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中
(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64409)
闽甜4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由闽甜系138×闽甜系186(母本来源于华甜玉1号×闽甜系0155连续6代自交选系,父本来源于澳大利亚甜玉米杂交种Honeysweet连续6代自交选系)杂交选育而成。于2012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发展订单农业,2012年象湖镇农技站在漳平市种子管理站协助下,引进闽甜4号在象湖镇下德安村试种3.5 hm2,农民普遍反映良好,可以进一步扩大示范和推广种植。现将甜玉米闽甜4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小结如下。
闽甜4号在下德安村 (海拔670 m)于4月7日播种,出苗至采收80 d。成熟时选2个点,每点连续采收10株考种,平均株高228 cm,穗位高75 cm,株型紧凑,穗长19.75 cm,穗粗4.2 cm,秃尖长2.25 cm,穗行数13行,行粒数38.0粒,粒黄色,鲜百粒重33.8 g,出籽率67.2%。该品种株叶形态较好,长势健壮,表现穗大粒多,并且果穗品质和外观较好。
在采收期选2个点测产,每点面积为12 m2,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1029 kg。在福建省两年甜玉米区试中平均每667 m2产量963.1 kg,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14.76%。
闽甜4号在福建省两年的甜玉米区试中,田间调查病虫害较轻,2011年纹枯病接菌鉴定表现感病。福建省区试品质鉴评综合评分84.79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2.26%、水溶性糖16.93%、还原糖6.86%,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4月初播种。用过筛细土、腐熟农家肥按2∶1的比例混合成育苗土。选用70孔或100孔穴盘,将育苗土适当湿透后放入穴盘,播种时每穴放1粒种子,盖土约1 cm厚,然后淋透水。
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水稻田种植。整畦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 (15-15-15,下同)35~40 kg撒施在畦面。畦带沟宽1.2 m,双行开穴种植,每667 m2种3000~3500株。在营养钵苗高约3 cm时 (1叶1心至2叶1心)取苗移植大田,做到边取苗边移栽,单株种植。定植时将苗带土一起移入畦穴,薄土覆盖后马上淋足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加强水分管理以利于幼苗发新根,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干旱时灌水,保持田间土壤持水量70%。
2.3.1 合理施肥和中耕培土 定植后,在2叶1心时,用人粪尿或速效肥掺水浇施。在3叶1心时,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10 kg掺水浇施。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10~20 kg点穴撒施。重施穗肥,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开沟深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在生产中,甜玉米基肥要重、追肥要早、中耕要及时、培土重质量。
2.3.2 水分管理 如土壤湿润,不灌跑马水;若土壤干旱,则要灌跑马水,湿润畦土,有利于齐苗和壮苗。在扬花期、灌浆期,土壤一定要保持湿润,保证玉米灌浆正常。
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丝黑粉病、地老虎、蛴螬、玉米螟等。纹枯病、丝黑粉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玉米螟在心叶末期至吐丝期采用辛硫磷防治。地老虎、蛴螬在播种、定植后用48%乐斯本1000倍液浇穴。扬花授粉至收获为安全期,禁止施药防治病虫害。
授粉后20~22 d,连苞叶采收,从外观看,此时花丝颜色转化为茶褐色,果穗籽粒饱满,用指甲轻掐有少量果浆溢出,食味甜,为最佳采收期。
甜玉米的茎叶是上好的青饲料,种植甜玉米可同时发展养殖业,使甜玉米的茎叶得到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