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影视剧人物形象的改编 ——以猪八戒形象为例

2013-08-15 00:44赵春辉
文艺评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沙和尚猪八戒唐僧

赵春辉

由杨洁导演的1987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距今已20余年了,这一经典至今受到欢迎。近年关于《西游记》拍摄又出现了升温趋势。譬如,由程力栋导演的浙版《西游记》曾于2010年春节期间在多家卫视热播;由阚卫平导演、六小龄童等演员主演的全球首部立体神话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也于2010年在齐鲁频道播出,此剧曾在比利时获得“第一届国际立体电影节长篇奖”。而张纪中版的新《西游记》也在一年前开始播出。诸次改编不约而同地取消了猪八戒挑担的资格,几乎由沙僧一人“独挑”到西天。猪八戒挑不挑担,到底由谁来挑担,对于这一问题,看似无关紧要,而实际上已影响到猪八戒思想性格完满与否,甚至还关涉到《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审美原则等重要问题。

一、原著中猪八戒勤奋挑担

唐僧西天取经用的那个担子,先是几易其主,最后归于猪八戒一人主挑。最先是唐太宗派的两个随从在挑。在巩州城双叉岭,两个随从被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等妖怪吃了,唐僧只好用马驮。两界山“心猿归正”后,唐僧收孙悟空为徒,先是由孙悟空背着,后来从蛇盘山收白龙到高老庄收猪八戒一段路程是挑着。高老庄收猪八戒后,遂由猪八戒挑着。收了沙和尚后,按说该沙和尚挑了,因俗谚曰:三人出外,小的受苦。然而没有,担子还是由猪八戒来挑。

在“四圣试禅心”一回中,猪八戒曾开口向孙悟空道:

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①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猪八戒在自曝行状。紧接着,猪八戒又如数家珍般地把担子中的东西一一作了介绍:

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蔑丝藤缠大斗篷。

到了四圣变化的庄院后,才由沙僧歇担。这是全书中第一次写沙僧与担子的联系。被四圣吊在树上的猪八戒获救后,曾发誓道:“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

由此可见,猪八戒从一开始就把挑担视作自己的责任,而且从未因为挑担而生抱怨之心,只是因饥渴而要求歇息,以养足精神。

《西游记》一书,明确提到猪八戒挑担23处,譬如在过五庄观、平顶山、乌鸡国、火云洞、通天河、金兜山、子母河、火焰山、祭赛国、小西天、朱紫国、盘丝洞、狮驼岭、比丘国、灭法国、隐雾山、凤仙郡、玉华县、金平府、天竺国、地灵县等21处,还有2次特殊情形,一是假孙悟空打了唐僧一棒后,抢了担子去花果山,弄了一队假取经队伍准备自己去取经,后来其被如来降伏,那个担子还在花果山撂着,是猪八戒亲自去花果山取回;二是师徒五人取经后径回东土大唐,还是猪八戒挑担子。而书中明确交代沙僧挑担子约有7处,分别是在过黑松林、黑水河、荆棘岭、稀柿衕、无底洞以及在两次逐走孙悟空后。孙悟空被逐走后,由猪八戒开路,只能由沙僧挑担;过荆棘岭与稀柿同正是猪八戒大显神威开出一条道路,好让师父西行,担子自然由沙僧来挑。可见,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才是主要的挑担者,沙和尚挑担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及八戒多,而且大多是帮挑与歇担。

关于猪八戒挑担,还有两个细节,尤其需要指出,一是在四圣试禅心一回中,猪八戒被高高吊在树上,悟空假作不管八戒时,唐僧只好求情,说道:“八戒有些力气,可以挑担子。”二是西天取经修成正果时,如来在加封时,也是因猪八戒“一路挑担有功”,而封其为“净坛使者”。

由上可知,在“西游”影视剧中,取消猪八戒的挑担资格,而改由沙僧挑担,悖离了原著的基本情节。

二、原著中唐僧师徒分工明确

唐僧师徒五人(加上白龙马)的分工是明确的。唐僧的使命是奉唐王之旨,去西天求取三藏大乘佛法的,惟因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度难人脱苦,修无量寿身,作无来无去”。唐僧求法的目的,一是为弘扬佛法,使“法轮回转”;二是想祈保大唐江山昌盛,即“皇图永固”。因此而博得唐王的最高隆遇,被称为“御弟圣僧”。由此,我们知道他的行为与使命其实就是“忠君报国”。用唐僧自己的话说就是:

