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66000)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甬粳2号A×K306093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永安市引进试种,2010~2012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种植600 hm2以上,表现穗大、穗粒结构协调、分蘖力中等、茎秆健壮、基部节间粗、抗倒性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较强、米质优、适应性广。
永安市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优质稻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甬优9号在永安市燕西办事处大炼村建立6.67 hm2菜后稻核心示范片,经省市专家组田间实际测产验收,每667 m2加权平均产量685.3 kg,比项目实施前3年种植的普通籼稻品种增产8.0%。2012年在该村建立20 hm2豆后稻核心示范片,经永安市专家组田间实际测产验收,每667 m2加权平均产量692.2 kg,比项目实施前3年种植的普通籼稻品种增产9.7%。2010~2012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种植600 hm2以上,平均产量642.4~664.6 kg,最高产量达756.3 kg。经几年的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丰产性突出,是目前主推的优质稻新品种之一。
甬优9号属中熟偏迟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在浙江省区试作单季稻栽培全生育期平均152.7 d,比对照品种秀水63多5.3 d。在永安市核心示范片作菜后稻、豆后稻种植全生育期135 d,比对照品种汕优63长5~6 d。
甬优9号属半矮生株型,作晚稻栽培,株高120~134 cm,须根发达,分蘖力中等,茎秆健壮,基部节间粗,抗倒性好,叶片狭、长、厚、挺,叶角小,剑叶挺直,功能叶寿命长,穗型大,穗长弯钩型。后期转色好,熟相清秀。每667 m2有效穗16.8万穗,穗长24.0 cm,每穗总粒数200.4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5.8 g。
经浙江省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72.7%、长宽比2.6、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75 mm、直链淀粉含量16.8%,米质指标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米质优,米饭兼有籼米和粳米的柔软,口感适口性良好。
甬优9号在永安市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145 d,比汕优63长7~10 d;作菜后稻、豆后稻全生育期135 d,比汕优63长5~6 d;作烟后稻、连作晚稻全生育期125 d,比汕优63短5 d。具有穗大粒多、分蘖力中等、需肥水平较高等特点。栽培应主攻多穗,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确保高产、稳产。
在永安市燕西办事处大炼村两个核心示范片作菜后稻、豆后稻种植,5月10~15日播种,6月5~10日插秧,秧龄以25~30 d为宜,控制在35 d以内插完;机插秧龄以15~18 d为宜,控制在20 d内插完,以防早孕早穗,增加本田营养生长期。实施湿润育秧,每667 m2播种量7~8 kg,确保稀播匀播。秧田基肥施水稻专用肥50 kg,断乳肥施水稻专用肥25 kg,送嫁肥施尿素、氯化钾各3~5 kg。同时还要注意秧苗绵腐病、立枯病、苗瘟、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确保达到适龄带蘖壮秧的标准。
手插秧规格25 cm×20 cm,核心示范片机插秧规格30 cm×14~16 cm,丛插2粒谷秧,确保每667 m2基本苗达8万苗以上,插秧时注意浅插,以2~3 cm为宜,促进低节位分蘖成大穗,确保有效穗达到18万穗以上。
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根据甬优9号生育特性与需肥特点,大田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基肥施水稻配方肥50 kg;早施分蘖肥,于插秧后15~20 d,施水稻配方肥25 kg;于幼穗分化初期施尿素、氯化钾各3~5 kg,确保形成高产穗粒结构,增加粒重。
在水分管理上应掌握“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健蘖保叶”的原则。采用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返青,薄水灌溉促分蘖。够苗重烤田7~10 d,严格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生长。幼穗分化初期水层灌溉,防止缺水。足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增粒重。后期保持湿润至成熟。及时改变田间的水肥气热条件,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水稻收割前5~7 d断水,防止植株早衰导致减产。
全面推广水稻健身栽培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低毒、高效农药防治为辅,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产品,确保稻米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在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主要虫害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药剂可选用爱苗、5%井冈霉素水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稻瘟灵等杀菌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药剂可选用啶虫脒、噻嗪酮、甲维毒、阿维·锌硫磷等杀虫剂。为了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通常将杀菌、杀虫农药混合一起喷施 (注意避免不宜混配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农药。喷药时田间保持水层,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