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一个“成功者”的悲剧人物形象

2013-08-15 00:49汤世中
山花 2013年14期
关键词:嘉莉赫斯特德鲁

汤世中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00年问世。小说的女主人公嘉莉妹妹是个来自小镇的18岁女孩,她天生丽质却无一技之长,她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只身来到芝加哥追求富裕幸福的生活。然而,严酷的现实打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疾病和失业。在走投无路时,她做了推销员德鲁埃的情妇,后来由于更大的欲望又做了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妇。与赫斯特伍德私奔后,在纽约由于偶然的机会她成了红极一时的舞台演员,挤入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想,过上了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她并没有感到幸福,而是陷入极度的空虚与迷茫之中。与传统悲剧的结局不同的是,嘉莉成为舞台明星,终于圆了她的发迹梦,但最终她给读者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成功的”悲剧人物形象。[1]嘉莉妹妹的悲剧表明,一个只凭感性行事而无理性思考的人,即便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其精神上也是空虚的。

欲望战胜理智

嘉莉是向往幸福生活才来到芝加哥的,她幻想着能成为城市上流社会的一员,可以说她是当时美国社会中打着这种社会性和时代性烙印的典型,并且体现出人自身所带有的欲望。从踏上火车后看到的一切新鲜的事物更加让她无比向往这座城市。从德鲁埃的衣着上她看到了自己的贫穷,看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有钱人。他的时尚衣服,塞得鼓鼓的钱包,他对这座城市中所有娱乐场所的了解,这些无不让嘉莉的欲望之火熊熊燃烧,她陷入了欲望的无尽追求中。因为欲望出于需要,而对嘉莉来说她需要的太多,钞票、衣服、饰品、公寓,每一样东西都在召唤她。当初她一文不名来到芝加哥时,幻想着能找到一份工作,能在大都市里过一种稳定的生活就是幸福。她在一家鞋厂找到一份工作,可是不久因病请假又丢了工作。她四处寻找新的工作无果,加之,在姐姐家也没法待下去。就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在街上遇到了火车上认识的推销员德鲁埃,他主动提出帮助她,由于欲望战胜了理智,她半推半就地收下了他“赞助”的两张$10大钞。与德鲁埃同居之后,嘉莉第一次感觉到有生以来最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曾经以为:“现在我已经跻身于最好的环境里了”[2];当她与赫斯特伍德在一起时,她曾经以为:“现在我可是幸福了。”当嘉莉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她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舞台明星,可当她的梦想成真之日,她却感觉不到幸福的滋味,又陷入新的欲望和梦想的追逐之中。

德莱赛认为“人有时受本能控制,有时受意志控制,始终摇摆不定。人是本能的牺牲品,而最突出的是人的欲望本能对人的影响。人是本能的奴隶,随欲而为,原则尽失。人处于兽性和人性之间,自由意志还不足以取代本能。”[3]《嘉莉妹妹》中的人物都是在面对社会上诸如金钱、美色、地位等种种诱惑,全然不顾及社会伦理和道德的约束,本能地去追逐躯体和心里的满足。嘉莉就是被一种难以控制而又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所左右。

嘉莉的梦是雾状的,即使在最后功成名就之时,她依然是不甚清晰的,她对生活不满足,却说不清自己缺的是什么。人分两种,一种是理智型的,一种是情感型的。理智型的人善推理,情感型的人易感怀。后一种人会表现出心中幻想的每一丝气息,随着失败与成功而喜怒哀乐。嘉莉就是这样受到自己感情的驱使去追逐迷人的大都市芝加哥、纽约、富裕的德鲁埃、赫斯特伍德、时髦的时装、美丽的舞台。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她所渴望的并不是它们,而是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可时间证明它们并没有真正代表她想要的东西。”[2]

嘉莉渴望得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可是她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一个欲望满足后又去追逐新的欲望。因为欲望获得满足后的幸福感是短暂的,这注定她将永远陷入追逐的痛苦之中。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歧途的”[2]。她总是本能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着如何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从她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的整个关系来看,虽然她是被动地接受,但是她也明白光靠自己的劳动是无法实现其富贵梦想的,因此,她走了一条捷径,借助美丽的身体去获得。她与德鲁埃同居以摆脱生活困境、得到她想要的漂亮衣服,继而得到进入芝加哥富人圈子的机会;当她发现更富有、更具魅力的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可以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前景时,嘉莉义无反顾地离开德鲁埃,投入赫斯特伍德的怀抱;当赫斯特伍德失去了从前的地位和财富而变得落魄时,嘉莉又一次选择离开,去追求她更理想的美好生活。

商品化社会的牺牲品

虽然“欲望”解释了嘉莉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源,而崇拜金钱、崇尚享乐、物欲横流的社会则是诱惑嘉莉并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如果人们要谴责嘉莉的堕落与罪恶,首先更应该批判和诅咒那个日益物化的社会,在那里她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嘉莉妹妹所处的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社会大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使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 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巨大转变。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丰富的物质供给刺激着消费, 助长了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崇拜;消费意识形态逐步取代了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这种消费意识形态强调花费和物质占有, 它削弱了勤俭、节约、自控等传统道德标准。