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白龙马的使命只是给唐僧做一个脚力,当然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与妖魔鬼怪争斗,甚至规劝二师兄八戒免除散伙之念、忍耻去花果山请回大师兄,如宝象国一回。孙悟空的使命是一路“肩背铁棒”,降妖除魔,作个开路先锋,保护师父周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孙只管师父好歹”。猪八戒则一路勤奋挑担,并作为辅佐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主要助手。

关键是,在“西游”影视剧中一路挑担的沙和尚,其分工和职守在原著中究竟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沙和尚其人形象比较苍白,在取经的队伍中位置不那么重要,对于他的分工也就相对比较模糊,因此导演们就给他安排了挑担的活计。其实,细按全书,我们会发现沙和尚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职守也是十分重要的。沙和尚,原来的职务为玉皇大帝灵霄殿下侍銮舆者,从这一职务来看,当是玉帝的近身侍臣。那么在取经队伍中,其职守是什么呢?在元人的唐僧西天取经瓷枕上,他高擎伞盖,贴身立在唐僧身边,这正与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职守相若。因此,他的职守是唐僧的贴身侍卫,要照顾师父的饮食起居,即“师父去出恭,你伺侯;师父要走路,你扶持”。这一职守是心高气傲的孙悟空不屑于做的,而憨厚愚直的猪八戒又干不了的,只有沙和尚才是材尽其用。后来沙和尚得正果,被如来封为金身罗汉,也是因为其一路“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

除了贴身侍卫外,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坚定取经队伍的信念、团结每一个成员、消弭内部矛盾。取经队伍虽然只有五人,然而构成很复杂,冲突也不少,再加上西行路上又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每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譬如一旦遇到重大困难,猪八戒就要嚷嚷散伙,让沙和尚回流沙河,自己仍回高老庄与娘子团聚。孙悟空有时也不是没有回花果山的念头,他曾自言:“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唐僧亦常有乡关之思,行之益远,思之益切。而既无散伙之念,又无乡关之思,心不旁骛,矢志西行,泰然自若地直面九九八十一难的,只有沙和尚一人,沙和尚才是一个真正唯法是求的苦行僧,这无疑会坚定取经队伍的信念。而对于师父与大师兄的矛盾——除恶与行善,沙和尚是一清二楚的,尽管他不完全赞同大师兄的除恶务尽的作法,但在化解他们二人之间的冲突上,沙和尚一面唯师是从,一面又苦劝唐僧不要念紧箍咒,也不要动不动就驱逐大师兄。如过号山,红孩儿两次变作红云,想捉唐僧。孙悟空一会将唐僧推下马,说妖怪来了,一会又扶唐僧上马,说是过路妖怪。唐僧大怒,认为孙悟空捉弄人,要念紧箍咒,就是多亏沙和尚苦劝方罢。

在调解孙悟空与猪八戒的矛盾上,沙和尚一面对大师兄孙悟空保持尊重与爱护,一面对二师兄猪八戒现身说法,抓住其愚笨呆直而又自尊心强的特点,进行劝说。如:

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以唐僧固执,以孙悟空好胜,以猪八戒愚拙,但都能听进沙和尚的劝告,这就足见出沙和尚在取经队伍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再加上他还是唐僧的贴身侍卫,是故,导演们为了强调沙和尚在取经队伍中的作用,而令其一路挑担,实在是没有必要。

三、猪八戒不挑担违背人物思想性格

一说起猪八戒的思想性格,人们会一下子想到他的贪吃贪睡。毫无疑问,贪吃念睡是一个缺点,为人不喜,然而对于猪八戒,人们不觉其厌,反觉可爱。为什么会是如此呢?一个贪吃贪睡的猪,会让农民喜欢,因为它长膘,这会通过“通感”起作用,作用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因此人们才觉得猪八戒可爱。其实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往往为人所忽视的,那就是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是与其一路勤奋挑担分不开的。

