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宫词作者再辨析

2013-08-15 00:44魏红翎
文艺评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太后花蕊夫人

魏红翎

花蕊夫人宫词最早为北宋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奉诏校定蜀楚秦三地献书时所得,北宋以下各家几乎无一例外认定其作者为后蜀孟昶之妃。即《十国春秋》所言:“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①直至现代,浦江清先生提出疑问,宫词作者问题才平地起波澜。

浦先生由宫词中“法云寺里中元节”一首发难,条分缕析,对花蕊夫人宫词作者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认为其作者并非后蜀之花蕊夫人,作者为谁,竟不可知,或是前蜀王建之小徐妃,即王衍之生母,衍嗣位后尊为顺圣太后者(883?-926),也许还混入当时宫中其他人的诗作,但作品成于921年-922年,宣化苑初成时,可为定论。浦先生的分析极见功力,此文一出,学界的观点几乎望风披靡,再持传统观点者鲜见矣。

每读浦先生的文章,都深为叹服,但也存一些疑惑,在此求教于大家。

王建之小徐妃,据《十国春秋》记载高祖时进位淑妃,宫中称为花蕊夫人,后封为翊圣皇太妃。浦先生考证其应为王衍之生母,衍嗣位后尊为顺圣太后者(883?-926),而其姊才是翊圣皇太妃。《新五代史》与《十国春秋》均记徐氏姊妹皆以色进,专房用事,交接宦官,干预朝政,在其精心策划下,王衍得立太子,即后主。后主之时,太后、太妃各出教令卖官,钱多者得。又日挟后主游宴贵臣之家或周览近郊名胜。

徐太后、太妃出游常有诗作,据《鉴戒录》卷五:

自秦汉以来,妃后省巡,未有富贵如兹之盛者也。顺圣皇太后题青城丈人观云:“早与元妃慕至元,同跻灵岳访真仙,当时信有壶中境,此日亲来洞里天,仪仗影交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唯惭未致华胥理,徒祝升平卜万年。”翊圣皇太妃继曰:“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程岂厌长,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顺圣又谒丈人观先帝圣容云:“舜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旋登三境路,似陟九疑山,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闲,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翊圣继曰:“共谒御容仪,还同在禁闱,笙簧喧宝殿,彩仗耀金徽,清泪沾罗袂,红霞拂绣衣,九疑山水远,无路继湘妃。”顺圣又题元都观云:“千寻绿嶂交流后,登眺因知众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步粘苔藓龙桥滑,目闭烟岚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翊圣和:“登寻舟壑到元都,接日红霞照座隅。即向周回岩上看,似闻曾进画图无。”顺圣又题《金华宫》云:“再到金华顶,元都访道回,云披分景象,黛敛显楼台,雨涤前山净,岚吹去路开,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翊圣继曰:“苍烟红雾扑人衣,宿露沾苔石径危,风巧解吹松外岫,蝶娇频采脸边脂,同寻僻境思携手,暗指遥山学画眉,好把身心清净处,角冠霞帔事希夷。”顺圣又题丹景山至德寺云:“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晴日晓升金照耀,寒泉夜落玉玎珰,松梢月转禽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虔揲六铢冥祷祝,准期祚历保遐昌。”翊圣继曰:“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轩金辂驻遥空,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我家帝子专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顺圣又题彭州阳平观云:“寻真游胜境,巡礼到阳平,水远波澜碧,山高气象清,殿严孙氏句,碑暗祖师名,夜醮古坛月,松风森磬声。”翊圣继曰:“云浮翠辇届阳平,直似骖鸾至上清。风起半崖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行,晚寻水涧听松韵,夜上星坛看月明,长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锦城生。”顺圣又题汉州三学山夜看圣灯云:“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穷,猿来斋室上,僧坐讲筵中,顿觉超三界,浑疑证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翊圣继曰:“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顺圣又题天回驿云:“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所恨烟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翊圣继曰:“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自在青城,比来出看江山境,尽被江山看出行。”②

《鉴戒录》为何光远所著,何氏在蜀孟昶广政初年(938)曾任晋州军事判官。其生活时代恰经历前后蜀时期,所录前蜀徐太后、太妃之诗作应为可靠。以上所录八首顺圣太后诗分别在青城山、丹景山、彭州阳平化、三学山等地所作,皆作于王衍当政之时,但非一时一地之作,因而具有一定代表性。观这八首诗作,有一些共同之处:一是诗皆书写其登山访道等自身的经历,且语句明确地突显了这一点。如“早与元妃慕至玄,同跻灵岳访真仙”、“舜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登眺因知众岳低”、“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等,基本无一例外地以第一人称描述其自身的经历感触。在诗中,作者是绝对的主角,她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是当然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习惯于“本色”写作。二是诗中自然透露其身份与地位。在“本色”写作中,不管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自然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地位、身份等角色信息。顺圣太后乃王建之小徐妃,为王衍之生母,衍嗣位后尊为顺圣太后,身份显赫,地位自非他人可比。她的这八首诗也颇具太后气象,如“徒祝升平卜万年”,“虔揲六铢冥祷祝,唯期祚历保遐昌”,“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每到一处,便祈求神灵保社稷平安,千秋万世永享福祉,这正是身为太后最真切的内心诉求:唯求儿子的江山永固。并且还期盼有朝一日能进行封禅大礼,“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这种期盼也唯有帝后可有之。诗中用语也符合其身份,如出行称“巡礼”:“巡礼到阳平”。另外还用舜帝之娥皇与女英的典故自比,如“旋登三境路,似陟九嶷山”。总之,这八首作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诗歌比较清楚地表明了一个问题:小徐妃,也即前蜀花蕊夫人,她的创作实乃本色之作,她并非宫廷御用文人,她是站在太后的位置上书写自己的经历感触。

