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笑秋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植保植检站 364000)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和暴发性害虫。粘虫在新罗区每年可发生6~7代,主害代为第5代,主要为害双季晚稻。该虫以幼虫为害,3龄前食量小,抗药性弱,5~6龄幼虫食量大增;白天栖息在稻丛基部,夜间出来剪穗为害。近年来在新罗区雁石等地局部区域双季晚稻齐穗乳熟阶段为害较重,一般田减产10% ~20%,2008年和2009年雁石镇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粘虫具有迁飞和暴发发生为害特点,外部虫源如遇刮风降雨形成下沉气流等有利天气条件,可能大量回迁降落新罗区而形成局部区域集中发生为害,此时新罗区双季晚稻正处于乳熟阶段,一旦暴发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做好第5代 (主害代)水稻粘虫的防控,是晚稻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关键。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从压低第4代虫口基数、关注气象预报、密切监测虫情、适时施药等方面,总结水稻粘虫主害代的防控措施。
新罗区晚稻破口抽穗期在9月上中旬,此时正是第4代粘虫幼虫盛发期。破口抽穗期主要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细条病、稻飞虱、螟虫、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应掌握“早破口早打药”的原则,及时打好破口药。其中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可兼治粘虫,只要保质保量打好破口药,就能压低第4代粘虫虫口基数。
成虫产卵期和幼虫低龄时雨水协调、天气潮湿,粘虫发生重;天气干燥发生轻,尤其高温干旱不利其发生。降水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会显著降低种群数量。9月26日至10月15日是新罗区水稻第5代粘虫蛾产卵始盛期至低龄幼虫盛末期,应关注气象预报,结合天气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若这段时间雨水协调、天气潮湿,粘虫主害代有可能暴发,在此情况下应密切监测虫情、适时施药防治;若这段时间天气干旱,粘虫发生轻,可不用施药防治。
3.1.1 调查粘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 新罗区第5代粘虫低龄幼虫高峰期在10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1龄和2龄初孵幼虫田间调查难度大,2龄末之后的幼虫才容易发现。实践中要求增加调查的频度和次数,可于10月上旬中期开始每3 d调查1次,每667 m2幼虫达3000只及以上的田块定为防治对象田。
3.1.2 重点调查和防治适生田块 水稻粘虫虫密度大小与水稻生长关系密切,凡是水稻生长好、植株茂密的田块,虫口密度大;水稻生长差、植株矮小、稀疏的田块虫口密度小。农田湿度大适宜粘虫生长发育。密植、多肥水稻田粘虫发生数量多[1]。农田小生境影响粘虫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2008年和2009年新罗区雁石镇新芦村生猪养殖户多,生猪存栏数量大,粪便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猪圈周边水稻田受其污染,偏氮贪青,粘虫发生重,甚至出现了绝收现象。近年来,相关部门扎实推进以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九龙江流域整治工作,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猪圈周边水稻田小生境逐年得以改善,主害代粘虫发生量、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所以密植多肥、偏氮贪青等适生田块应作为调查和防治的重点。
新罗区雁石和白沙2个测报点佳多牌虫情测报灯诱集的粘虫主要是白脉粘虫和普通粘虫,往年的粘虫灯下数据误差较大,2012年的数据不具可比性,无法根据灯下诱蛾数量预测主害代的发生量、发生程度,但仍可判断发蛾始盛期和高峰期,结合第4代田间调查情况,推算出主害代低龄幼虫始盛期和高峰期,定防治适期为10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
每667 m2幼虫达3000只及以上的田块,掌握在3龄幼虫期前,每667 m2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 g或40%毒死蜱乳油100 mL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20~30 mL对水75 kg,于早晨、傍晚、阴天或雨后抢晴喷雾施药,均匀喷细雾,施足药量,喷至作物下部,以确保防效。也可先灌水使潜伏在叶背、稻丛基部或稻田土壤缝隙中的幼虫爬出后再施药。喷药后田间应保持3~5 cm水层3~5 d。
[1]饶荣莲,范亦新.水稻粘虫暴发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