猪八戒之贪吃,可说是他的一个“胎记”。一则由于他吃相之蠢,不论食物的好坏和软硬,都一个劲地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俗谓“猪八戒吃人参果”便由此而来;二则由于他食肠如壑,饭量大得惊人,堪称天下第一,高太公要悔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嫌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当了和尚,就更能吃了。譬如原著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可说是将他的吃相描绘得淋漓尽致了。迎宾宴上:

你看那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一往一来,真如流星赶月。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

送行席上,只见那:

长老在上举箸,念《揭斋经》。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够有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儿、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父起身。

能填饱肚子,简直成了猪八戒的人生目标,可以说哪里能吃饱饭,哪里就是他的西天佛国。猪八戒如此能吃贪吃,原因何在?攒足力气,挑担降妖。猪八戒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比如用钉钯耙开荆棘岭和用嘴巴拱开千年稀柿衕。正因为猪八戒一路挑着行李而又长忍饥饿,所以能够吃顿饱饭也就成了他的最大人生享受了,哪里还去品什么滋味!

猪八戒之贪睡,也可说是他的一个“胎记”。他睡觉根本不择地方,大青石上、荆棘丛中、乱草堆里,都能睡得香。需要指明的是现实中的猪是吃饱了才睡,猪饿不但不睡,还是要叫个不停的。而猪八戒却不这样。睡对他来说,比吃还重要。平时他不说自己丑,孙悟空让他去化斋,他才渲染自己长喙大耳,不宜去抛头露面。甚至说什么“这西方路上,不识我是取经的和尚,只道是那山里走出来的一个半壮不壮的健猪,伙上许多人,叉钯扫帚,把老猪围倒,拿家去宰了,腌着过年,这个却不就遭瘟了”,其目的无非是想多打个瞌睡而已。因而当他夜间睡觉的时候,纵然唐僧叫他,他也是要发火的。如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三藏惊醒慌得忙叫:“徒弟!徒弟!”猪八戒醒来道:

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做甚?

猪八戒的贪睡是他的懒惰吗?不是。因为在高老庄上,他曾是一个十分勤谨的人,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试问,世间哪一种人感到能睡一会儿比吃饭还重要,以致腹中虽饥而倒下便入梦乡呢?是终日劳作、得不到应有休息的人!取经队伍中谁最辛苦?是猪八戒,他除了挑行李,还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主要帮手。

猪八戒的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作者不只写出了他思想性格显性的一面,更写出了他思想性格隐性的一面,他的贪吃贪睡是其显性特征,而其勤谨不怕脏不怕累是其隐性特征。并且这一显性特征是深深植根于其隐性特征之中,二者密不可分。换句话说,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是和他的一路勤奋挑担分不开的。如果取消其挑担的资格,那么他的贪吃贪睡也就成了他的好吃懒做,与勤谨挑担就毫无联系了,从而也会使他的思想性格特点发生变化。

四、猪八戒不挑担违背人物塑造的审美原则

钱钟书先生说:“人具五欲,尤耽食色……《西游记》中猪八戒,‘食肠如壑’,‘色胆如天’,乃古来两说之综合,一身而二任者。”②这一论述无疑是相当深刻的,因为一旦把猪八戒视为一个“具五欲,耽食色”的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就会使得这一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成了“为芸芸众生写心”。吴承恩在《西游记》里,不仅写出了猪八戒从“母猪胎里”带来自然属性,更写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社会属性;不仅写了他贪吃贪睡的显性性格特征,而且写了他勤劳吃苦的隐性性格特征。基于此,如果说孙悟空的好促狭能争胜显露的是其作为市民阶层的特征,那么猪八戒所显露的恰恰是作为一般农民的特征:其思想性格显性一面表现的是一般农民的弱点,而隐性的一面表现的恰是一般农民的优点。也就是说,所谓的猪八戒形象为芸芸众生写心,是为一般农民写心,他的贪吃贪睡是作者以喜剧的形式满怀同情为终日劳作而忍饥挨饿、缺睡少眠的农民写心。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与写法都打破了。”③如此评价《红楼梦》一书的价值,无疑是深刻的,但如果针对某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还不尽然。关于文学史上的这一个问题,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曾进行了详细论析。认为:“这种打破,实始于《西游记》而成于《红楼梦》。从人物塑造来说,最为鲜明的,是体现在猪八戒这一形象上。”④

