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到处插一脚的塑化剂

2013-08-15 06:22:58陈福民
化工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指甲油塑化剂保鲜膜

文/陈福民

2012年临近岁暮冬闲,一场酒鬼酒里有“鬼”的“塑化剂”大风波又风靡全国。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达260%。一石激起千层浪,据了解,塑化剂超标在白酒行业里不只是酒鬼酒一家,其他品牌的白酒,也存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举国民众为之震动!

传承湘西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独创中国白酒馥郁香型、酝酿湘西千年文化的酒鬼酒,业绩突飞猛进之时,却把大量带毒的酒不断抛向市场,让信赖其品质的消费者无辜受害,也让广大百姓恐慌。

塑化剂,又是臭名远扬的塑化剂!那么,什么是塑化剂?它又怎样跑到酒中去?除酒以外还有哪些藏身之地呢?

从“塑化剂”说起

塑化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DEHP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是由涤纶企业生产涤纶后剩下的废料加工而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它的一个俗名叫“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通常添加在软质塑料救生圈、广告布、汽车脚垫、塑料软水管、塑料气球、大气球、地板革和啤酒瓶盖里的软垫等软质塑料里。

公众真正认识塑化剂的是在2011年5月,塑化剂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成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 等6种。这些都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都是工业用品。此外还有环氧大豆油和柠檬酸酯等类型环保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仪器包装、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军用品等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但都是不能添加到食品中去的。可是截止当年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

为什么要加塑化剂?塑化剂这种化工原料被非法添加到食物中,还得从“起云剂”说起。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它是食品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以避免饮料的油水分层,使产品看起来有云雾感、更均匀。因此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由于用石油先生产涤纶过程中剩下的邻二苯甲酸本身是固体,而生成酯后就成液体了,其外观与棕榈油相同,且沸点相近,都无特别的味道;再加上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是塑化剂的5倍,台湾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事实上食品中根本是不允许有塑化剂添加存在的。

塑化剂多年来被非法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中,被称为“翻版三聚氰胺”。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超过三聚氰胺20倍。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睾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喝一瓶500毫升含有塑化剂的饮料就超过了全天摄入量的上限,长期大量食用还会增加致癌风险。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白酒里为啥会有塑化剂

那么,白酒里为啥会有塑化剂呢?

有人说是塑料桶里溶解进去的,这是想当然了。现在的白酒,基本上都是勾兑的,当然,国家标准允许这么做。但是勾兑过程中,除了用酒头,还要用到一种神奇的叫“食品添加剂”的宝贝。缺了它,口感就差多了。所以,市面上的白酒,不管什么“台”啊“液”啊的,只要送检,都会测出来塑化剂超标。那为啥这次偏偏就酒鬼中招了呢?这个中的原因不是一般人说得清的,只能说它真是运气太不好啦!

塑化剂或增塑剂都是塑料工业的传统名称,从它的化学名应称为酯类。一部分酯可以侧连塑料的分子结构,有助于改善塑料的理化性质,如韧性等,所以新的塑料制品闻起来往往有很浓烈、很特殊的香气。喝白酒的人讲究醇香。醇香的酒除了选用好的粮食、发酵和蒸的酿制工艺外,还有“老窖醇香”的传统蒸馏酒工艺。它是依靠窖池作为粮食的发酵容器,老熟与醇化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充分与窖泥微生物作用完成。因为老窖池里生活着数百个种类、数以亿计的神奇微生物。数百年来,这些微生物一直不断地繁衍更替着,与窖池共生存。窖泥中的微生物与酯类等香味物质不断作用,日积月累,以糟养窖,以窖养酒,最终使酒更醇更香。所以说酒窖越老,酒质越好,也就有了“窖香”“窖藏”等概念。

但是,这样的有机化学反应过程极为缓慢,真正的“窖香”“窖藏”需要几年的时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里原有的醇香不能满足人们对香味无限的追求,再加上几年的“窖藏”时间根本跟不上人们对酒的高速发展欲望。于是人们开始探究这“窖”与“香”之间的关系,发现是酿制白酒里的杂质——如有机酸,跟醇结合便构成了酯,而所谓的“窖香”就是酯香味。因此,现在的一些白酒生产厂商为了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回报,多快好省生产醇香白酒的办法就是:食用酒精+水+酯。这里的“酯”就是塑化剂,不过已经给它换下不光彩的名字,而取了个更好听的名字,叫“陈化剂”。

科学也“忠告”大家,如果害怕白酒里塑化剂有“毒”,最好办法是不要喝那些所谓的“浓香型”白酒、“窖香型”白酒、“10年陈酿”、“5年陈酿”了。因为真正的“X年陈酿”根本等不上贪欲的“酒鬼”需求。

还有哪些地方藏有塑化剂

其实,塑化剂除了能藏在酒里外,我们还可以在身边其他食品、日用品中找到塑化剂的身影。

食品中的塑化剂是被人作为添加剂代用品而非法加入的,仅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就有近千项。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饮料、方便面等。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珍珠奶茶。

所谓的奶茶有些是由果味精、廉价椰果、奶精、甜味素等勾兑而成。几勺红褐色的粉末、几颗黑色的丸子,加纯净水兑冲,加盖封压,来回摇晃几下,一杯闻起来香喷喷的“珍珠奶茶”就做成了。

奶精的学名叫氢化植物油,绝不是奶的精华。奶精这种植脂末中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食用后很难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摄入过多,会影响育龄男士生殖健康;还会诱发肿瘤、冠心病等疾病,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有比较大的危害。