如此再反观那近百首宫词便疑云重重了。第一疑点是近百首宫词基本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的书写。其中明确描写他人生活的粗略统计有61首,包括写梨园弟子、六宫宫女、才人、修仪、婕妤等妃嫔、天子等各色宫中人物的生活起居娱乐,这类作品俯首即是,不胜枚举,如:“修仪承宠注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宫词》。”“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摴蒱冷淡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③余下的三十余首诗作也基本没有对其本人生活的直接描写,有的是对宫中景物的客观描绘,如第一首“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第二首“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等。还有一类是主角不太明确的,如“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这三十首几乎都是一种客观的第三者的视角,仿佛在一边旁观、记录,它们和那六十余首一起形成了一种比较鲜明的书写风格,即以第三方的角度描摹周围的生活、人物,但自己不出现,自己不充当诗作中的主角。这与《鉴戒录》中所录八首的风格迥异,那八首主动现身,俨然以诗中主角定位的书写与这《宫词》相较,是何等不类!如果仅一部分诗作不类还可以接受,但基本是所有诗作都呈现这样一种特点,就很令人生疑了。

其次,令人生疑之处还在于《宫词》所体现出的作者身份、地位不类太后。前文已述,《鉴戒录》所录八首中,太后的身份地位是明显的,而且是在诗作中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但是《宫词》透露出的又是什么信息呢?第42首“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这首俨然自比一位小心翼翼侍候君主的嫔妃,颇费心思地邀宠。这类诗作还较多,如“春早寻花入内园,竞传宣旨欲黄昏。明朝驾幸游蚕市,暗使毡车笼苑门。”这描摹的是一位听说可以明早侍驾出游便欣喜若狂的宫人。“内人承宠赐新房,红纸泥窗绕画廊。种得海柑才结子,乞求自送与君王。”这又是一位虽得宠却还时时担心恩宠易逝,因而处处讨好君主的妃嫔。“白藤花限白银花,合子当门寝殿斜。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这位是新近得宠,得到机会为君主烹茶的宫人。此类作品数量之多,实在举不胜举。以太后之尊,自况一位邀宠的宫人,如果仅是少数几首,倒也罢了,但此类作品如此普遍,就很令人费解了。况且以《鉴戒录》所录八首来看,太后是很注重自己的身份的,随时提到,且往往流露出志得意满之情,但《宫词》不仅不提,反而还自比小宫女、妃嫔,而且此时的嫔妃实际已是她的儿媳们了。“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今夜圣人新殿宿,后宫相竞觅祗承。”这些描写王衍驾幸的诗句,若出自一位他的妃嫔尚可理解,但若言出自其母——顺圣太后,则在今日来看都颇显怪异,遑论在那个时代又在宫禁之中。而据史载,顺圣太后虽然善于弄权,且穷奢极欲,但于礼法则还颇为上心。《十国春秋》记载:“天雄节度使王承修请帝东游,帝将入秦州,群臣谏者甚众。王宗弼亦上表谏,帝投其表于地;太后涕泣不食,止之,不能得。”而之所以众人阻止,后文交代了原因:“承修妻严氏有疏色,帝私焉,故锐意欲行。”④顺圣太后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不可谓不激烈,由此也可见其并非没有章法之人。以此推知,其在《宫词》中每每屈尊以儿媳的身份自居,描摹这些嫔妃的心态,便显得殊不可解了。而且在《宫词》中,许多用语都偏少女化,如“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类作品,无论口吻、心态还是言行都一派活泼、调皮又羞涩的少女气质,但此时的顺圣太后年龄几何呢?据浦江清先生考证,王衍被杀时二十六岁,母后出生时间不详,大致为883年—926年,合44岁。王衍在位时间是918年―925年,共七年。则顺圣太后作《宫词》的年龄大致在37—43岁间。以这个年龄要勉力为少女诗,亦显得不可解。正如前文所言,太后并非宫廷文人,其为诗主要还是书其自身经历感触而已。

