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案例教学简单的说就是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案例的现实性、感染性;以课堂讨论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师生共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发挥案例教学的诸多优势,对教师要求比较高,要充分地准备,有效地实施和发挥,同时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开设《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由此可见,《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归根到底,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教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从而实现从知识层面向理论层面的转化,再由理论探讨向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过渡,使《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基础》课肩负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要求其必须注重青年学生的渗透性教育、养成性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内化过程,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则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育解决大学生创新认知能力较弱,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创新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许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基础》课的教育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大学生特别关注就业去向,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利就业的专业课学习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上。一般都不大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认为是可有可无,与己无关。结果是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却没有收获。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基础》课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现状,除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要进行改革之外,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的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基础》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是尝试把《基础》教学从应试教育下单一的灌输方法转变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的方法和手段,把我们要说的与大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逻辑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尽管是有很多优势,但由于教学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等原因,其作用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案例教学主要是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知识。案例中事件的叙述一般都远离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而且一个案例本身很难集教材中一章或一节之全部内容,即使一章选一个案例或一节选一个案例,也很难系统地概括所有内容和问题。个案的研讨与解决,虽然为课程体系的全面掌握奠定了基础,但终究不能完全以案例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运行过程,教学内容是一节连一节的知识系统,要求教学方法也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案例叙述的是某一事件,案例与案例之间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严整的结构。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也就难以汇总一个整体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模式功能的发挥。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的同时,应辅以其他教学方法,综合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课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和其它教学法相配合。《基础》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固然是一种良好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但是要运用好案例教学并非易事。案例教学并非简单地在课堂上列举几个例子或是讲几个大家爱听的小故事,而必须和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一是案例教学包括多种模式,诸如阅读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分析式案例教学等等,要因地制宜的选取适合自己学校和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较少且班型大的课程特点,集中探索和研究分析式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就是要选出最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判、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简言之,案例教学就是研究怎样将一个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明白,并让人接受。例如:《基础》课的绪论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要阐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必须先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后才能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二者不能颠倒。理由何在?可以用近代以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代表人物思想及实践失败的案例;同时再用诸如美国独立战争,视独立、自由高于一切,使之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案例加以论证,同时驳斥所谓殖民侵略有功论,告别革命论等错误观点。二是怎样把选择的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运用的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即把案例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文字、图片,也配合视频播放,效果十分理想。三是教学案例的运用要经过精心设计,不能在课堂临时发挥,信手捏来。事实上,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同教师备课的其它教学内容一样,如教学案例的开场白、最后的总结、所需时间等都要在课下安排好并非常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特别要在总结评述这个环节上要多下功夫。常言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教师将一个好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后,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辟的点评和总结,这是收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也不可替代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案例教学虽然以案例分析为主,但也给理论讲授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导语和案例分析后应该是理论讲授的最佳时间,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把相关内容的理论问题讲得深入透彻。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切忌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引导上。首先是案例分析前的布置。教师要把选择和分析该案例的主要意图向学生交待清楚,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说明案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其次是课堂讨论的引导。教师要把关键性的讨论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对趋于一致的意见及时进行综合,对明显偏离主题的,要及时更正。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除了要把握好课内教学时间之外,还要把握一定的课外教学时间。比如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定时间预习案例,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留到课后,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去更充分地分析归纳、整理和撰写。这样会拓宽案例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教学目的和目标更充分地实现。
案例教学是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通过把案例教学引入《基础》课的学习,可以引起我们对教学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思考,能够为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困惑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看法;可以总结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才能和特长,这些都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 廖志丹,杨云良.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