猪八戒的性格特点除了贪吃贪睡外,还有贪财贪色爱占小便宜爱耍小心眼,甚至一遇困难便生悔却之心等。这些性格特征同他的贪吃贪睡一样,也是其思想性格显性的一面,而其隐性的一面则是好献殷勤、憨厚直率、质朴纯真,并且在真正紧要关头还是能够坚定立场的。

不错,贪食贪色确是猪八戒挥之不去的两种欲念,也正是这两种欲念,才使得猪八戒处于西行取经与回高老庄的矛盾之中。然而,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对两性关系是比较严肃的,对其两任妻子还是满怀感情的。对卵二姐姑且不论,对高翠兰,猪八戒以自己的勤劳让其“身上穿锦戴金,四时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高太公一次又一次请和尚道士“祛退”他,最后又请来了孙悟空,可猪八戒临行时对其不缺礼数,在西行路上,还对高翠兰常常思念不已。猪八戒虽一路上色心未泯,但始终没有破过色戒,这一点与《西游记》杂剧中在女儿国中偷偷和宫女作爱不同。他的无论向菩萨变化的妇人求婚、变为鲇鱼精在蜘蛛精“那腿裆里乱钻”,还是对尸魔变化的妙龄女子“动了凡心”,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种本能和意念,带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表现的是猪八戒的憨直与率真。

诚然,每次遇到重大困难,猪八戒就嚷嚷要散伙,但这始终表现的也是一种意念,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随口说说而已,实际上其取经意志还是颇为坚定的。譬如,唐僧因总不听人说,又被圣婴大王劫去,孙悟空说了句心灰意懒的话:“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猪八戒马上接口说:“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这时,以能团结取经队伍为己任且矢志西行的沙和尚劝勉孙悟空道:“这会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于是孙悟空问猪八戒道:“八戒,你端的要怎的处?”猪八戒说:“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哥哥,没及奈何,还信沙弟之言,去寻那妖怪救师父去。”于此,猪八戒的性格可见一斑。

一面狡黠耍小心眼,一面又憨厚笃直;一面懒惰好色,一面又勤谨真率;一面畏难不前自私贪小,一面又坚定而不忘大义……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是多重的,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固是其显性性格的因素,而优点则是其隐性性格的因素。猪八戒外在的种种缺点映衬着他内在的种种优点,二者反差虽然明显,却又是相辅相成的。这便是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原则,正是这一审美原则使得猪八戒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人物形象,一反那种为脂砚斋所痛恨的“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⑤的传统写法。

然而,在“西游”影视剧中,由于诸位导演无视原著,取消了猪八戒的挑担资格,这就恰恰抹杀了他一面贪吃贪睡一面又勤谨真率的显性性格和隐性格界限,破坏了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原则,使得猪八戒成了一个一面贪吃贪睡,而又一面游手好闲、好喝懒做的“懒蛋子”形象。

业师关四平先生曾针对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即求真层面的虚实与得失、求善层面的缺失与错位、求美层面的误解与曲解,并且提出了匡正时弊的几点建议。⑥“西游”影视剧虽非历史题材,然其编剧也应遵循文艺创作的共通性原则,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真、善、美三者均应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与终极目的。以此论之,猪八戒的不挑担,一者固与原著的基本情节不符,已令其形象失其“真”;二者已然违背了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又令其形象失其“善”;三者还破坏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原则,遂令其形象又失其“美”。

①本文所引《西游记》原文,均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以下不再另注。

②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 49-50 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06-307页。

④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页。

⑤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页。

⑥关四平《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沙和尚猪八戒唐僧
唐僧师徒再就业
减肥
我的“唐僧”表弟
猪八戒下凡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寂寞的沙和尚
猪八戒开超市
读《西游记》有感
猪八戒失眠
惹人喜爱
“沙和尚”逝世“西游”,“孙悟空”悲泪哭“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