关于以上诸多疑点,浦江清先生并非没有察觉,其文便称:“惟花蕊夫人者乃王建宫中之号,今《宫词》作于王衍时,此母后之尊,况复徐娘半老,何得复拥妙龄时之旧号,此又理之不可通者。”“徐后青城山诸诗,虽见诗才,尚显平实,不若《宫词》之空灵。”⑤但或许喜悦于“法云寺里中元节”的发现,浦先生仅点到为止,并未深究,后来研究者也陷于关于“中元节”以及以史证诗的探究,竟也无人再去理论。

另外还有一个疑点。王衍继位便开始重修宣华苑,从乾德元年(919年)至乾德三年(921年)终于建成,并于乾德元年将苑中最重要景点龙跃池改名宣华池,其词云:“辉辉赤赤浮五云,宣华池上月华新。月光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⑥但是在花蕊夫人《宫词》中竟然无一处称其为“宣华池”,都云“龙池”,此又不可通者。总之,以《宫词》作品来看,与王建之花蕊夫人的文风、身份、地位、年龄等均有较大出入,将之认定为主要是前蜀花蕊夫人之作,并不太令人信服。

那如主要为后蜀花蕊夫人之作,于情理上是否更合理呢?

首先,《宫词》中所描写的宣华苑确实为王衍时新建,但这座豪华的宫殿在后蜀时依然存在,且依然被孟昶父子享用。在史书及小说笔记中多有记载,如“(广政十六年)夏五月,重午节,帝奉太后游凌波殿竞渡。”7⑧此即为孟昶陪其母游宣华苑之情形。关于这个内容,四川师范大学赵晓兰的《〈成都文类〉花蕊夫人〈宫词〉考辨》(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6期)和《关于花蕊夫人〈宫词〉作者的再探讨——与曾大兴先生商榷》(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多有论述,此不赘叙。需强调的是,宣华苑建成于乾德三年(921年),前蜀亡于咸康元年(925年),其间不过4年,次年孟知祥入蜀,明德元年(934年)孟昶继位,距离宣华苑落成时间很短,且史书也未记载孟氏父子新修宫苑之事,当理解为沿用了前蜀的宫苑建筑。

另外,浦先生言孟昶与王衍行事不尽类,恐非全面。《新五代史》记:“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⑧《十国春秋》也云其雅好击球,酷喜走马,亦善辞,有相见欢词,且广纳民女,民间有“惊婚”之说,又好道,取道号玉霄子,中年后以侈糜为乐等等。

后蜀之花蕊夫人,史书云:“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徐氏长于诗咏,居恒仿王建作宫辞百首,时人多称许之。”⑨孟昶明德元年(934年)继位,时十六岁。前有妃张太华专宠,张氏于广政年间去世后,慧妃才得专宠,因而推论广政初年花蕊夫人当是豆蔻妙龄。以其妙龄之时,得后主之宠,居宣华苑中,其身份、地位、年龄与《宫词》内容更为吻合。

且初得此词者为王安国,据其同时人释文莹所作《续湘山野录》云:“王平甫安国奉诏定蜀民、楚民、秦民三家所献书可入三馆者,令令史李希颜料理之。其书多剥脱,而二诗弊纸所书花蕊夫人诗,笔书乃花蕊手写,而其辞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建之辞,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取,受诏定三家书者,又斥去之,甚为可惜也。遂令令史郭祥缮写入三馆。既归,口诵数篇与荆公,荆公明日在中书语及之,而禹玉相公、当世参政愿传其本,于是盛行于时。文莹亲于平甫处得副本,凡三十二章,因录于此。”⑩王安石、王安国距离五代很近,且皆博学之士,《宫词》在他们两人的推荐下,盛行于时,流传甚广,而皆无异议。后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在《续湘山野录》基础上,于“盛行于世”后补有“夫人伪蜀孟昶侍人,事具《国史》”[11]。因而可见在宋朝认定《宫词》为后蜀花蕊夫人所作,之后则沿袭此说。

因而可以认为《宫词》作者较为复杂,主要或为后蜀花蕊夫人所作,但也夹入他人作品,甚至前蜀之作,如“法云寺里中元节”等,但其为五代时期作品则可以确定。在此,也甚为赞同浦江清先生的看法:“《宫词》之作者虽难论定,但此类诗词,本属乐府性质,无作者个性在内,故考明时代及内容所陈之史实,远比研究作者为重要也。”[12]

①④⑦⑨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48、545、723、748 页。

②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90-891页。

③⑤[21]浦江清《浦江清文录·花蕊夫人宫词考证(附宫词校定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82、85、86、71、79、80页。文中所引宫词非特别注明皆引自此文,不另注。

⑥杨伟立《前蜀后蜀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82页。

⑧《新五代史》卷六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03页。

⑩文莹《湘山野录续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1-82页。

[1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3页。

猜你喜欢
太后花蕊夫人
夫人与婆子
一只白蝴蝶
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黄太后”驾到
采 蜜
放大40倍的花蕊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