络依赖是阻滞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主要因素,网络使用与创造力倾向总体呈负相关,即网络依赖程度越高创造力越低,网络依赖程度越低创造力越高。因此,作为培养当代创新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其日常管理中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合理引导,降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从而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