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俊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的特点,它们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关键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熊彼特在1912 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等。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不确定性。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导致决策困难和行为的不稳定。表现在企业事先无法准确估计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收益;事先无法预计由于现有技术与创新技术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技术创新的时间滞后可能发生的技术贬值。
(二)高风险性。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高风险性的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的客体或对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投入以及伴随的风险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产品本体、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投资大,花费的时间较长,相应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也较大。
(三)比较优势性。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会促进企业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其他在技术创新上较为薄弱的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
(四)超前性。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有较其他竞争对手有一定超前性或先进性的技术创新,才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夺取竞争的胜利。当然,超前性应有一个合适的度,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特点,同时符合技术的发展规律,任何不切实际的不可行的超前性技术创新都将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而且技术创新的预期目标也很难达到。
(五)复杂性。虽然企业技术创新不同于发明或科学的重大发现,但大部分技术创新成果是在已有的发明或发现的基础上仍需通过艰辛的探索性的构思、开发和商业化才得以形成的,因而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程度将大大高于企业的常规生产经营活动。技术创新的超前性特征表现得越明显,技术创新实施的困难程度就越高,则技术创新的复杂程度也越高。
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资本含量相对下足,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及相对优势,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因素
1、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迫使其经营更接近消费者,所以容易了解、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同时,民营企业组织规模小,内部沟通迅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可以迅速传递给有关的决策者,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利用,比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更有效率地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并形成竞争优势。
2、创新的灵活性强。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能及时跟踪技术上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及时推出新产品,也由于进出入壁垒低,很容易在环境有利时进行技术创新,环境不利时随时撤出,转向其他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3、决策层参与性好。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决策层的参与和支持。民营企业由于产权的性质,决定了决策者关注创新活动,也乐于参与,这样,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于领导的参与大大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有效地促进创新技术向商品化转移。
(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1、技术创新主体意识淡漠,内部机制残缺。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育,许多企业还没有真正融入全球市场竞争,我国现行科技体制的行政性又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再加上重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周期长,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又缺乏利益、风险保障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影响了其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的确立,造成了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残缺。
2、人力制度不健全,人才缺乏。科技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配、使用情况。由于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用人上“重学历,轻能力”,对技术人才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导致技术人才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风险,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不仅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需要企业本身加强自身积累。由于民营企业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合理的积累,同时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导致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4、尚未形成有效的外部技术网络。由于国家的信息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企业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捕捉创新机会的能力薄弱。到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一直未形成自己的开发、改造、引进、吸纳和服务体系,更缺乏新机制,技术进步与创新尚没有支撑体系,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松散,缺乏信息联系与指导。民营企业之间合作交流也较少,企业难以把握市场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5、技术设备落后。发展高新技术需要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作支撑,需要良好的管理环境、先进的技术装备、灵敏的信息服务。然而,我国民营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当一部分是陈旧设备,甚至连技术也是大型企业“剩余”而来的。同时,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以至信息不灵,经营者难以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决策,产品生产也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的水平上,不能及时升级换代。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在现行条件下,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并非全无机会。只要民营企业把握技术创新的规律,以一种务实进取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口,展开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在选择创新战略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通用模式,企业可根据产业环境、技术状况、市场机会,以及自身优势灵活制定。
(一)技术领先战略。技术领先是指企业试图成为第一个实行技术创新而成为该技术的领先者。率先创新的企业,一般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充足的研发资金。从竞争角度来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率先进行产品或工艺创新,以此来取得产品或技术的领先地位,它的优势在于:提前进入并占有市场;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领导产品、市场、技术的走向;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取得专利权;建立自己的技术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垄断产品或市场。目前,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方面有优势的民营企业可采用该项战略。因此,民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针对高新技术的不确定性、时滞性,可率先创新取得市场、产品、技术的领先地位,并为最终走向领导地位打下基础。
(二)技术跟随战略。技术跟随是一种自觉主动战略。采用技术跟随战略的企业,明确地选择不在各种创新方面成为率先行动者,而将技术创新定位于对领先型的产品、技术进行吸收、改进、提高,在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场方面做更多的努力。采用跟随战略的优势在于少走创新弯路,降低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而具备后发优势。基本思路是不求最先,但求最好,最终走向定点超越。跟随战略比较适合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民营企业。在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上通过率先创新基本明确以后,民营企业瞅准市场空隙、产品缺陷以及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所创造的市场发展机会,快速跟进,极大地避免了开发的前期投入,为民营企业快速介入市场提供了先机。
(三)联合创新战略。联合创新战略是指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借助于外部力量完成产品或技术的开发。技术创新可以全部或部分委托有实力的科研单位或高校或其他企业进行,而本企业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如市场、品牌或人员等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产品或技术的创新。联合创新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合作创新、许可使用、战略联盟、技术联盟等。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研发力量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完成一项创新,可以借助于外部力量实现创新。因此,随着经济信息化、专业化及社会化的发展,采用联合创新,无疑降低了创新的成本、风险,并能快速创新,满足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
(四)技术孵化战略。企业作为科技成果孵化器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其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母体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企业作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不仅可优先成为该项技术的得益者,同时在技术孵化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实用性技术人才,通过技术的延伸,企业可成为该技术的领头羊。选择技术孵化战略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好的技术孵化能力和技术辐射能力,并具有将技术产业化的水平。
[1]诸珊.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26.
[2]权永辉.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2.
[3]郑海飞.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