《嘉莉妹妹》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消费文化影响下真实的社会场景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就铺垫了在巨大的环境作用下的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归宿。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走,她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2]在环境的诱惑下,嘉莉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嘉莉到芝加哥是怀着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以成为一个较为富裕的人为实际目标,她也想靠诚实的劳动去换取。然而,面对严酷的生活现实,疾病、失业、无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女孩还能做什么?嘉莉做德鲁埃的情妇也是迫于无奈,心不甘情不愿,可以说是社会逼良为娼。不言而喻,嘉莉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这两个男人的关系都是由强势的男方促成,嘉莉的表现不外乎是被动默许、半推半就而已,她并没有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去利用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男人拿婚姻的承诺换取她的肉体,而她则用肉体去换取更有质量的承诺。

社会环境造就了嘉莉的悲哀。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男人与女人之间似乎只有金钱物质的交易。女人被视为有钱男人的消费品之一,性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年轻、漂亮的女子除了能满足男人的性欲外,更能在深层次上满足他们占有和炫耀的欲望。[4]因此,男人拥有年轻漂亮的女人意味着多拥有一件向别人炫耀的物品。“商品经济的结构和机制导致了人格、价值观念的商品化和市场化”[5]。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漂亮的女人是无价的资本。对于她们来说,自己的身体可能是通往成功、财富和地位的最好手段。因贪图富贵,嘉莉妹妹也走了这条捷径。像嘉莉这样没有物质财富而又追求大城市奢华生活享受的年轻漂亮女人,只有消费自己的身体和青春来满足她们的物质欲望。然而,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女人不过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们也应该得到世人的一份同情。正如德莱赛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所说:“你可以任自己迷恋于一切可爱的事物,但若想得到它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幸福生活要靠诚实的劳动去获得。如果诚实的劳动既得不到应有的报偿,坚持下去又很困难;如果这只是一条漫漫长路,纵然双脚疲乏,心力交瘁,也永远达不到美。倘若追求美的努力使人疲倦得放弃了受人称赞的道路,而采取能够迅速实现梦想的但遭人鄙视的途径时,谁还会责怪她呢?往往不是恶,而是向往更好生活的愿望引导人们误入歧途。往往不是恶,而是善,诱惑那些不习惯理性思维、凭感性行事的人。”[2]

心灵的迷失者

嘉莉妹妹最终获得了名誉、金钱和舒适的生活,可是她并不快乐,寂寞的她躺在摇椅上,感到无尽的空虚。家庭观念淡薄是导致嘉莉不幸福的另一原因。首先,她生活里缺乏亲情。自从她与德鲁埃同居的那一刻起,她就割断了和家人的一切联系,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城市漂泊者,甚至在她成名之后也从未提及父母和亲人。家庭本来应该是充满亲情和爱情的空间,可是嘉莉的生活方式常常游离于家庭之外,她没有真正意义的家,这注定她成功之后必备感寂寞,因为她没有亲人与她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富足的物质生活带给她的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另外,她生活里没有爱情。她和德鲁埃同居是生活所迫,也是她的物欲所致;她投入赫斯特伍德的怀抱,也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她与两个男人之间不存在爱情,只有交易。嘉莉终究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属感。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不禁发出感慨:“当你靠近窗户,坐在摇椅上梦想未来时,你是孤独的;当你靠近窗户,坐在摇椅上梦想未来时,你永远也不会感受到幸福。”[2]

嘉莉的另一悲剧根源是她误解了金钱的意义,她把金钱等同于幸福,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意味着幸福。嘉莉是一种社会典型,是19世纪初美国大城市中的外来妹。在嘉莉的心中,拥有豪宅、华丽装饰、金钱等就意味着幸福了。可是当她真正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她并没有感到幸福,相反陷入了不可言状的失望和痛苦之中,她在欲念和理性之间摇摆不定而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悲剧人物。嘉莉意识到,剧院老板之所以付给她那么多钱,是因为老板把她看作摇钱树;高级旅馆的经理低价给她提供豪华住房,是因为她能够为旅馆招揽更多的顾客;新闻记者跟踪采访她,无非是想借用她的名义来扩大其报纸的发行量;富商绅士接踵而至,其实都是想占有她的肉体。这一切无不是嘉莉成功后感到的悲哀。

结 语

德莱赛的写作意图是清晰的,他在如实描述当时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期待,希望人们不要把名和利看作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嘉莉的悲剧形象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她注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嘉莉妹妹作为美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位到都市谋生的少女所遭遇的灵魂迷失以警示我们,在城市文明,特别是城市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女性扭曲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类伦理道德良知的呼吁。

[1]胡铁生.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3,(11).

[2]德莱赛.嘉莉妹妹(英文)[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10.

[3]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43.

[4]朱振武.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J].外国文学研究,2006, (3).

[5]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嘉莉赫斯特德鲁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德鲁鲁的秘密
嘉莉与珍妮
Adobe助力赫斯特中国公司打造数字出版生态体系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