那么,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又是什么东西?令人想不到的,珍珠有可能是用塑胶来做的。检测“珍珠”是否用木薯淀粉制作,可以通过添加碘液后观察,来判断珍珠中是否含淀粉。通过检测:“它没有变蓝,说明其中不含淀粉。”不良商家为了令“珍珠”更有嚼劲,往往会添加一些工业明胶。不少人就爱把嚼着有弹性的“珍珠”当成一种乐趣。在“珍珠”里还添加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殊不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实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珍珠奶茶里边含的果粉中还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这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光导纤维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其粉尘若被人长期吸食,会造成肺病甚至中毒。

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儿童塑料玩具已成为引人关注的重点。但最令人忽视的是保鲜膜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如经常包装乳酪、咸肉、鸡鸭、火腿这类的保鲜膜,都会加入塑化剂,也就是乙酰基柠檬酸。因为这类聚氯乙烯薄膜可以保持红氧肌血球蛋白,使肉类保鲜。但是,这种聚氯乙烯薄膜加热后会收缩,产生不好的物质。而且这里的塑化剂并非以化学键键结于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即使保鲜膜与食物接触时并未加热,塑化剂就有机会渗出到食物中,尤其当接触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极性油脂的鱼肉时,更易“溶”出塑化剂。

保鲜膜通常可分为三种: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VDC(聚偏二氯乙烯)。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发出公告,称PVC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如人们接触过量的氯乙烯后,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二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的种类及含量。并明令禁止企业经销含有DEHA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PVC食品保鲜膜及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后两类对人体相对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化妆品原料香精与部分加工精油可能含塑化剂,这就让我们首先想到香水,论化妆品范畴中香气最浓最醇厚的,非香水莫属。其次是指甲油,指甲油的毒性长期以来都被当做反面教材,因为指甲油的配方中大约需要添加5%的可塑剂,使指甲油的成膜性更佳,而DEHP等塑化剂因为价格低廉且效果好,虽然早就被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使用,但仍有生产厂家为了利润会铤而走险。

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香水指甲油,降低塑化剂等成分伤害。香水配方中虽然需要特别添加定香剂来维持香气散发的顺畅度,但DEHP等塑化剂是定香剂的选项之一,而香水、香精本来就是小分子具刺激过敏风险的芳香物质。使用香水时,应该确保香水不直接与肌肤接触,可以把香水喷洒在发梢、衣物、手帕、面巾纸、棉球等物品上,让香水既能自然挥发香气,又不会直接接触到肌肤,就没有高吸入风险,降低塑化剂的伤害,也降低整瓶香水的潜在伤害。

正确使用指甲油,因为指甲油“很毒”!指甲油和卸甲水对指甲来说都是“很毒”物,除了含有5%的塑化剂外,还有70%比塑化剂更毒辣的挥发性有机溶剂,有高吸入风险,与塑化剂比,毒性有过之无不及。所以,使用指甲油的时候要在宽敞通风处,尽量避免吸入,快速涂抹、及时扭紧瓶口以缩短与挥发物质接触的时间,涂抹时,不要凑近到眼皮鼻尖下。

在医药中涉及的塑料血袋,就是用于人血及其成分的采集、分离、贮存和输注用的袋子,其现用的增塑剂是DOP。虽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血液的保存,但是DOP会在血液溶出物中的产生毒性,被认为有致癌的可能性。

正确认识和使用塑料瓶

在塑化剂风波中,许多人提出疑问:既然塑化剂容易从塑料用具中“溶出”,那我们平时所喝的矿泉水、牛奶等饮料瓶,还有医院里代煎中药的塑料瓶是否有塑化剂呢?

有专家指出,塑料制品的塑料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与饮食有关的塑料中都含有塑化剂,其中PVC(聚氯乙烯)材料所含的塑化剂是最多的。矿泉水瓶、煎煮成药的塑料瓶用的材料是PET即聚酯塑料,一般不加塑化剂,常温和低温下还比较安全,但是不要重复使用和盛放70℃以上的水。

实际上,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即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编号,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制作容器的塑料原料,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0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用于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03”——PVC(聚氯乙烯):据介绍,这种材质的塑料制品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致癌。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05”——PP(聚丙烯):常用于微波炉餐盒、反复使用的塑料杯、食品密封盒等,是唯一可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制品。耐130℃高温,透明度差,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06”——PS(聚苯乙烯):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还要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

“07”——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你的水壶编号为0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也有人建议,选购水壶、水杯、特别是奶瓶时不要选用。

为降低塑化剂的吸收,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如尽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质容器盛装食物,特别汤、热水、茶、咖啡等热饮,应该尽量使用玻璃容器;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一些本身有排毒功能的蔬菜,这样有助于塑化剂的排出。

另外,有专家表示,一般而言,按照从重到轻,油脂类物质最容易溶出塑化剂,而且食用油往往用塑料桶装,如果塑料桶的材质稍差的话,溶出风险更大。其次是醇类,包括白酒等多种酒类物质都具有较高风险。酒精具有挥发性,其溶出塑化剂的能力可能更强。最后才是以水为主的一类物质,包括各种果汁、矿泉水、茶饮料等。

猜你喜欢
指甲油塑化剂保鲜膜
保鲜膜
塑化剂污染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涂了指甲油就会致癌?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9:04
有些保鲜膜不能进微波炉
安全存疑、加速腐败,你家的保鲜膜“保险”吗
消费者报道(2019年5期)2019-11-22 10:29:28
为什么保鲜膜具有吸附能力?
科学之谜(2018年9期)2018-12-17 09:05:08
涂“指甲油”的爸爸
多功能指甲油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2
白酒塑化剂的气质联用(GC-MS)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化