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我校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2013-08-15 00:46王小宝边风根卢秋晓
江西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石化工业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王小宝 边风根 卢秋晓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一、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教师素质主要指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的个体文化状况和行为品质的总和。化工职业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休戚相关。其一,石化工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随同社会文化的传播,对化工职业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升能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其二,石化工业文化是化工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大环境,石化工业文化通过校园文化间接对教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其三,石化工业文化是化工类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源泉,石化工业文明在进步,石化工业文化在发展,随着积淀和创新,石化工业文化已经为并且能够为化工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和岗位技能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素养。其四,石化工业文化是化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最终检验标准,化工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是石化企业,化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连同教科研成果最终需要交给石化企业检验,“检验标准”就是石化工业文化,化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自己的教学成果经得起石化工业文化的检验,使自己培养的学生经得起石化工业文化的检验。其五,化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是石化工业文化构成的主要因素,其素质对石化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直接影响,化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是石化工业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其文化素质是构成石化工业文化的基础。因而,化工职业院校的教师素质可以通过影响化工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来影响石化工业文化发展进度,化工职业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升有利于石化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职业院校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职业院校可以作为社会文化引导教师素质提高的“主阵地”,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教师素质和石化工业文化,在职业院校内部对教师加强先进社会文化宣传,让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使命和个体发展的事业;第二,职业院校可以是校园文化引导教师素质的“大熔炉”,学校通过创建高尚的校园文化可以将教师个体融入学校整体的行动中,引导教师个体在实现整体共同目标中谋求发展;第三,职业院校可以成为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工程师”,就化工职业院校而言,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增加渠道和减少中间环节,使当今先进的石化工业生产文明更直接地充实教师知识、提升教师技能。

二、我校在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中实践与经验

我校近年积极推动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践与研究。针对以往的实践过程,通过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发现我校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抓住了社会责任、工学结合、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等四个主要环节,并采取相应举措。

1.对接社会责任,提升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使命感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扬子石化)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各项工作中,从而使公司实现了从精神到物质的巨大飞跃。扬子石化的企业文化精髓是重视社会责任,注重员工价值。根据扬子石化自己定义,“社会责任”内涵为: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一流的HSE(H为健康、S为安全、E为环保)业绩,既是扬子石化最高管理者与企业每一位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也是扬子石化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承诺。

扬子石化强调的社会责任在职业教育中有很好的对接意义。对于职业学校,对接社会责任不仅可以通过制度和行政手段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可以从道德、校风等行为文化层面启发教师的职业良心,从心理文化层面提升教师价值观,让教师把将教书育人真正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人生发展的使命。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重视社会责任的文化内涵,在落实中每个教师都能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并形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人人争做班主任,把学生就业作己任,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宣传,把职业教育看成维护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的氛围。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中职教育的入学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一群文化基础不够理想、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对于这些学生,不光要让其增长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要让其健全思想、端正操行。教书育人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为人师表,教师要有健全思想和良好的操行。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良言可能就是学生思想进步的火种,教师的一个文明举止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范本。教师则利用讲台这一阵地,通过自身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这是一种对学生行为上的文化过程,正如润物无声。正因这样,学校已形成“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自主教育为中心,以体验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突出感恩教育、宽容教育和责任教育。学校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把学生就业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我校本着“帮一名学生就业,造福一个家庭”的宗旨,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引导教职工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教师自觉把学生就业的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和职业推荐的各个环节,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工学结合,提高教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把握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就确立了“振兴教育,产业兴教”的宗旨,并根据该公司创业者和高层领导多为教师的特点,逐渐培育出了“老师文化”,最终确立了“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和“创新、人和、竞成”的企业价值观。“老师文化”蕴含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特点,使管理层视企业为学校,把培养人作为第一要务。“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引导“新和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致力于发展绿色化工,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新和成”在“老师文化”的引领下,秉承“创新、人和、竞成”的价值理念,用最开放的心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了解“新和成”这样一批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是化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最基本的任务,因为石化企业的设备在更新、石化工业文明在进步、石化工业文化在变化,体现生产文化的教师岗位认识和岗位技能必然需要随着更新。只有工学结合,才能使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才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真正所需的劳动者。

通过与石化工业文化的对接,加强工学结合,不光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我校教师通过贴近工业文明,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从而提高教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把握度,在专业教学改革紧跟石化工业文明进步和企业文化的变化,使绿色化学、清洁生产、HSEQ(Q为质量)、效益、效率和节能等理念融合到教学之中。正因如此,我校学生在职前培养中就开始间接接触石化工业文化,在走上石化工作岗位后,能经得起石化工业文化的检验,并更好适应当今石化企业和加快与石化工业文化的融合。

