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尾镇渭阳村规划设计与功能布局

2013-08-15 00:48彭世民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业活动

彭世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8710部队农副业基地 350307)

2010年福建省人均GDP达39432元,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休闲度假消费将成为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福建省的城市化水平52%左右,而根据《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到2020年福建省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以上。城市化发展必然带来都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现有的城市公园、绿地、休闲活动场所与设备已显得普遍不足,这些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到2010年底,福建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近1000家,投资总额27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接待游客3500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35亿元,尤其是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休闲业态更加多元,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农事体验、展示教育、休闲度假等多类型、多业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休闲农业主体。

西天尾镇2010年2月被列入福建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之一,全镇被列为禁养区,传统生猪养殖全面搬迁,所属的北部山区多个村庄面临传统产业调整及升级。渭阳村近几年生产结构主要以种植果树及生猪养殖为主,为保证村民收入,必须尽快寻找替代升级产业。当地党委、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休闲农业将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新途径,莆田市多个专项规划均将带动北部山区地带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与乡村旅游产品作为重要规划方向。各类经济实体投资休闲农业的热情日益高涨,不断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1 项目建设条件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S)

一是西天尾镇地处福建中部沿海地带,位于省会城市和闽南“金三角”之间,交通与区位优势明显,为项目未来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区域联动性”提供了保证;二是村庄建筑比较集中,项目规划实施后,有利于规划效益的快速和全面辐射;三是拥有许多空闲的古民居资源,为今后DIY(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进入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四是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村庄历史文化深厚,大大增强了项目的整体吸引力;五是村民经济状况及综合素质较高,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与社会保障。

1.2 劣势分析 (W)

一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且高度分散。目前能够用于开发的规模在2 hm2以上的耕地只有2片,其余均为散落多处0.33 hm2以下的耕地;二是果园品种单一、结构混乱。目前有47 hm2果园相对集中连片,仅种植龙眼、枇杷两种果树,农民单家独户种植,内部未连片开发,内部果园原是耕地改造,有大量耕地残留;三是果园内坟场很多,迁移成本高、难度大,未来开发休闲旅游有忌讳;四是果树种植过密,内部缺少能够连片开发的地块,开发成本高。

1.3 机会分析 (O)

一是客源市场充足。近几年来,莆田市每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国内外客源市场已得到有效开拓;莆田市约有325万人口,辐射区的福州市、泉州市分别有640万及681万人口,加上大量工厂、企业聘用的外来流动人口,构成庞大的休闲消费客源市场,成为乡村休闲的主力客源。二是莆田市目前较缺乏乡村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只有15家,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不足2亿元,为项目进入提供巨大市场机遇。

1.4 风险分析 (T)

行业未来竞争激烈。福建省休闲农业园区、大型农庄的数量己突破100家,有16家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家为省级农业示范点,且各具特色。莆田市休闲农业也初具规模,己建成的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之一的九龙谷现代农业观光园、莆田大洋笛韵森林人家、莆田市湄洲岛海天山庄等,让城市居民有了较多的选择。所以,西天尾休闲农业的发展未来将面临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加上耕地资源短缺,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初级阶段的休闲农业存在产品雷同、功能单一的同质化竞争可能,若不以特色、质量取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未来发展空间。

1.5 综合分析

龙眼等果树近年种植效益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且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产业规模难以扩大,通过第一产业来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困难较大。渭阳村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基本条件,但竞争优势不明显,目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村庄缺乏整体规划,因此,应该早规划、早开发、早成熟,取得先入为主的优势,并与周边发展条件相似同类型村庄联合,推出各具特色的主题,形成系列化的产品组合,打造旅游型乡村联盟。

2 项目规划理念与主体活动设计

2.1 项目规划理念

倡导有机生活理念,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休闲体验为主题,构筑有机—生活、农耕—体验、DIY—童趣、科普—教育、民俗—文化、紫宵—旅游六大乡村主题开发方向。打造“发现渭阳之美、踏上体验之旅、重拾儿时记忆、城市回归田园”的乡村休闲主题。产业发展采取跨二连三的模式,通过第一产业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拉动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从旅游体验深入化、旅游产品丰富化、娱乐活动多样化等几个角度定位未来发展。在立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基础上,把融入有机理念,发展有机生活,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与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2.2 项目活动设计

依托村庄所拥有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等三生资源,重点规划以下活动内容:一是农业生产体验活动,主要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游憩体验活动,如农耕作业 (松土、播种、育苗、施肥、除草等),农耕机具使用 (操作收割机、坐牛车、踩水车等),种植蔬菜、采摘水果、采茶叶、挖竹笋、剥玉米、挤牛奶、钓鱼、捕鱼虾、抓泥鳅、农产品加工等;二是农民生活体验活动,主要指游客认识及体验农村日常生活的游憩体验活动,如农村民宿,农耕机具展示,农村文化摄影、绘画,盆栽展览等;三是农村生态体验活动,主要是游客认识各种自然及动植物生态环境的游憩体验活动,如认识萤火虫、青蛙生态教学、独角仙的成长等;四是农村童玩及竞赛活动,主要是游客回味及农村童玩体验活动,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兴趣,如打陀螺、竹蜻蜓、捏面人、打水枪、推石磨、灌蟋蟀、钓青蛙、踢铁罐、骑马打仗、放风筝、踩高跷、玩泥巴、打弹珠等;五是庆典及民俗文化活动,主要指传统民俗及庆典活动,如寺庙迎神、放天灯、莆仙戏、说古书、绘画、泥塑;六是农村休憩赏景活动,主要指游客游览观光附近景观,如登紫宵;七是农村美食品尝活动,如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等等。

3 项目功能布局

规划建设一心五区一带的功能布局。

3.1 管理中心

包括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休闲公园、生态餐厅。主要是负责区域旅游接待服务,以集中向游客提供各类服务信息,为游客的集散、停车、餐饮、集市售卖与采购等提供场所与服务,功能上满足游客食、住、行、游、娱、购等各项活动的需要。

3.2 CSA(社区支持农业)菜园体验区

社区支持农业包括有机蔬菜种植区及私家菜园。菜园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除草剂、各类生长激素,采用物理和生物技术等绿色防控措施,确保所生产蔬菜绿色、健康。菜园蔬菜直接从农田到餐桌,消费者预付费用或提供劳动,与农场共同承担风险。私家菜园可划分成30 m2及60 m2规格的地块,初期可根据游客认领情况,先部分采取劳动份额认领的形式出租给市民,农场负责提供种子、肥料和工具,收获的农产品租用的市民可以自行带走,也可以由农场收购。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走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亲自参与有机蔬菜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增强有机蔬菜的消费意识,通过种植蔬菜、采摘等过程,体会田园生活的快乐,教育孩子们珍惜劳动成果。

3.3 生态稻田体验区

一是开展稻田体验。主要包括:设计体验活动,让游客熟悉水稻播种流程;设计插秧体验,举行插秧比赛;设计秧苗盆栽DIY活动;举办割稻比赛,安排游客割稻、打谷、晒谷体验;学习水稻有机栽种方法等。二是展示稻草加工艺术。在水稻收获季节邀请本地艺术工作者制作大型的稻草公共艺术作品,举办各种开放式的创意竞赛,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艺术创作,鼓励游客积极参加;为所有喜欢民间工艺和编织的游客提供DIY稻草人的机会,通过稻草人选美大赛、民间才艺 (稻草)DIY、寻找草根大明星稻草达人才艺大比拼等各种互动节目宣扬稻草文化,开发稻草体验项目及各种以稻草为主题的工艺品。

3.4 农夫果园体验区

按2.0~3.3 hm2划块管理,设置生产展示、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4个版块,开展果树认养活动,果园步道两边选择开阔地建设休憩草坪和休闲娱乐设施。生产展示上主要开展林下立体种养及展示生产环节;农事体验主要引导游客参与果树锄草、松土、捉虫、修剪、疏花疏果、灌水、套袋及采摘等管理;科普教育主要开展各项农业科普教育、认知大自然等活动,在设计上突出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特点,将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休闲娱乐主要利用果园现有地形,并在草坪休憩点单独辟出一块区域用于开展游客素质拓展训练和野战活动,以及引进儿童游乐设施,作为儿童娱乐区,建设亲子活动场所,建设现代休闲景观房及具有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木屋或茅草屋等休闲配套服务设施。鼓励游客对果园内果树进行认养,游客认养后,可根据专业人员制定的认养计划,在果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参与日常维护,体验农耕的乐趣。

3.5 DIY工坊体验区

设置木工坊、陶艺坊、苗圃坊、肥皂坊、绘画坊、食品坊、创意坊等7间主题工坊,主要突出亲子活动主题,每个工坊配备专职师傅讲解当期DIY作品制作的原理、典故、使用方法、制作方法、尺寸规格等,此外,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小朋友的综合知识随着动手体验的过程逐渐深化。

3.6 庭院经济展示区

主要发挥民宅庭院功能,对于较小的民宅,主要开展庭院种养殖,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吸引游客参观、参与;对于空间较大且文化素质与开拓能力较强的村民,引导他们在庭院中开展创意农业产业开发,培育创意农业产业,带动庭园园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小小庭院同时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及装饰上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挖掘传统庭院社会功能、文化功能,让游客体验朴实的乡土民居和民俗。

3.7 紫宵景观文化带

一是依托紫霄风景区,紧扣紫霄“石怪、水怪、树怪、物怪”的特色,以区域内的奇石古树、摩岩石刻、古建筑、冰川前古生物遗种等旅游休闲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休闲旅游价值。二是利用紫宵寺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活动。增设素膳堂和客舍,在山体空旷处搭建悬空对歌台,开展“三月三”畲族对歌、畲民古代和现代生活展示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建议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对歌表演及其他民俗表演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

要以顺应城乡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品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规范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建设有福建特色的乡村休闲农业品牌。

猜你喜欢
农业活动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