3.创新校园文化,激发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原动力

我校艰难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兴校。为了与企业对接、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我校针对教师素质提升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与石油化工企业文化对接,着力建设关怀型校园、学习型校园、开放型校园,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创建关怀型校园是从政治、精神、生活及身心等多角度体现对教职工的关爱。第一,政治上关心,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加强党的建设,对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教师及时吸收。近几年来。每年都发展了新党员,使党组织进一步得到加强。学校长期坚持加强工会的工作,完善教代会的作用,突显教职工的主人位置。第二,生活上关爱,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在生活及身心层面上,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

创建学习型校园是以学应变,以学求发展,让教师素质在学习型校园的氛围中得到提升。我校在构建成学习型校园,中提出:老师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为创建学习型校园添加行动。第一,引导教师要善于学习,成为“学者型”教师。学校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学习。如对教师提高学历,特别是研究生学历,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强调、鼓励教师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第二,引导教师要勤于学习,做“睿智型”教师。学校通过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学习,采用“推门听课”督导老师的学习,开展公开教学研讨课活动引导教师共同学习,推行“老带青”、“青帮老”的制度帮助教师学习。第三,引导教师乐于学习,也乐于教学本职工作。教师素质提升不仅需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而且需要乐于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校通过树立榜样带动教师提高学习愿望和业务素质。近年学校向上级教学行政部门推选了一位国家教学名师、二位全国化工教育教学名师,他们的经验都可归为勤奋学习的结果。

创建开放型校园是建设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校园文化。第一,引进人才,改善师资结构。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师的需要也不断增加,我校在补充教师时,对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同时,特别注意人才的结构。第二,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参观。近几年来,我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参观,使他们零距离的感受企业的需要,从而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而调整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第三,用企业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参观都是一时的或部分的,在校内的培训中,我校十分注重使用企业的制度来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知道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将这些内容融化到课程中进行讲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提前接受了上岗培训,可谓是一箭双雕。

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业务协作和人员往来的便捷道

教师素质提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不仅在于文化层面的交流,而且要求校、企之间加强业务协作与人员往来。“新和成”这样的企业为了企业发展,能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接纳人才。职业教育为了从校企合作中获取新的养分,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需要在校企合作开展业务协作,并应该有人员往来。我校同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建立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包括联邦制药、新和成、深南电路、富士康、TCL、比亚迪、浙江人本等知名企业以及深圳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皓雨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其中,多家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学生学习对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这些校企合作的通道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校企合作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

我校常年为省内一些化工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如樟树的蓝恒达公司、新干的江西碱业公司、乐平化工园区的金龙化工公司、星火化工厂等,涉及化学工艺类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与设备以及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培养规模不是几个人,而是动辄百人以上。在为石化企业进行培训中,教师自然有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的机会。通过对石化企业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的教学,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我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最近为某本科学院化工类专业学生进行过“化工总控工”培训和鉴定。学校鉴定站曾经还为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鉴定过“分析工”,近年与省工信委下属单位合作,多次培养和鉴定化学检验工,均获得很好赞誉。学校实施“双证”制已多年,鼓励学生参加申报职业资格鉴定。这些职业资格鉴定加强了与其他院校和企业的交往,增加教师素质提升的管道。

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不能单纯的依赖于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加强技术协作。学校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人才,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带来效益和好处。企业则能为学校提供就业渠道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寻找科研或开发项目等是有效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江西省三抗保健品有限公司是我校的校办企业,主要生产“求多顺”几丁聚糖保健食品。该产品开发项目主要由学校教师主持完成,项目成果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和省级新产品成果鉴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是我校发展战略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必要保证。随着中职学校规模扩大和内涵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数量上的增加,而且需要质量上的提高。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优化师资配置及结构都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些年,我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战略之一,不但努力完善教师配置、着力优化教师结构,而且高度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化工类等专业的学科带头教师,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声誉。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010年,学校被评为省中职学校“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是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职业教育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正好是一个锲机,我校正利用这一形势,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通过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几年前,我校校园中间就树立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一套化工装置的“雕塑”,这反映我校在几年前的校园文化中就已经植入了石化工业文化的种子。现在,它已经开花结果,在我校校园文化中随处都飘溢着石化工业文化的芳香。在我校校园文化中,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已体现在每位教职工的行动中,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原动力被激发,教师在学习型校园氛围中提高学术水平、提升操作技能,石化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正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教研校改成果丰硕。在校外,学校毕业学生由于素质高、技能强而深受企业欢迎,一批批毕业生脱颖而出,成为石化企业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新生力量。

猜你喜欢
石化工业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石化工业自动化控制及仪表控制探究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谈板式空冷器及其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与改进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松原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